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朕真的只想敗國

第九章 百萬大軍送葬者

朕真的只想敗國 月上枝頭辦事 3136 2020-04-08 19:30:00

  李景隆坐在馬上疾馳。

  道路兩旁都是茂密的竹林形成一幕幕綠墻,三萬騎兵緊隨其后,一人三馬,九萬匹馬,三十六萬張?zhí)阕釉谶@荊楚大地上發(fā)出了雷鳴般的聲響,方圓十里內的地面都在顫抖。

  餓了在馬上吃點干糧,渴啦喝一點水,馬累了換馬騎。

  如此這般行軍了一天一夜。

  令人驚奇的是就算這樣的高強度行軍,這三萬親軍也沒有絲絲怨言。

  李景隆不禁感慨道,如此精銳之士,難得啊!

  比他夢中的朵顏三衛(wèi)強多了。

  從小李景隆就會做一些怪夢,他會夢到自己是位高權重的大將軍。

  雖然那個將軍是因為夢中的父親死后繼承爵位而來,但是在夢中自己也是先后統(tǒng)領過百萬大軍。

  夢中的父親也是當世名將,雖然死得早一點,平時也會傳授一些兵法,技能給他。

  不然他怎么能在夢中混過層層考核,騙得皇帝讓他當大將軍。

  要說開始給他統(tǒng)領給一兩萬兵打點小仗那沒問題,畢竟他也多次赴湖廣、陜西等地訓練軍隊,負責與西番的茶馬貿易,還曾參與明軍北伐能力還是有點的。

  一兩萬人他還是能保證最起碼和敵人五五開,但是皇帝真的被他忽悠瘸了,真的認為他是不出世的名將,直接給他指揮五十萬大軍,他這個“不出師”的名將出師就不是名將了。

  但是吹出去的牛逼能收回去嗎,明顯不能,不然就是欺君之罪,只能硬著頭皮上,皇帝還親自在江邊餞行,行“捧轂推輪”之禮,賜“便宜行事”之權。

  便宜行事???五十萬大軍啊,我都不知道怎么辦,叫我管后勤可能都管不利索。

  本來打算你叫我干嘛就干嘛,現在你叫我便宜行事,那就不要怪我了,自己哪是造反藩王的對手,畢竟人家好說也打了十幾二十年的仗了,叫自己父親來還差不多。

  自然是大敗而歸,一個畢業(yè)實習生,哪是一個資深教授的對手。

  雖然大敗而歸,自己也有了些經驗,畢竟五十萬大軍還換不回一點經驗那么也太廢物了點吧,自己怎么說也是當世名將的兒子,高材生畢業(yè)啊。

  開始統(tǒng)領個一兩萬頂天,敗了五十萬以后統(tǒng)領個七八萬也不是問題,畢竟自己好說也當過五十萬大軍的主帥??!

  這時要是皇帝清醒一點給個十萬左右軍隊給他指揮,自己就算打不過沙場老將,最起碼也能五五開啊,畢竟那造反藩王兵其實也就那么點。

  但是李景隆萬萬沒想到,皇帝認為李景隆用兵不順,是因權柄太輕,便授以“專征伐”之權,賞賜黃鉞弓矢,又派了六十萬大軍給他。

  他李景隆徹底懵逼了,六十萬啊,自己五十萬都指揮不利索,六十萬不是要了自己老命!

  結果再次被燕軍擊敗,只得拋棄全部輜重,撤回德州,不久又退至濟南。

  這次李景隆覺得自己在這次失敗中又得到了成長,可以指揮個一二十萬人了,不過代價有點高一百多萬人就這樣沒啦,畢竟速成是要一點代價的。

  但是因為自己喪師辱國被那群朝堂老匹夫彈劾,被調回了京城,再也沒有統(tǒng)兵的機會了。

  那時他真的想說皇帝你再給我二十萬,我這次絕對能和你叔叔五五開!雖然皇帝想,但是架不住朝堂有人反對,都是奸臣?。橹魏?!

  后面他也知道了那造反藩王對他的評價。

  自己統(tǒng)率五十萬傾國之兵北伐時,造反藩王不懼反喜,笑道:“李景隆缺乏計謀又驕傲自負,外表強硬而內心缺乏勇氣,刻薄善妒卻又不肯接受別人的意見,如今朝廷將傾國之兵托付于他,純屬自坑。漢高祖大度知人,擅長任使,英雄都為其所用,也不過只能將兵十萬。李景隆有何才能,能夠統(tǒng)率五十萬兵馬?趙括之敗必能重現?!?p>  對于他說的話大部分自己還是能接受的,畢竟自己人知自己事,五十萬真不是那時自己能帶好的,要是真的能帶好,自己就算什么計謀都不用,人海戰(zhàn)術就能磨死他。

  還說自己此次用兵的五大弱點:

  治軍無軍令軍紀,上下不同心。

  南軍將士不適北地霜寒,糧草軍備不足。

  貪功求勝,貿然輕進。

  缺乏對下屬的信任,剛愎自用,沒有威信。

  所部盡是烏合之眾,混亂無序,多是諛佞小人。

  好吧,大部分沒有錯,但是有些也是他為了安定軍心瞎掰的,畢竟自己率領的五十萬大軍,氣勢什么的是很足的。

  例如那條南軍將士不適北地霜寒,糧草軍備不足。

  就純屬扯淡,不適北地嚴寒?糧草不足?才開國三十年,而且開國以后又不是不打仗,南軍里面北伐過的比比皆是,怎么可能不適應北地嚴寒,糧草不足也純屬放屁,就你那個小小的北平城,能和自己一個帝國的糧草運輸比嗎?糧草不足應該是他自己擔心的問題。

