第二章 第一戰(zhàn)術:單打戰(zhàn)術(一) 這樣豪華的陣容真的不過分嗎?
2017年春,新城一中。
楊雨凡站在李國驊面前,雙臂張開,兩膝微曲,直直地盯著前面,神經已經繃到了最緊。幾滴汗順著臉頰流了下來。
他面前站的是李國驊,而現在,是新城一中高一籃球賽的半決賽現場。
考上高中之后,發(fā)生了一件讓人意料之外的事,宋云祥和李國驊被分到了3班里,而阿龍和楊雨凡則在15班碰了頭。
只不過,單論籃球來說,3班除了宋云祥和李國驊兩個巨星,別的人的確乏善可陳。而15班,運氣好地拿到了一眾體育悍將。有17中的籃球獨苗孫裴寧,也有從縣區(qū)特招進來的體育生耿世基。再加上楊雨凡和阿龍兩個人,15班反而有力壓3班的趨勢。
但是,強隊熱門始終不是這兩個班,而是4班。
4班雖然是個重點班,但是招進來的學生卻個個身體天賦出眾?;@球隊長胡培隆曾經是省排球隊的主攻手,雖然身高只有186cm,但是原地彈跳已經達到了職業(yè)水平的89cm,在無人防守的情況下,已經能夠助跑扣籃了。
而副隊長,則是宋云祥他們在初中遇到過的,那個重達230斤的坦克,董一合。
董一合打初中籃球賽時,曾經在第二輪2分險敗給宋云祥隊,心里不服已經很久了,這次碰到,還不知道要和他們發(fā)生怎樣的摩擦。
有這兩個人帶隊,4班籃球稱霸年級已經綽綽有余,可更讓人驚訝的是,4班還有幾個的別的初中的原籃球隊隊員。雖然天賦或許不如宋云祥他們,但至少是打了好幾年球的老將,手感和經驗自然不是業(yè)余球員能比。更何況其中三人還是曾經隊伍的主力,身手自然是十分了得。
之前有個籃球動漫《黑子的籃球》,講的就是全日本最有天賦的五個少年加入了帝光中學,被賦予了“奇跡的世代”這一名號。而如今,4班一個班就將全年級一小半的籃球手攬入麾下,也不禁讓人聯想起“奇跡的世代”來。
可是,“奇跡的世代”畢竟只是動漫里才有的橋段,如今現實中有這樣一支隊伍在一所籃球十分普及的高中出現,總讓人覺得十分夢幻。
新城一中按照每年的慣例,在高一新生入學的第二個學期舉辦新生籃球賽,以班隊為單位實行一場決勝負的3v3淘汰賽。今年新城一高正好組建了16個班,就分成了東部和西部兩個賽區(qū)。4班和其他許多實力強悍的班級都恰好被扎堆分到了西部賽區(qū),而楊雨凡、阿龍和宋云祥所在的是東部賽區(qū)。理論上來說,整個東部賽區(qū),只有3班和15班這兩個種子選手。
西部賽區(qū)最大的話題是其他班級究竟能給4班造成多大阻礙。而東部賽區(qū)的噱頭是3班和15班的終極對決。按照賽制,3班和15班在前兩輪都沒有可能碰頭,只要沒有意外,3班vs15班將成為東部決賽的劇本,也將成為東部這個羸弱賽區(qū)的最后,也是最大的賽點。
開賽在即,15班雖然奪冠希望不小,但開賽之前,就遇到了不小的麻煩。
孫裴寧號稱一中“小鋼炮”,司職控球后衛(wèi)。雖然只有173cm,但是頎長的跟腱賦予了他極強的爆發(fā)力和彈跳力。再加上孫裴寧的二伯從事體鍵工作,他也耳濡目染,從小就喜歡泡在健身房里,練出了一身腱子肉。
當然了,孫裴寧最突出的特點還是他和黃軒極其相似的臉,更甚者是,他的錐子臉更加騷氣。男生看了倒無所謂,女生則是傾慕有加。
整個初中下來,孫裴寧都是17中雷打不動的首發(fā),同隊的隊友都是非常業(yè)余的籃球愛好者,水平也自然比不上孫裴寧。這就導致每次比賽時,孫裴寧都會大量的單打進攻,把隊友撇到一邊。而那些隊友呢,也自然樂得看到自己不用十分出力,卻也能跟隨隊伍贏下比賽。
久而久之,孫裴寧就形成了特別不好的打球習慣,就是拿到球之后,只要進攻時間沒到,或者他被人逼得停球,他都不會傳球。進攻時,只要隊友拿球,他都會站在三分線外要球,一旦隊友不給,他就會十分生氣,甚至不參與這次隊伍的進攻。
而在防守端,由于大量的持球突破,孫裴寧的體力無法跟上對手的腳步,因此他干脆放棄了防守,只是像模像樣的站在對手面前,有時候揮揮手假裝要進行干擾。其實對手只要稍微加速,一個箭步就能把孫裴寧甩到很遠。這就導致在防守時,孫裴寧的隊伍實際上形成了2打3的局面,丟分十分容易。而孫裴寧死命單打打出來的分數,就這樣被輕易地抵消了。
但孫裴寧從來不認為這是他的鍋,他覺得,這是因為隊友太垃圾,導致隊伍形成了畸形打法。如果給他配上幾個強力幫手,肯定不會是現在的場面。
而耿世基身為一名得分后衛(wèi),作為N聯賽著名球星科比的忠實粉絲,也是深得“mamba精神”的真?zhèn)?,“不服就干”,直到把對位的防守球員打到心服口服為止。耿世基本人生得輕巧,176的個子,但只有107斤的體重。本人是縣城田徑隊的骨干隊員,因此身體條件本就不同尋常。按理說,這種優(yōu)異的身體天賦搭配這種富有激情的斗志,耿世基應該是一個非常強力的進攻萬花筒。
可問題偏偏就在于,耿世基每次打比賽,只總想著怎樣把對位球員干趴,別的事情一概不管。球也不傳,隊友被過掉也不幫忙,就是死死纏住眼前的這個人。后來,大家習慣了這個套路,再打比賽時,對方隊伍總是會派出兩個球員對耿世基進行包夾,不給他單挑的機會。這往往就弄得耿世基十分苦悶,一時也想不出來破解的辦法。最后,許多時候,耿世基不是失誤就是被防死,弄得效率十分低下。
就是這樣兩個人進到了15班,導致15班的紙面陣容看上去雖然十分豪華,但實際上,兩個后衛(wèi)各自為戰(zhàn),配合幾乎為零,防守難堪大用不說,楊雨凡和阿龍兩個前鋒注定也將得不到太多自主進攻的機會。
而最大的問題,是比賽只有一個籃球,而15班有兩個需要球的人,怎樣解決球權的分配問題,將成為主教練梁興疆的最大挑戰(zhàn)。假如球權時間分配不到位,輸球是小事,兩個主將若是因此結下梁子,日后的比賽也十分難辦。
而且,就目前的形勢來看,賽前再進行集訓怕是來不及了,就這樣讓這支隊伍直接上場,對方不會打倒也好說,沒準碰到一個球員實力不強但是配合完美的球隊,就能把這艘“銀河戰(zhàn)艦”直接炸沉。
而11班,就是這樣的一支隊伍。(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