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

壩上花開

第108章 開張營業(yè)

壩上花開 紅楝樹 2927 2020-07-08 18:00:48

  袁林海的磚廠矗立起來了。

  遠遠的,只見一根幾十上百米高的粗大煙囪在磚窯上方冒出滾滾濃煙。

  說來也是必然,袁林海多方選址,最后將磚廠開設(shè)在了金賢鄉(xiāng)這樣一個高山鄉(xiāng)鎮(zhèn)。因為這里離家雖遠,但盡是大山,土壤資源取之不盡,土地費用也相對便宜。

  而且這里也通了公路,雖然公路離磚廠所在還有里許之遙,但袁林海只需將這一里路接上就算大功告成。

  修路也不算困難,土方一壘,上面鋪以條石即可。之所以提高成本鋪條石,是想要提高公路的結(jié)實度,要不然那些運送煤炭、紅磚的貨車載重量大,在下雨天肯定會深陷泥潭。

  而一里之外通往縣城的其他土公路,袁林海也想到了法門——哪段公路過于顛簸或泥濘,他以后可以用貨車?yán)鵁龔U的紅磚去修葺填補。

  磚廠整體布局背向大山,面向公路。廠區(qū)設(shè)施相對簡陋,一排玻纖屋面紅磚房,總共只有七間房屋,一間辦公室,一間廚房,兩間臥房,其余三間作了庫房。

  開設(shè)磚廠看似簡單,需要的設(shè)備可真不少,除了起胚、切割等大型設(shè)備放置在室外涼棚之下,其他諸如電機、電纜等一應(yīng)小型設(shè)備和工具全部堆放在庫房之內(nèi),三間庫房堪堪夠用,說不定以后還得擴建。

  人手方面,所用工人全部是就地錄用。這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磚廠處于大山之中,當(dāng)?shù)剜l(xiāng)鎮(zhèn)離縣城遠,剩余勞動力較為豐富,二是錄用當(dāng)?shù)剜l(xiāng)民,能夠有效解決住宿問題,鄉(xiāng)民們干完活可以直接回家,三是錄用工人更為靈活,遇到哪位鄉(xiāng)民有事請假,可以隨時讓其他鄉(xiāng)民頂替。

  至于管理人員,由于磚廠剛剛起步,袁林海目前并沒有任何招聘的打算。唯一叫來幫忙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建剛,另一個是燒窯的師傅。

  建剛與袁初冬是表兄關(guān)系,兩人從小就能玩到一塊。初中畢業(yè)后去縣城一家餐廳學(xué)了兩年廚藝,可惜悟性不夠高,廚藝平平,做出來的菜總是偏咸,因而到現(xiàn)在還沒找到固定工作,只在建筑工地打零工,所以被袁林海叫了過來。

  袁林海的安排,是讓建剛每天負責(zé)后勤做飯,兼顧著在磚廠幫幫忙,處理一些雜事和急事。做飯,不就是炒的菜咸一點么,有什么關(guān)系?有鹽才有味嘛!

  而且建剛與袁初冬年齡相仿,正值二十二三歲,身體強壯,做事踏實又比較機靈,這一點讓袁林海頗為滿意,加之又是親戚,所以對待建剛也就不分彼此,可以說得上是完全放心。

  相對于建剛,燒窯師傅可就不讓人那么省心了。

  或許是不熟悉磚窯結(jié)構(gòu)的緣故,最開始的兩孔窯點火以后,燒窯師傅雖然二十四小時時刻不離窯口,端著一把揚鏟不時往窯洞里加煤,可燒制出來的紅磚不是燒得太旺成了“過火磚”,就是火候不夠成了“欠火磚”。

  這讓袁林海大為著急。

  燒窯師傅姓楊,名本新,五十來歲。此人可是袁林海花了不少功夫,多方打聽之后才高薪請來的。

  “老楊啊,這是咋回事???”袁林海看著燒制出來的兩批廢磚,摸著頭皮愁眉苦臉。

  楊本新咳嗽了兩聲,放下?lián)P鏟用黑黝黝的袖口擦了一把汗,再掏出一根煙桿填上煙絲點了,嘴里說道:“這就像趕牛趕驢,想要順了,得先摸清這畜牲的脾氣。”

  袁林海不敢大意。

  截止目前,他已經(jīng)東借西借外加貸款,在磚廠上投了二十來萬資金了,這完全就跟在押寶一樣,如果磚廠進展順利還好,否則一旦運轉(zhuǎn)不靈,那就是覆頂之災(zāi),注定要負債累累一夜回到“解放前”。

  “好吧,那盡快摸清這窯子的脾氣!”袁林海只能如此回答了,如果老楊說不行,那還能找誰來燒窯?至少目前他還沒有找到比老楊技術(shù)更好的燒窯人。

  但話雖這樣說,接下來一段時間袁林海吃飯、睡覺等幾乎無時無刻不在盼望著成品磚合格率能夠有效提升。

  讓人遺憾的是第三批磚出窯時,仍然有三成以上的“廢磚”?!斑@樣下去如何是好?”袁林海決定跟著楊本新一起燒窯,看看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楊本新當(dāng)然不會介意,更不會藏拙,燒窯需要及時把握火候,這些日子自磚廠點火以來,他成天守在窯口,不是觀察火力,就是往窯子里送煤炭,難得有片刻歇息。再加上時下正是六月底天氣炎熱,一雙眼睛就像窯子里的火焰,早已熬的通紅。

