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三注入靈氣之后,玉簡仿佛在瞬間有了生命一般,從其底部出現(xiàn)了五個顏色不同的光點,閃爍不一。
爾后,這五個光點不約而同的匯聚向玉簡的正中央,旋轉(zhuǎn)之間化作了一團霧蒙蒙的光團,在略微一頓之后,光亮逐漸黯淡下去,玉簡又恢復了原狀,好似什么事情都沒有發(fā)生過。
這令張三有些疑惑。
雖說他沒有接取到秘殿所發(fā)布的為古舊玉簡注入靈氣的雜役任務(wù),但是直覺所作出的第一判斷便是,玉簡出現(xiàn)此等情景有些不合常理。
這是因為,玉簡之所以隔段時間就需要有修士注入靈氣,是因為其本身便是一件消耗品,不過是可以多次重復使用的消耗品。
最初,專門精修陣法的修士采用特殊的玉石材料,將微型的陣法篆刻在其上,再將需要傳達的信息嵌入進去,其他修士在需要觀看此信息時,引動玉簡內(nèi)的微型陣法即可。
不過,與一般的陣法相比,此等微型陣法因為太過小巧,故此缺乏吸收靈氣的渠道。于是多次使用之后,玉簡內(nèi)因缺乏靈氣催動,便不能繼續(xù)使用。
這時,就需要有修士專門注入靈氣為其充能,方可正常使用。
靈氣充沛的玉簡,其通體光亮,隨著使用次數(shù)的增多,逐漸暗淡,到靈氣耗盡之后,其便呈現(xiàn)出玉石材料本來的面目。
反之,隨著靈氣的注入,耗盡靈氣的玉簡也應(yīng)當逐漸通透光亮起來。
可是此枚玉簡不僅沒有出現(xiàn)絲毫變亮的趨勢,還發(fā)生了五個顏色不同的閃爍光點在玉簡上匯聚成光團,并消散不見的奇怪景象。
當然,張三略一沉吟之后想到,也不排除自己修為較低,靈氣質(zhì)量低下的緣故。并且當日龍五也曾說過,他的靈根駁雜,體內(nèi)儲存的靈氣數(shù)量也較少,靈氣吸收和輸出的數(shù)量也相應(yīng)較少,即使是宗內(nèi)修士常用的玉簡修復起來他都可能力不從心,更別說這靈氣匱乏多年的上古玉簡了。
至于出現(xiàn)的五色光點,也可能僅僅是多年之前的修士在制作玉簡時和現(xiàn)今的修士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同所致罷。
總而言之,面對此情景,張三修為不足的問題就凸顯了出來。
幸好,這龍五倒是一股及時雨,為自己送來了三十塊靈石。而如若他所記不錯的話,練氣期后續(xù)的功法只需要十二塊靈石即可全部兌換到,看來明日自己得走上一趟秘殿的法訣處了。
不過,自己更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來應(yīng)對接下來的事情了。
按照龍四所言,龍五是因要緊事外出山門才委托其將玉簡轉(zhuǎn)達,這樣的做法無可厚非。
但預(yù)先給予他半年的報酬就有些刻意為之了。
在登記處時,龍五可是親自檢驗過自己的資質(zhì)的,對于自己缺乏靈石修煉的情況也定是一清二楚的。
這半年的報酬,實質(zhì)上應(yīng)是龍五給自己兌換法訣突破境界準備的。畢竟,只有自己的修為更進一步,才能更快的幫助他修復這些可能完好如初的玉簡。
那么,自己當下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處在龍五的安排下了。
唯一能有所優(yōu)勢的就在于,龍五可能并不清楚自己已經(jīng)有所察覺,還覺得他的計劃天衣無縫,可以完全操控自己為其辦事。
這樣一來,倒是給了他一些機會與之周旋一二。
最后,帶著滿臉的濃重之色,將手中的那枚玉簡小心的放置在木盒內(nèi),張三躺在床榻之上,閉眼入眠了。
翌日,三零八號工作室內(nèi)。張三將剛剛兌換到的練氣期完整功法放置在方桌之上,又從懷中掏出一枚玉簡,正是昨日那枚發(fā)生異象的玉簡無疑。
他之所以將玉簡拿到工作室內(nèi),還是出于安全的考慮。畢竟,秘殿是青云宗一處較為緊要的所在,在秘殿周圍均被精通陣法的修士布置下了多道陣法,且每個工作室都有完全獨立的小禁制,一般情況下都不會被其他人窺伺到。
這樣一來,自己日后研究玉簡的神秘效能相對而言就更加隱秘。
而他單單只帶此一枚玉簡前來,倒不是為遮人耳目。只是因為早上睡醒之后,其挨個測試了其他玉簡。
但其他的玉簡均無任何變化的跡象,完全一副失去作用的刻板模樣。
看來那些玉簡當是真的毀壞,難以修復了。
雖然有些小小的惋惜,但既然已成定局,那還不如看淡一些。
然后,張三在對自己所處境況全面考慮之后,決定先完成從秘殿接取的雜役任務(wù)。此間工作室比起他那沒有絲毫屏障的房舍來說,顯然要隱秘一些,萬萬不可因為疏忽導致被取消完成任務(wù)的資格。
在做好雜役任務(wù)之后,他便可利用閑下的時間,專心鉆研練氣期后續(xù)的法訣。
