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快進三國

第三百八十九章 三才大陣

快進三國 卓藏鋒 2162 2024-12-04 10:33:49

  朱老三見眾人有些心動,道:“你們想想,趙將軍為什么肯要他們?劉大刀直接燒了自己的地盤來配合趙將軍。吳子承更是打都沒打,直接開城。范南蕭是直接帶著手下近萬直接歸降。咱們想投誠,必須也做點事給趙將軍看看!這叫投名狀!”

  “那咱們怎么納這投名狀?。俊?p>  “怎么納投名狀,我早想好了?,F(xiàn)在愿意跟我投誠的,都站我后邊!不想再當兵的,我也不強留,依趙將軍吩咐,拿糧食走人!還想回江東去的,我也依趙將軍做法,領一份糧食回去,以后戰(zhàn)場上相見,別怪做兄弟的翻臉無情。這最后剩下的糧食,就歸咱了,咱要給趙將軍辦大事!”

  清晨時分,諸葛亮已經(jīng)率領眾人趕到冷水灘營寨前,他們沒有絲毫停歇機會,立即組織人員攻打。

  張郃立即命人架起了紅衣大炮,其精準度比之沒良心炮可厲害得多了。

  可是諸葛亮的進攻陣列非常奇怪,他們站得很開,似乎是三人一組的三才陣,而每三個三才小陣又組成了一個三才大陣,而這樣的三才大陣又組成了一個更大的三才大陣。他甚至懷疑這是冷水灘的地域太小,否則這樣的進攻隊伍可以再來兩個,組成一個超級三才陣。

  果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由于他們站的非常分散,炮火對他們的殺傷力非常有限,每當他們有一人倒下,后面的三才陣中的隊員立即向前補充,若是整個陣覆滅,則后面整個陣法向前面的空缺補上。

  他們行動極其迅速,不過兩三輪炮火后,就立即撲了上來。他們沖鋒的時候,云弩不斷,沖到近前有手榴彈、炸藥包層出不窮。

  張郃感覺自己的炮火如同打在泥沼中一般,根本使不上力,他極其狼狽的命人組織抵抗。

  這超級三才大陣是諸葛亮根據(jù)趙云提出的“三三制”構(gòu)想,結(jié)合自己對三才陣的理解,融合貫通出來的。

  三三制戰(zhàn)術最早起源于抗日戰(zhàn)爭期間,成熟于國共內(nèi)戰(zhàn),大量運用于抗美援朝戰(zhàn)爭,是我軍步兵訓練大綱中的一種步兵“班組突擊”戰(zhàn)術。

  它以班為單位分成三個戰(zhàn)斗小組,每個戰(zhàn)斗小組三人,為便于相互接應,一般排成三個梯隊。

  三人戰(zhàn)斗小組呈三角進攻隊形,每名士兵分工明確,進攻-掩護-支援。班長、副班長、組長,各帶一個戰(zhàn)斗小組行動。

  戰(zhàn)斗小組進攻時,兩名士兵在前,組長在后,呈三角陣型,三個戰(zhàn)斗小組組成一個戰(zhàn)斗班,三個戰(zhàn)斗班組成一個戰(zhàn)斗群,進攻時呈“散兵線“隊形展開。戰(zhàn)斗班展開時士兵根據(jù)組長或班長指令隨時變換戰(zhàn)斗隊形,戰(zhàn)斗群展開后用“口語“、“手語“、“軍號“或“旗語“來傳達戰(zhàn)術指令,一個總數(shù)27人的戰(zhàn)斗群完全展開可以覆蓋800米寬的戰(zhàn)線。

  這樣的戰(zhàn)術,即使是在抗美援朝的戰(zhàn)場上,我志愿軍面對擁有坦克、大炮、飛機等重火力,依然能夠克敵制勝。

  需知諸葛亮的治兵能力有多強大,這些時日在崖平關雖是練習時日不長,但也已經(jīng)初具規(guī)模了!

  在諸葛亮持續(xù)不斷的進攻下,面對不斷拋出的手榴彈、炸藥包,張郃損失了火炮四門,寨門也被炸開了三回。

  所幸張郃一代名將,拼死抵抗,才得以保證營寨不失!

  在這烽火連天職中,張郃屹立于營寨高墻之上,此刻他已將生死置之度外。

  他目光堅毅地望向麾下的將士們,聲如洪鐘,大聲鼓勵道:“諸位將士!如今我們堅守著這座營寨,處境雖艱,但切莫畏懼。此刻敵人攻得越急,說明他們處境越加艱難。越兮將軍的援軍頃刻將至,我們只需堅定信念,頑強守衛(wèi)。這里每一根柵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的戰(zhàn)場,相信不久之后,越將軍就會如神兵天降,與我們一同擊潰敵軍,活捉趙云、諸葛亮!”

  將士們的軍心重新被振奮起來,強弓硬弩、火炮礌石都被重新搬到城頭,開始痛擊諸葛亮的大軍。

  終于諸葛亮的大軍,退了!張郃長長吁了口氣。

  可這口氣并沒有休息多久,諸葛亮大軍卻再度攻來,仍然是那三才大陣!

  幸好,這一次進攻迅速,退的比上次也較為快速。

  張郃迅速命人修筑工事,他不愧是一代名將,雖然武藝在這個時代并非出類拔萃,但卻勝在通識變量,善處營陳。

  當諸葛亮第三次以三才大陣攻上來的時候,張郃已經(jīng)明白,守住工事比擊殺敵人更加重要。

  果不其然,諸葛亮沒有攻打多久,就又退了。

  這里的工事之堅固,即使諸葛亮的大軍全部押上,也未必能快速拿下,更何況是分批次的車輪戰(zhàn)。

  張郃也明白,諸葛亮這是不得已為之,他們一夜行軍至此,就馬不停蹄的攻打自己。要想得到休整,就只能這樣分批次進攻,或許可得一絲機會。

  可惜,他們遇到的是自己。

  張郃等著諸葛亮的第四次進攻,可久久未曾等到。

  張郃令探子出營打探,得到消息:“他們剛剛在營寨北邊渡河了!”

  張郃不由大怒:“好一個明攻營寨,暗渡湘水!”

  原來諸葛亮一到冷水灘,就將軍隊分為三隊,一隊攻城,二隊修橋,三隊休息。

  一隊攻城結(jié)束后,二隊橋也修完了。

  于是二隊休息,三隊攻城,一隊順利渡江。

  而此時張郃正疲于應付第二波的攻城,哪里能夠猜到諸葛亮的渡江計劃。

  待三隊攻城結(jié)束不久,休息完的二隊已經(jīng)開始攻城了,只是這一次攻城卻是相當出工不出力,畢竟他們的目的是掩護三隊渡江。

  張郃見諸葛亮第三次進攻如此敷衍,還道是諸葛亮已是強弩之末了。

  等到探子外出打探時,第二隊都已經(jīng)只能看見隊尾跑到浮橋中心了。

  此時,天已近黃昏,第二隊由于剛修整完,進攻又不甚猛烈,是以跑起來是相當有勁??!

  諸葛亮此舉既能夠立時攻城,又完成了鋪橋,還進行了休整,最后還安然渡江,可謂一舉四得。

  一名副將問道:“那我們追嗎?”

  另一名副將立即道:“不能追!這很可能是諸葛亮的奸計!”

  “奸計?”張郃一時謹慎了起來。

  “不錯!據(jù)我所知,這是諸葛亮第三次渡江了,這必然是他久攻我營寨不下,想引我們出寨,好趁機拿下!”

  “可是龐副將,一旦我們不追,豈不是坐視他們離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