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部分大學一樣,P大學離市區(qū)也有些距離。這天周末被室友拖出來放風,發(fā)現(xiàn)在一個核心商圈附近,有一個P大學的校區(qū)。
凌之葦略一思索,就知道這是傳聞中的“P大學蘇建管理學院”,學費堪比MBA。
抱著好奇心,凌之葦和室友打算去參觀參觀。既是學院又在市中心,面積自然比總校區(qū)小了不少。但教學樓是古色古香的磚房,建筑風格倒頗有一些歐洲學院的意思,顯出了低調(diào)的貴族范。
兩人往前走著,看到一小群人坐在辦公樓前的地上,拉著橫幅像要和學校討說法。
“他們在干什么?”室友問。
凌之葦搖了搖頭。二人也不好上前詢問,默默繞開了。逛完一圈校園,再回到原處時,那群人已經(jīng)散了。
“凌之葦!”聽到一個興奮的男聲,凌之葦循聲回頭,竟然是石哲赟。
“?。』钪氖?!”室友很興奮,突然反應(yīng)過來,“誒?你們認識?”
“一面之緣。”凌之葦不咸不淡地說。
“我們一起上心理學導論的,你忘啦?”
“人太多,記不清?!?p> “誒石神,你怎么會在這里啊?”
“我?guī)讉€朋友在這念書,周末經(jīng)常過來。你們呢?”
“噢我們來附近逛街,順道進來參觀參觀。這兒和總校是挺不一樣的!”
“這樣啊……那我對這里還是比較熟的。附近有家餐廳味道很不錯,你們吃飯沒,不然一起去嘗嘗?”原本是要和那幫子人一起吃午飯的,在意外看到凌之葦?shù)臅r候石哲赟果斷找了個借口溜了,機不可失。
“好啊好?。 辈坏攘柚旈_口,室友一把拖住她,“拜托石神帶路了!”
凌之葦:“……”
吃飯的時候,室友滔滔不絕地問數(shù)學方面的事,還順便夾雜了一些八卦。石哲赟禮貌地回應(yīng)著,實際上心思都在一言不發(fā)埋頭苦吃的凌之葦身上,也不知道都自己說了什么。眼看著飯都快吃完了,還沒有說上話,石哲赟有些焦躁。
“你是不愛說話,還是在想事情啊?”豁出去了直接cue吧。
“什么呀,她平時話可多了,有時候興致高起來,直接開脫口秀好不好?!?p> 凌之葦:“……”
她只好尷尬地開了開口,“沒……我只是在想剛才那些人在學校里干什么,搞得要示威似的?!?p> “應(yīng)該是畢業(yè)證書的事。蘇管和總校不大一樣,招生的時候掛的是P大學的名,分數(shù)線卻接近二本線。有些專業(yè)掛著中外聯(lián)合辦學的名,學費高昂。除了富家子弟,也有一些普通家庭的孩子砸鍋賣鐵擠進來,希望以此拿到P大學的畢業(yè)證書。但是讀完他們會發(fā)現(xiàn),拿到的畢業(yè)證書只有‘蘇建管理學院’,和P大學毫不沾邊。”
“你是說用這個學院只是用P大學的名義忽悠人高價入學?為什么沒有被舉報?”
“因為你要舉報的對象,包括P大學,都是既得利益者,所以才會默許他們的行為。但一旦被人質(zhì)疑,P大學一定會干脆地撇清關(guān)系說是蘇管擅自借名的。這些學生去P大學是要不到說法的,只能回來,但四年畢竟已經(jīng)花費了,大部分只能忍氣吞聲,否則可能連蘇管的畢業(yè)證書都拿不到?!?p> “所以剛才他們才那么快就散了……”
“對,我相信他們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jié)果的。威脅連蘇管的畢業(yè)證書都不發(fā),或者提出給最先放棄訴求的人一些優(yōu)待,這個團體很快就會七零八落了。后面繼續(xù)堅持的人處境會很艱難,而且掀不起水花,只能默默忍受。哪怕找了一些媒體,蘇管應(yīng)付起他們來也很容易?!笔苴S說。
“就像很多企業(yè)應(yīng)對裁員糾紛,是優(yōu)先給放棄請求的人賠償金,拒不放棄的的人可能什么都得不到。比起為了不確定的好結(jié)果一直耗下去,‘一鳥在手勝過二鳥在林’的想法會誘惑一部分人先放棄。而一旦有人接受這種條件,團體就離分崩離析不遠了。這是古往今來最普遍卻也最有效的手段了?!绷柚敳恢挥X結(jié)下了話茬。
“烏合之眾。”兩人一起說了出來。
凌之葦這下才認真地看了石哲赟一次,覺得他不吊兒郎當?shù)臅r候,好像還是能說得上話的。
“但這也是現(xiàn)實。如果連一張文憑都拿不到,想要找工作也很難。四年的時間和高昂的學費盡管讓人氣憤,為了現(xiàn)實也不得不低頭妥協(xié)。也是因為這樣,像蘇管這樣的學院才會一直存在吧?!?p> “雖然這些學生做不了什么,但總可以給后面的學弟學妹提個醒吧,這樣大家都知道蘇管的面目,今后就不會有這樣的情況了!”室友說。
“沒用的。對于學校的情況,報考前能獲得的信息渠道有限,不外乎官網(wǎng)、校園論壇和其他網(wǎng)站一些零散的帖子。官網(wǎng)、校園論壇的內(nèi)容不用說,負面的報道給了錢都可以管控,再置頂用‘官方’做名頭發(fā)布的正面消息,就會大大降低你看到真實情況的幾率?!?p> “何況不要忘了,很多人報考蘇管就是因為高考沒發(fā)揮出好的水平,這時候告訴他們用更高的學費就能獲得P大學的學位,無異于一根救命稻草。這種心態(tài)下,會更傾向于相信正面的消息,與其說是抱有希望,不如說是僥幸心理。而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些人也是認可了‘花錢買文憑’的做法,所以他們這一方,也不占道德優(yōu)勢。”
“這就是‘存在即合理’吧?!笔苴S下了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