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91年,宋太宗淳化二年,柳永八歲
柳宜已經(jīng)只身前往全州赴任,我們繼續(xù)把目光放到柳永身上,此時的他在故鄉(xiāng)崇安開始了自己的啟蒙教育。
在文學(xué)方面,柳永已經(jīng)進了學(xué)堂,跟幾位哥哥一起朗讀圣賢書,而且他的四位叔叔,也都是腹有文墨的人,今后也都金榜有名,因此在閑暇之余,也會考察柳永幾兄弟的學(xué)業(yè)進展,并且會時時督促指導(dǎo),因此在這一方面,柳永自然是有很大長進的。
另外當(dāng)時福建崇安文風(fēng)非常旺盛,據(jù)《嘉靖建寧府志》記載:“建州(今福建閩江流域)至宋而諸儒繼出,蔚為文獻名邦……家有詩書,戶藏法律,其民之秀者狎于文?!绷頁?jù)唐圭璋先生《兩宋詞人占籍考》記載,兩宋詞人有籍歷可考者七百余人,其中福建就有九十多人,因此這給柳永打造了非常良好的學(xué)習(xí)氛圍。
在家人和老師的教導(dǎo)下,柳永逐漸認識了孔子、孟子、李白、杜甫等這些人,而且在這些人當(dāng)中,柳永可能尤其對同情天下寒士、多年四處漂泊的杜甫心生敬佩。
這年九月的時候,柳永看著窗外的青山綠水,早已不是杜詩中那種“國破山河在”的破敗景象了,因此有感而發(fā),便有了這首《讀史懷今》。
《讀史懷今》
金風(fēng)送爽入吾廬,緬憶前賢九月初。
借得少陵大手筆,墨香終彩繪新圖。
所謂“少陵”就是指的少陵野老杜甫,從這首詩中,我們能夠看得出來,內(nèi)容純粹是寫景、寫事,里面還沒有柳詞后期那種快要溢出來的離愁別緒。
同時,除了四位叔叔和幾位哥哥之外,這一階段對柳永影響最大的,應(yīng)該要算是他的母親劉氏了。劉氏對他的影響主要是在樂理方面,要知道后來柳詞之所以被當(dāng)時的歌妓,以及后代的文人所推崇,不單是因為其內(nèi)容描述生動、感情飽滿,同時也在于柳詞符合音律,被伶工歌妓唱出來之后非常動聽。
王辟之在《澠水燕談錄》中記載柳永“少有俊才,尤精樂章”,柳永的侄子柳淇在為柳永所作的《墓志銘》中也記載“叔父諱永,博學(xué)善屬文,尤精于音律”,所以說,此后柳永在填詞作曲上取得的成就,跟他所具備的樂理知識是分不開的。
上文中我們也提到過,柳永小時候經(jīng)常在母親身邊聽她彈唱些小曲小調(diào),那個時候就算是開啟了自己的樂理啟蒙。
而且柳永的母親劉氏,也不是一般人家,她是唐代著名樂師雷海青的后人,因此劉家本身就有比較濃厚的樂理家風(fēng),柳永接受了這樣的音樂啟蒙之后,自然儲備了比較濃厚的樂器、樂理基礎(chǔ)知識。
公元993年,宋太宗淳化四年,柳永十歲
今年柳宜在全州通判任上已滿三年,他的官階從著作佐郎轉(zhuǎn)為太子左贊善大夫,依據(jù)朝廷規(guī)定,需要回京述職,等三司差遣。
因此在今年正月的時候,柳宜把全州政務(wù)安排妥當(dāng)之后,便啟程赴京接受吏部考查,估計應(yīng)該在這年的四五月份便到達了汴京,等把相應(yīng)的文書資料與三司交接完畢之后,他就在汴京一邊享受汴京繁華,一邊等待朝廷最新的委派。
不過對于接下來故事的發(fā)展,衍生出來的兩個版本:一種版本認為柳宜從此留在了京城任職,柳永一家人也在這一年都來到了京城團聚;另一種版本認為柳宜在汴京短暫停留后,便被派遣到揚州任通判,柳永一家人很快都去了揚州。
本書采用的是第二種說法,即柳宜進京述職之后,被委任為揚州通判,很快就到揚州做官去了。原因是什么呢?有王禹偁《揚州寒食贈屯田張員外成均吳博士同年殿省柳丞》為證,其中有記載“屯田有素交,屈此關(guān)市征。昔年同應(yīng)舉,典衣飛巨觥。博士東觀客,求官得步兵。況且丹陛前,同為出谷鶯。殿丞尹我邑,桑梓復(fù)弟兄?!逼渲械摹暗钬敝傅木褪橇?,因為他三年后寄祿官升為殿中丞,所謂“殿丞尹我邑”意思就是說柳宜治理著我目前所在的揚州城。
另外我們也可以大概推斷下,三年前柳宜剛改官成功,如今就能直接留在京城做官,他的仕途難免有些太順當(dāng)了,如果是第二次到地方任職,期滿后再定在京城,貌似更合理一些。
另外無論是以上哪種版本,柳永一家人也都很快就離開崇安,跟柳宜團聚了,這一點我們在后文中還會提到。
身在崇安的一家人聽到柳宜官階再升的消息,尤其是柳宜將要到揚州任職,自然非常高興,因為到揚州任職是可以攜帶家眷的。
而此時的柳永在崇安的生活又怎么樣呢?相信這個時候有三樣?xùn)|西最能吸引他了:先賢的詩詞、母親的樂理以及崇安的山水。
詩詞可以讓他表達平時無法表達的情感,樂理可以把這種情感進一步升華,崇安的山水則讓他在現(xiàn)實中找到了這種情感的映襯。
在閑暇之余,叔侄幾人經(jīng)常到附近的奇峰幽谷、寺廟古剎之間散心游玩,作詩紀念。這一天叔侄幾人就來到了崇安縣東寂歷山中峰寺,幾個人不免要各自作詩一首,其中年紀最小的柳永,便做了這首《題中峰寺》。
《題建寧中峰寺》
攀蘿躡石落崔嵬,千萬峰中梵室開。
僧向半空為世界,眼看平地起風(fēng)雷。
猿偷曉果升松去,竹逗清流入檻來。
旬月經(jīng)游殊不厭,欲歸回首更遲回。
這首詩描述的是,柳永看到山巒之間一位年輕人沿著陡峭的山壁,攀過高崗、穿過溪水、又穿過樹林,終于來到了群山環(huán)繞的古剎中峰寺,想一窺古剎內(nèi)伏龍壇的勝跡,柳永腦海里也浮現(xiàn)出了當(dāng)初中峰寺禪師叱咤風(fēng)雷降龍伏虎的景象,山水古剎間令人流連忘返。
很快時間到了這一年的6月份,柳宜因為母親虞氏健在,因此就利用赴任前1個月探親假的時間,再次回到故鄉(xiāng)崇安看望母親,順便把劉氏以及柳永三兄弟一起接到揚州。
揚州的繁華自然是崇安所不能比擬的,自從10歲時候去過汴京之后,揚州算是柳永生活的第二大都市,這里的亭臺樓榭、市井繁華、湖光山色,都成了柳永培養(yǎng)自己才氣的無盡給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