目前張三的修為在練氣期一階。秘殿所下發(fā)的殘本入氣決僅僅包含了練氣期一階的修煉口訣。但他近幾日疲于奔波,自然沒有好生修煉過。若得了空閑,可要加倍的努力才行。
心中有了決斷之后,張三便將其他事務(wù)全部放下,準備一心一意的抄錄足夠數(shù)目的典籍。
他來到那間堆積滿典籍的石室,從其中選取了幾本與大陸風俗常識、凡俗武術(shù)、修真界野聞雜史相關(guān)的典籍,放置在方桌上,就紋絲不動專心致志的開始抄錄。
整整半月的時間。在此期間,張三極少外出,除非困乏的難以忍受,他才會回到房舍之中休息片刻。
花費了大量精力,張三終于在半月之后,成功達到了秘殿所要求的典籍數(shù)目。
自此,他便可安心專注于修煉了。
不過,其抄錄典籍半月所得收獲也頗為豐厚。
其一,其對于所處世界的基本情況得到了全面的了解。
從那本介紹大陸基本情況的典籍之中,張三得知,在此片世界上,共有六塊大陸,分別是亞嵐大陸,非伊大陸,北黎大陸,南華大陸,極峰大陸,澳冥大陸。
每一塊大陸均有修士存在,但因為各地修仙習慣的差異,修仙文明又有不小的差別。
比如北黎、南華大陸還包括一部分亞嵐大陸的土地上,有一名為圣書教的勢力存在。此類修士雖然也有靈根,但其不將靈氣儲存在體內(nèi),而是完全集中在圣書法器中,以強大的精神力遠程操控圣書法器進行攻擊。
再比如亞嵐大陸的北方,也有一群修士,其竟然不在意境界的高低,而專注于肉身的修煉,被稱之為煉體士。不過,如若有人因此小覷這些煉體士,那恐怕其離吃些苦頭的日子便不遠了。
這等煉體士雖然不精通術(shù)法,但其肉身堅硬無比。尋常的法器攻擊根本無法傷及分毫,且煉體士往往行動迅捷,一不小心被其近身,輕則傷筋斷骨,重則殞命當場。
至于非伊大陸,乃是巫術(shù)蠱術(shù)修士的起源之地,也萬萬不可小看之。
其二,張三在遍覽那本介紹凡俗的武術(shù)典籍之后,發(fā)現(xiàn)其中有幾項凡俗武藝頗值得借鑒。如一名叫移形換位的凡俗武藝,可將人體內(nèi)的重要臟器在短時間內(nèi)稍稍移位,以小傷搏對敵之人的性命。再有一名叫跗骨纏絲的武藝,可利用與對敵之人微小的身體接觸,巧妙游走,令其捉摸不定,在心神分散之際,給予致命一擊。
此兩項凡俗的武藝,張三決定練習一番,以備不時之需。
其三,是通過那本修仙界野史雜聞了解到的一些信息。
之前他一直疑惑,為何青云宗身為修仙門派,還需要整理凡俗的典籍,在抄錄完此書之后,他總算得到了答案。
說起來,這得感謝一群紈绔子弟。
書中說道,早年有一群紈绔子弟,整日閑混無聊,將凡俗的各式花樣玩遍之后就開始盯上了修仙。
但因其沒有靈根自然無法修行。
這可令其心中痛癢難耐。
也不知是何人想到的。某日一紈绔拿著一柄小劍,向其同伴炫耀,揚言此劍鋒利無比,只需要輕輕一揮,便可以削鐵如泥。
其同伴嘲諷此紈绔沒有見過世面云云,削鐵如泥再尋常不過了,有何奇異。
那紈绔被輕視后自然憤憤難以自抑,說道其小劍遠比此神異。剛好看到樓下街角有一名乞丐,就拉著眾人觀看其大顯神威。
只見其從口袋內(nèi)掏出一塊亮澄澄的靈石,鑲嵌在劍柄之上,然后握住小劍,用力向乞丐一揮。
眾人本不以為意,略帶嘲笑看向那紈绔。
可接下來的一幕卻讓那些人瞠目結(jié)舌。
只見一道靈光從小劍中發(fā)出,直指乞丐,飛速而下。當靈光觸碰到乞丐的頃刻,“砰”的一聲,乞丐便被靈光切割成兩段,血水直流。
由此,一種名為靈具的法器便橫空出世。
此等靈具連普通的凡人也可以使用,但因其花費的靈石巨大,一般凡人自然無法消受得起。
后來隨著涌入靈具產(chǎn)業(yè)的靈石越來越多,其發(fā)展變得空前的繁盛,樣式也越來越繁多。比如有形狀似鞋的靈具,可以加持速度,使人行進飛快;再比如狀似衣衫的靈具,可以給身體提供防護,抵擋他人攻擊。如此種種,不再細說。
而靈具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直接導致,凡人的力量變得強大了起來。一名全副武裝的凡人,限于攜帶靈氣數(shù)量,最高的戰(zhàn)力可與一名筑基中期的修士討教一二。
但其弊端也是明顯的,畢竟攜帶的靈氣數(shù)量有限,不可能像修士一樣服用恢復靈氣的丹藥或者從天地間、靈石中吸收靈氣。故而,作戰(zhàn)的時間不能長久,往往會尋求一擊爆發(fā)制敵的機會,速戰(zhàn)速決。
由此,凡人的地位就獲得了提升。一些宗派之中多會招收一些此類凡人,供養(yǎng)的成本沒有修士高,戰(zhàn)力也是不俗。
這也難怪,青云宗中會有專門整理凡俗典籍的任務(wù)下發(fā)了,畢竟凡人對本身的文化知識還是有需求的。
總的來說,抄錄典籍的半月付出著實值得,各類知識經(jīng)驗均有所提升,對往后的修行也有裨益。
張三露出一抹滿意的微笑,默默頷首之后,便將目光移到了方桌右側(cè)的練氣期法訣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