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文,上回說到,覆海道人與眾妖王一番宴飲作樂之后,又過了一天,云臺妖王便命侍女前來相請,言及有要事與幾位妖王相商,覆海道人欣然赴約而去。
卻說那覆海道人隨了那侍女一路往大殿而去,路上無事,不一刻便已經(jīng)來至大殿處。
侍女到了門戶后行得一禮便自告退,覆海道人邁步進內(nèi),訝然發(fā)現(xiàn)其余妖王已是盡數(shù)到了,他卻是來的最遲的一個。
眾妖王見得覆海道人進來,便各自起身迎了一迎,打個招呼,便各自入座。
眾妖王入座,接下來便是云臺妖王開口,他略做寒暄,問及覆海道人休息的如何?招呼是否有所不周?
覆海道人自然是連稱無礙,并對云臺妖王說些冒昧來訪打擾,承蒙熱情招待等的場面話,這般一來二去,氣氛已是稍熱。
云臺妖王斟酌時機已是合適,便開口言道:“此番云臺請諸位道友前來乃是為了相商共同做得一件大事。”
跟著便說出一番話來,最后又對著覆海道人說到:“覆海道友,此事其余諸位妖王已是同意一同參與,未知道友意下如何?”
停了略停,云臺妖王又補充道:“若是道友無意,也是無妨,只需立下誓言不泄漏了此事便可,吾等并不強求!”
覆海道人聞言不由面現(xiàn)沉思之色。
卻說云臺妖王所言之事,覆海道人所思之事,又是何事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卻原來,云臺妖王談及之事,乃是邀請覆海道人一同去探索一處上古妖庭的妖神洞府遺址。
并言及上回他去之時,只在外圍轉(zhuǎn)了幾轉(zhuǎn),得了些許好處便力有不逮,故而此番欲要集齊眾人之力共同探索一番,至于所得好處,自然是各憑機緣本事。
看至此處,列位看官老爺可能有所疑問,何謂“上古”?何謂“妖庭”?何謂“妖神”?又何謂“妖神”洞府?
首先來說這“上古”,這“上古”指的是龍鳳麟三族衰落,失去洪荒霸權(quán)之后,一直到帝俊太一等一眾大神通者重新統(tǒng)合諸族,爭得洪荒霸權(quán)。
而后巫掌地,妖掌天,一直到巫妖大戰(zhàn)之后人族成為天地主人,這段時間便是所謂的“上古”,又稱作“巫妖紀(jì)元”、“巫妖量劫”。
而這“妖庭”,便是帝俊太一等大神通者拿來統(tǒng)合萬族之心,乃至證道圣位的一個嘗試。
在此之前,天下本無妖,各族以血脈為紐帶形成合力,對內(nèi)團結(jié),對外排斥,相互之間別說友好親近,互相謀算,打生打死都是常態(tài)。
而帝俊太一首先提出了“妖”這個概念來消弭觀念差異對立,聚合洪荒生靈之心。
只因當(dāng)時的洪荒,龍鳳麟三族霸權(quán)的衰落,隨著而來的,諸族不是去了頂頭大山壓迫的輕松,而是喪失了撐天大樹遮風(fēng)擋雨后的彷徨和無助。
這一切不只是因為秩序的喪失而導(dǎo)致的諸族亂斗、弱肉強食,更多的是一個勢力的興起、一個種族的壓迫所致。
這個勢力、這個種族便是巫族。
當(dāng)年龍鳳麟統(tǒng)御洪荒之時,巫族便于暗中蟄伏積蓄力量,待得龍鳳麟三族衰落,知是天時一至,便出得山來,磨刀霍霍起了兵戈,窮兵黷武,開始以席卷天下之勢掃蕩洪荒。
那巫族自恃盤古正宗,修行鍛體之道,煞氣練體,外吞血食。故而視洪荒為獵場,視萬族為血食,每戰(zhàn)必不留俘,所過之處寸草不生,端是窮兇極惡,狠天狠地。
