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念初小的那兩三年,學堂設在一間寬敞卻十分破舊的大隊禮堂里,用篾席隔成四間教室,一二年級合在一間,三四五年級各占一間。每到上課,講誦之聲相聞,攪成一片。老師們只好相互商量,這個年級安排講課,那個年級就安排作業(yè),至于朗誦課,則全校一齊上。
那時我們寫作業(yè),流行用鋼筆,低年級的同學也丟了鉛筆用鋼筆。倒不是講排場,原因是墨水(那時我們叫靛水)很便宜,比用鉛筆或圓珠筆劃得來。隨便撿一...
我念初小的那兩三年,學堂設在一間寬敞卻十分破舊的大隊禮堂里,用篾席隔成四間教室,一二年級合在一間,三四五年級各占一間。每到上課,講誦之聲相聞,攪成一片。老師們只好相互商量,這個年級安排講課,那個年級就安排作業(yè),至于朗誦課,則全校一齊上。
那時我們寫作業(yè),流行用鋼筆,低年級的同學也丟了鉛筆用鋼筆。倒不是講排場,原因是墨水(那時我們叫靛水)很便宜,比用鉛筆或圓珠筆劃得來。隨便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