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論
“以王所見,韓為最弱之國,盟其無利。”公子子蘭當(dāng)然是知道楚王心中的顧慮所在,結(jié)盟一個弱小的國家對于楚國來說是極其不利的,但是公子子蘭心中卻早已有了對策。
“然昔日經(jīng)四代亂政后的弱小之秦,今日卻為天下一流之國?!?p> “而昔日屹立于天下之巔之魏,竟經(jīng)馬陵、桂陵二戰(zhàn)后,卻是一蹶難振,為天下之末流國家,豈非天下之勢變化莫測乎?”
“今日弱小之韓,大王所不屑之韓,來日未必不可難如秦國一般,為一座難以撼動的大山?!?p> “此汝之設(shè)想。”作為君主,楚王自然不會因為公子子蘭的猜測,便可以妄下一個決斷,因為他知道對于楚國來說,如今已經(jīng)不可以走錯一步了。
楚國如今國力受損雖說不是太過嚴(yán)重,但是隨著齊秦兩國的聯(lián)系越發(fā)地緊密,對于如今的楚國來說只會越發(fā)地不利。
這個時候,作為楚王的他如果決斷出現(xiàn)了哪怕只有一絲一毫的偏差,都會將楚國拖入萬劫不復(fù)的深淵。
如果楚國走錯了一步,很有可能會面臨齊秦兩國的聯(lián)合狡殺。而且這還不止,天下諸國并非愚人,他們自然知道以楚國之力絕非難擋齊秦聯(lián)軍。
但是他們更知道,僅憑齊秦兩國是無法獨吞楚國如此大的疆域的。當(dāng)楚國的主力軍隊為齊秦聯(lián)軍所牽制的時候,燕、韓、魏、趙四國勢必聯(lián)合也來分一杯羹。
真到了那個時候,楚國面臨的可就不是僅僅國力大衰那么簡單,而是有亡國之憂了。
而楚國如果與韓結(jié)盟便極有可能導(dǎo)致這個結(jié)果。雖然如今秦王年幼,但是太后羋氏與大將軍魏冉可是個明白人,他們勢必會借此大做文章。
他們到時候大可以與齊王說,楚國盟韓之意,實指齊國。想借韓楚之盟軍,以滅齊。
屆時,齊王勢必不會坐以待斃,齊王自然會集結(jié)一股兵力,與秦聯(lián)手,大楚休矣。
“齊秦之軍焉坐視韓楚之盟?勢必聯(lián)軍以攻楚。屆時,楚國休矣?!?p> “秦王稷年幼,未必可知。”這一點公子子蘭之前便想過,但是他卻認(rèn)為秦王嬴稷如今還年幼,遠沒有其父惠文王嬴駟的遠見和魄力,十有八九是想不到這一層的,多半會任著韓楚結(jié)盟。
“君言大謬矣?!惫幼犹m本就疏于政務(wù),很多想法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若是平常,楚王或許并不會在意,便由著他去了。
但是今天卻不一樣,韓楚是否結(jié)盟關(guān)乎著楚國的未來,這可不是可以任由公子子蘭胡鬧的時候。
“秦王年幼或尚不知事?而秦太后羋氏與大將軍魏冉豈孩童哉?勢必因此機聯(lián)齊而攻楚。故此,孤以為,聯(lián)韓不可。”
“王上,一聽吾言?!彪m然知道可能已經(jīng)改變不了楚王的決斷,但是公子子蘭還是打算做一次最后的努力,也算是完成了凌月婉的委托。
“講?!背踅K究是還是不忍心就此離去,倒愿意聽一聽公子子蘭的最后說辭。
“若不盟韓,王欲盟何國?”公子子蘭也知道直接勸降的效果不佳,所以公子子蘭決定換一個方式或許效果可能會更好。
“趙國。”楚王作為一名君主,他顯然是知道與誰結(jié)盟對于楚國來說利益會最大化。
趙國自從趙王雍胡服騎射以來,國力早已今非昔比。哪怕是韓、魏、燕三國聯(lián)軍也是制服不了如今的趙國,楚與趙盟,顯然是為自己添加了一層天然保護罩。屆時,哪怕是秦齊聯(lián)軍也未必是楚趙聯(lián)軍的對手。
“趙國?王欲盟趙?”公子子蘭的聲音突然提高,顯然是反對楚王打算聯(lián)盟趙國的想法。
“趙強韓弱,盟趙之利遠過于韓。”楚王很快便做出了自己的分析,比起弱小的寒國,自己與趙國聯(lián)盟的利益顯然更大,自己豈會舍大利而就小利?
“趙國雖強,與楚相距甚遠,倘秦軍至,救應(yīng)之軍恐來之不及?!惫幼犹m想了想,終于是想到了一個理由反駁楚王。
“楚與趙盟,以秦一國之力豈敢攻楚?”在楚王看來,秦國新君雖然年幼,但是太后羋氏與大將軍魏冉可是明白人,他們可不會在沒有必然把握下冒然攻楚,不然極有可能是自討苦吃。
“為何不敢?”公子子蘭顯然還是有辦法的,“昔日歷四代亂政之衰敗之秦猶有勇氣攻強大之魏,況今日,秦國之國力早已位列諸侯之上流,秦不敢攻楚乎?”