  “老楊,你看該啥時候加煤?”袁林海問道。楊本心喝了口茶水,對著強力風(fēng)扇吹了一陣,以手撫額,在腦門上留下五個黑指印,然后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對袁林海詳細講解。

  袁林??粗蠗铑~頭上仍然留著的五根煤灰印,也不笑話,根據(jù)老楊的“交底”,掄起煤鏟不停往窯里加煤。

  第四批磚終于在兩人的“輪番進攻”下,合格率提升到了九成。袁林海喜不自勝,如果情形再跟以前一樣繼續(xù)下去,他是真的要頂不住了。當(dāng)晚,他讓建剛買了好酒好肉,與老楊開開心心的喝了幾盅。期間話題基本上都是圍繞著成品磚的質(zhì)量問題展開。

  老楊是個實在人,袁林海給他開的工資也甚豐厚,前幾窯磚廢品太多造成了不少損失,眼下見袁老板又親自下窯燒磚,更是讓他心里過意不去,當(dāng)下便與袁林海一起分析失誤的原因。

  兩人互相啟發(fā),一陣分析過后,袁林海深覺有理,當(dāng)即決定再行籌資,改造窯子中出現(xiàn)廢品磚最多的兩孔窯洞。

  果然,改造后的窯洞火力更為順暢通達,受熱傳導(dǎo)更為均勻,產(chǎn)磚質(zhì)量明顯提升。袁林海長出了一口氣,磚廠總算能夠走上正軌了,但仍是不敢有絲毫大意,時不時半夜三更爬將起來去給老楊幫忙鏟煤送火,他擔(dān)心萬一再出現(xiàn)一個失誤,磚廠可經(jīng)不起太多的折騰。

  如果說比較令袁林海省心的事,那就是紅磚的銷售了。這年頭,正是國內(nèi)經(jīng)濟迅速向好的時候,不但縣城鄉(xiāng)鎮(zhèn)建筑工地如雨后春筍,甚至各家各戶也開始大興基建。

  那些出外打工的鄉(xiāng)親們,一年到頭辛苦掙來的錢,除了用于改善家里基本的生活條件,其他大部分都累積下來用于修建房屋,這家修罷那家上,許多村子差不多一年四季就沒有“清閑”過。

  這也沒辦法,農(nóng)村人么,生活條件差是差了點,但房子可是個代表“臉面”的東西,能不“氣派”一點?更有甚者哪怕是借錢賒賬也要修房,要不然兒媳婦可不好娶,難不成因為房子問題讓兒子打一輩子光棍?那可不行,傳宗接代還得指望兒子哪!

  因此,袁林海的磚廠根本不愁銷路。磚廠開設(shè)的最初兩年,一窯磚往往還沒出窯便被附近的鄉(xiāng)民早早預(yù)訂。袁林海也不含糊,滿口答應(yīng),而且說到做到,哪怕是鄉(xiāng)民賒賬也毫不猶豫。

  鄉(xiāng)民們身在大山,大多有著質(zhì)樸的本性,手里一有錢就及時支付磚款,所以磚廠運轉(zhuǎn)起來比較正常。

  當(dāng)下,磚廠是紅紅火火的開設(shè)起來了,袁林海長期駐守磚廠,與工人師傅們打成了一片,家里就只剩下李淑芳一人打理操持。

  李淑芳也有那么一股子狠勁,知道丈夫袁林海開設(shè)磚廠全靠借款和貸款,家里其實并沒有錢。因而不但莊稼地照種,家里還養(yǎng)了幾頭豬,一個魚塘,一群雞鴨鵝等家禽,兼顧著還要自己收拾家務(wù)。

  但李淑芳不覺得苦累,丈夫有了自己的事業(yè),還有什么比這更讓她開心的呢?要知道林海多少年以前就在想開辦企業(yè)??!

  每過上幾天,李淑芳放心不下袁林海,就自己背上一兜大米,拎上一包蔬菜,前往磚廠。

  到了磚廠以后,二話不說首先是幫袁林海洗衣服。袁林海一輩子在穿著上并不講究,也很少自己動手洗衣服,由于磚廠人少事多比較忙,他便在附近鄉(xiāng)鎮(zhèn)買了好幾套便宜衣服,幾套衣服輪換著穿,多半能夠支撐到李淑芳到達磚廠。

  李淑芳望著一堆被煤灰弄得臟兮兮的衣服,嘆了口氣開始忙碌,一邊洗衣一邊心疼得不行。

  如果建剛有事離開,以及磚廠空閑的幾天燒窯師傅老楊請假,袁林海的生活就過得更是不堪了。他肯定是餐餐吃面條,頓頓喝稀粥,這樣多省事呀。

  這個時候李淑芳就更心疼了,恨不得自己能有分身之術(shù)。袁林海卻在一邊打趣,說再難的日頭都熬過來了,這點苦算啥!

  李淑芳想想也是,磚廠已經(jīng)建起來了,至少已經(jīng)有了希望不是?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