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皇帝在北伐之后,一直怏怏不樂,幾多郁郁。他整日里沉迷酒色,不問朝政。每到晚間,時常惡夢連連,糾纏不休,他的身體每況愈下,忽一日不治而終,滿朝失色。
前時,太宗皇帝本已立了趙德昌為太子。按理說,在太宗皇帝駕崩之后,趙德昌本可以順理成章地登上皇位,承繼大典。但是,在朝廷之中,向來亦是波譎云詭,任何事情都是沒有相當然的。
就在這個時候,王繼恩,又開始興風作浪。王繼恩與趙德昌早有罅隙,他怕太子繼位后對他大大不利,他便起了歹心邪意。李皇后對趙德昌也頗為不喜,早有廢立之意,此事,王繼恩焉能不知。早在太宗皇帝一病不起的時候,王繼恩就已經糾集了一大幫人,開始對李皇后進行蠱惑。李皇后正愁沒有伴當,孤掌難鳴。就好似一個人正瞌睡得不行不行的,恰好有人給送來了一個枕頭一樣,李皇后聞言當然大喜。王繼恩與李皇后立即密謀了一通,他們蓄謀另立太子,以便讓他們認為合適的人選繼承皇位。
太宗皇帝駕崩之后,王繼恩與李皇后又是一通密謀。計議方定,王繼恩便親自前去召見宰相呂端。幸好呂端心思縝密,覺察到了其中的變故。
呂端對王繼恩的為人處事非常了解,知道他心機頗深,更是善于投機。當初,太祖皇帝病重彌留之際,皇后急令王繼恩宣召趙德芳入宮,他卻偷偷地拿著遺詔,去了晉王趙光義那里。后來,趙光義即皇帝之位,他便是太宗皇帝。許多人私下議論,猜想趙光義必是以“斧聲燭影”之事,行了謀篡大位的疑案。
就在前些日子,太宗皇帝病情突然加重,呂端入宮問疾。此時的太宗皇帝已經危在旦夕,呂端入得宮來,卻不見太子趙德昌隨侍身側。在太宗皇帝身側服侍的,只有王繼恩和李皇后,呂端見此,心中萬分憂急。他知道王繼恩慣使陰謀詭計,擔心他又要耍什么花招兒,對太子不利。呂端從宮中出來,急急趕回相府。他馬上寫了一封密信,讓心腹之人送給了太子趙德昌。在信中,呂端催促趙德昌趕快入宮,以防不測。
今日,王繼恩奉了李皇后之命,對自己進行傳召。聽聞王繼恩報說太宗皇帝已經駕崩,呂端心中不由得大驚。見王繼恩毫無悲戚之色,在自己面前竟然有些頤指氣使、不可一世的神情。呂端知道大事不妙,恐怕要禍生肘腋之間,他忙寧定心神,思忖對策。呂端知道事不宜遲,當即立斷,先拿話穩(wěn)住了王繼恩,自己則抽身出閣,反手將王繼恩鎖在了中書省的畫閣當中。困住了王繼恩,為了防止意外發(fā)生,呂端又安排了人手對他嚴加看管,自己則急奔朝廷而去。
見了李皇后,李皇后對呂端慢條絲理說道,“現(xiàn)在,皇上已經不在了,按理說立了太子,就是為了讓他繼承皇位。這也是合乎情理,順理成章的事情。以宰相看來,現(xiàn)在我們應該怎么辦才好呢?”呂端聽了皇后此言,心里頓時更加明了了。顯然,李皇后是受了別人的蠱惑了,才這樣猶豫難決。呂端馬上斬釘截鐵地說道,“先帝立太子就是為了今天,現(xiàn)在先帝已經棄天下而去,我們做臣子的,怎么能做違背先帝遺愿的事情呢?況且,朝中不可一日無主,這關乎到國家的前途命運!這樣的大事,我們必須要當機立斷,太后不能有任何異議了,否則禍患無窮呀!”李皇后本來就沒有自己的主見,其中受人蠱惑的成分很大,聽呂端這樣一說,眼見王繼恩也沒了影子,知道謀事不成,便只好讓太子趙德昌登基。
太子趙德昌登基,改名為趙恒,他便是真宗皇帝。大典完畢,群臣前來拜謁,第一次登殿,卻是垂簾。呂端見是這個樣子,心中疑惑,看不見真宗皇帝,他就是不肯下拜。李太后責問呂端因何不拜,呂端毫不猶豫地說道,“請把簾子卷起來,讓皇帝坐在正位上,讓我們看清了再拜?!崩钐鬅o奈,只好卷起簾子,讓真宗皇帝坐了正位。呂端看清楚了皇位上坐的確實是真宗皇帝,這才率領群臣跪拜,并且三呼萬歲。
皇位之爭,歷來極其慘烈,幸好有呂端,德昌太子才順利地登上了皇位,僥幸沒有發(fā)生流血事件。
德昌太子登了皇位,大赦天下,同時也把王繼恩等人做了處置,把他們貶出京師,連同家眷一同出京。王繼恩等人謀事不成,反遭貶黜,不念德昌不殺之恩,心中只是憤憤不平,只思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