  還說自己率領的都是烏合之眾,為了安定軍心是真的不要臉,雖然可能仗打得沒有你們邊軍多,但是又不是沒打過仗,而且開國功臣將領,自己軍中也有,這條純屬污蔑。

  其他的倒是說得挺對,畢竟自己又不是什么韓信,參軍四年就橫掃天下,自己只是一個高材生理論知識比較豐富而已,結合實踐以后才真的能成才。

  不過有一說一,他們那時候的戰(zhàn)術,戰(zhàn)法可是比現在先進多了,要是能把那時候的軍隊拉過來一支絕對能橫掃天下,畢竟現在的戰(zhàn)斗太僵硬了,只會以勢壓人,幾乎沒有人用騎兵騷擾后方,全都是正面硬鋼,有些國家騎兵只是為了能快速移動,到了戰(zhàn)場就下馬步戰(zhàn)。

  還好自己王上并沒有這么僵硬,李景隆聽說王上這兩個月以來一直在訓練親軍。

  開始自己還不知道他們在訓練什么,但是自從他見過那一隊親軍以后,自己就發(fā)現了,這氣勢和自己夢中那夢幻的騎兵氣勢幾乎相同。

  可能還牛批一點,因為這是真的一往無前,李景隆可以肯定,王上叫他們撞南墻,他們也會去撞,可能還會撞碎。

  當時李景隆就覺得有一萬這樣的軍隊,自己就能把越國后方給弄得交通糧道全部斷絕。

  誰知道有三萬,那配合王上滅個本來就半殘的越國絕對沒問題,畢竟自己也是和沙場悍將對過線的人,而且敗光了百萬大軍的上將李景隆,區(qū)區(qū)越國土崩瓦狗而已,打不過皇上叔叔,我還打不過你嗎?

  我再怎么說也是當世名將教出來的高材生,統(tǒng)領過百萬大軍有著彪悍簡歷,速成的不出世名將!

  望著天上的明月,想來明日這個時辰我已經在荊山大營修整準備今入越國了。

  這時王上也在擔心自己的安危吧。

  說來也奇怪,自從自己被王上征召以后,那種夢就再也沒有做過了。

  “傳令全軍,下馬休息兩個時辰?!?p>  這么虐待士卒也不能怪他李景隆,騎兵嘛最重要的就是快,三萬親軍從丹陽出發(fā),越國的探子早就把這個消息傳出去了,要趕在他們沒有收到這個消息之前趕到荊山大營修整。

  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沖越國腹地,越國侵兵十萬伐楚,一個半殘的越國雖然修養(yǎng)了幾年,出十萬兵已經是極限了,國內必定空虛,越國多平原更是適合騎兵作戰(zhàn),而且人口并不稠密,適合隱藏。

  現在讓他擔心的不是越國,而是荊國,這兩個國家無論哪一個打楚國,基本上都不會成功,如果一起那就不好說了,特別是現在的楚國已經不是早期威王那時的南方霸主了。

  多年夢中行伍告訴他,這次越國伐楚絕對有預謀,想來王上也察覺到了,不然十萬禁軍就算不能全動,總有那么一兩萬老兵可以先行派往江陵救援,而不是在丹陽轉進。

  這是自己在行軍之時想到的,沒想到王上早就考慮到了,我輩不如也啊。

  留在丹陽除了訓練士卒,奪取禁軍兵權,還有第三個意思,那就是防備荊國,越伐楚這么好的機會,荊國絕對不會放過,要知道荊楚兩國已經打了快三百年了。

  而從丹陽調兵去西境絕對比走到一半再分兵救援西境快,并且節(jié)省錢糧。

  王上之所以下血本把自己的老本全拿出來豪賭,也是想快速解決越國,兩線作戰(zhàn)確實不是現在的楚國能經受的住的,打得久的話,國內有反意的人絕對會趁此機會搞亂楚國。

  現如今只能一方采取守勢,一方快速解決戰(zhàn)斗,才能保證楚國不失,要不然時間久了,南境和西境糜爛,國內民眾不滿,有人裹挾民意,那時內憂外患楚國就完了!

  而成敗的關鍵就在,自己率領的三萬親軍身上,只要自己真的能按照與王上既定的計劃會師于越,快速解決越國。

  然后協(xié)滅國之威,北上直撲荊國后路,到時楚國必定上下一心,士氣旺盛,荊國絕不是一合之敵。

  只有兩仗全贏,王上威壓四方,世家貴族才會聽話。

  王上這是要繼先王遺志啊,要變法!

  王上為何敢用自己,還有一個兩人都不愿意說出來的原因就是,自己其實是先王變法遺臣的子嗣,只是父親早逝,家道中落而已。

  但是也逃過了,先王去世后,世家貴族的清洗。

  看來楚國的天要變了!

月上枝頭辦事

ps:求推薦,收藏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