“昔日秦獻公攻魏之由,實為齊攻魏之河?xùn)|,使其有利可圖。今秦若攻楚,利安所現(xiàn)?”楚王可不會掉入公子子蘭的陷阱之中,他還是保持著清醒。
“是矣,無利?!边@一點上,公子子蘭無法去反駁楚王,畢竟秦國此時攻楚的確無利可圖,反倒是結(jié)了秦楚之怨,頗為不美。
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公子子蘭還是覺得盟韓絕趙較為妥當(dāng),“盟韓有三利,盟趙有三弊?!?p> “何解?”楚王顯然是被公子子蘭這番說辭弄得有些蒙,他一時間無法理解公子子蘭究竟在打著什么如意算盤?
“一者,韓弱于楚,必全為楚所掌握,而趙與楚不分軒輊,趙并不為楚所完全掌握?!惫幼犹m似是完全不著急,看起來似乎很有把握,卻只是裝的。
“其二,趙與楚距之甚遠,而韓楚接壤,運兵甚便。”
“其三,韓為秦進兵天下之要道,亦為楚國攻秦之要道。若楚與韓盟,便可以繞道韓境,直攻秦國?!?p> “蘭兒終不懂國家之盟?!彪m然公子子蘭說的這些有利之處似乎聽起來非常誘人,但實則對于楚國而言這些利處其實微不足道。
“韓楚之盟,于韓有利,于楚無利。韓弱楚強,韓與楚盟可得一強大靠山,而楚與韓盟,利安所現(xiàn),勿復(fù)再提。”
“王上不可,若不與韓盟,如虎失利爪,鷹失雙翼。于楚而言,此為大災(zāi)?!惫幼犹m說道。
“危言聳聽。”楚王顯然是做了最后的決定了,此時哪怕是公子子蘭也不能夠改變他的決定。
“也罷?!惫幼犹m也知道今天哪怕是把天說破,估計楚王也不會同意與韓結(jié)盟。雖然有點不甘心,畢竟這可是第一次楚王拒絕了自己的意見,但也卻是無可奈何。
“王上,不若召諸臣公商議,勿輕下決斷?!钡枪幼犹m依舊不擔(dān)心,因為他知道凌月婉早已說服了令尹昭陽以及三閭大夫羋原,再加上自己,此刻朝堂上估計是全部大臣都會支持韓楚聯(lián)盟的。到時候在眾大臣的壓力之下,楚王即便極度不愿意,也只能被迫答應(yīng)。
雖然這么做似乎有些不好,但也實在是沒有辦法,公子子蘭也只好出此下策了。
“與諸臣公議?”楚王頓時有些欣喜,對于自己的那些王公大臣還不夠了解,他們的分析是非常透徹的。尤其是羋原,他雖然經(jīng)常說一些自己并不愛聽,但不得不說他的意見往往是對的。
還有陳珍,他也是一名不簡單的角色,他絕對是不會答應(yīng)韓楚結(jié)盟的。
“可矣?!背跤X得這一次公子子蘭的如意算盤算是打錯了,注定只能慘敗而歸了。
而此時公子子蘭的嘴角也慢慢地浮出了笑容,他在郢都的眼線可是非常靈通的,他早已經(jīng)知道羋原以及令尹昭陽都是支持這件事的。
到時候哪怕是陳珍真的反對這件事,也是獨木難支。面對滿朝公卿的反對,陳珍一個人的意見就顯得不太重要了。
楚王雖然有些昏庸,但他還是知道如何做是正確的。作為一名君主,他必須聽取滿朝公卿的意見。在那個壓力下,即便是他的想法與臣子不同,也必須妥協(xié)。(當(dāng)然了,這也不是絕對的,還是看當(dāng)時君主的英明程度了)
“子蘭,由君令眾臣公知曉,正殿議盟?!背跽f道。
“謹(jǐn)遵君令。”當(dāng)楚王下達這道命令之時,公子子蘭幾乎已經(jīng)感覺到了勝券在握。這一次,韓楚之盟必成。
正殿
“韓欲與大楚盟,互為友邦。諸君皆為明智之士,必有上佳之策。未知公等,以為盟韓可矣?亦或不可?”在公子子蘭召齊了臣子之后,楚王便將這一次的事情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希望聽聽他們的想法與意見。
“盟韓可矣?!笔紫日境鰜淼氖橇钜殃枺诮?jīng)過凌月婉的勸說后,他的確明白了許多盟韓的好處。
“可矣?”對于昭陽令支持這件事,楚王可以說是一點都不吃驚。昭陽令貪財這件事在楚國上下已經(jīng)算不得什么秘密了,估計是寒國使臣給他送了些金銀珠寶什么的,所以他就替韓說話了。
“何解?”不過楚王還是想聽聽昭陽令的想法,昭陽令可以坐到令尹這個位置,他的眼界是遠超他人的,所以聽聽他的想法對于楚國來說也沒有什么弊處。
“韓與楚盟,所利之處為楚可以韓為劍,劍指天下列國?!闭殃柫詈芸毂憧偨Y(jié)出了一條韓楚結(jié)盟的有利之處,說道。
(ps:新書剛開,謝謝各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