諸族無力抗衡,只能任由巫族肆虐。整個洪荒動蕩不安,諸族命運直如蘆葦般飄零,看不到一點希望,朝生暮死,只一夜之間,便又有不知多少族群亡于巫族之手。
便在這萬古長夜最為深沉之際,帝俊太一出世,看準(zhǔn)時機,以“源于盤古,本是一根”的理念提出“妖”這個概念來聚合萬族之心,點亮了這漫漫長夜里的第一個火星,又以對抗巫族為旗號,號召各族拋開種種成見,聯(lián)合抗巫。
于是廣納天下豪杰,以星火燎原之勢建立起一個統(tǒng)一的勢力,這個勢力便是“妖庭”。一時間天下萬族歸心,贏糧而影從,接踵加入。
這“妖庭”乃是開天劈地以來前所未有的一大創(chuàng)舉。
此舉悍然打破了龍鳳麟三族以來族群統(tǒng)治的格局,以一種前所未有,但更包容,更強大的統(tǒng)治方式來凝聚力量,自此萬族有了共同的文化根基,共同的理念追求。這便是“妖庭”,是后世“天庭”的雛形,也是凡俗國朝制度的雛形。
“妖庭”的成立一舉粉碎了巫族獨霸洪荒的美夢,形成了巫妖對峙的兩極格局,實是可歌可泣。
而這之后,便是漫長而又殘酷拉鋸戰(zhàn)、絞肉機,各種修行法門在這似乎看不到盡頭的漫長鏖戰(zhàn)中一一催化出來,推陳出新,大放異彩。
至于“妖庭”又為何是證道圣位的一種方式,此處暫且按住不表,后文自有交代。
再說那“妖神”,知曉了“妖庭”背景,“妖神”說來很簡單就簡單。“妖神”便是“妖庭”所分封的一個名號,相當(dāng)于凡俗朝代中的諸侯。
值得一提的是這妖神的修行道路,便稱之為“上古妖道”,有別于今,并不化形,而是以本體修行,晉升血脈的路數(shù)。
這也是現(xiàn)下妖族血脈傳承的由來,可惜成也血脈、敗也血脈,上古妖道秘法,血脈不純者怎么練都練不成。
至于現(xiàn)下,妖族太過衰落,血脈不純,更是連傳承看都是看不到了,許多妖神血脈也是斷絕不存,故而許多上古妖道的傳承也是相當(dāng)于失傳了。
現(xiàn)下的妖道修行主流,是化形學(xué)仙法。
看至此處,許多看官老爺就有疑問,為何那些上古妖神不去化形呢?
這里頭實則有些緣由,且聽我慢慢說來。且說這“化形”,乃是化成人形,化成人形于修行十分有利,這里頭又是為何?
其實很簡單,因為人形即為盤古之形,這方天地既是盤古開辟,那么在此地修行,與盤古越是相近自然越是契合,修行越有優(yōu)勢,故而人形又稱之為“道體”。
化形既有這么多好處,上古妖神為何不化?原因很簡單——他們不知道。
化形放在現(xiàn)下,可以說是一個修行常識,人人皆知。但放在上古,卻是只有極少數(shù)大神通者方才知曉的秘中之秘。
故而媧皇氏造人,不僅是創(chuàng)生出一個種族來秉承天地主人氣數(shù),更是為世間所有生靈,推開了一扇大道門戶。
至此“道體”一說才為天下所知,化形之道方才廣為流傳。
再說那上古妖庭乃是以星為封,漫天星空,但有星辰所在之處,均屬妖庭,與現(xiàn)在三界格局的天宮三十三天勝景格局大有不同。
而妖庭的每一位妖神,都至少有一顆星辰作為封地,這些妖神建立在星辰之上的洞府,便是“妖神洞府”。
后面巫妖決戰(zhàn)打得天昏地暗,星辰移位,洪荒破碎,故而到得現(xiàn)今,幾是無有完整的妖神洞府留存,只剩下一些遺址罷了。
而云臺妖王邀請覆海道人探索的,便是這樣一個遺址。
覆海道人于心下思量一番,開口說道:
欲知覆海道人開口說出何話?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