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有必要嗎?和大多數人一樣,在學校讀書時,我也想過這個問題。
我不知道別人怎么想的,但是作為一個農村孩子來說,這個問題真的很重要。
大約是每一個孩子身邊都有一個早早進入社會似乎還賺了很多錢,過得還不錯的同學。
我也有。
很多同學在讀完初中,甚至在初中時就輟學走向社會,等我讀高中大學時,便經常聽到關于某某某在哪個城市賺了多少多少錢,過得多好一類的話。這讓我很是向往。
如果我不讀書,是不是也能賺很多錢,那么,我的父母是不是也就會待在家里了?我就不用為每月花多少錢而斤斤計較了吧。反正很多大學生不一樣找不到工作,我讀完大學,就能找到好工作嗎?
顯然,這一切都是想當然。
那時的我,并不清楚他們究竟過得有多好,到底在哪個地方作甚么事?,F在,也不知道。
那讀書真的有必要嗎?
有的。
我很鄭重的說:真的有必要。
華夏自古以來,似乎都是識文斷字的人比較吃香。在古代,讀書不是所有人的權利。讀書是讓人從一個階級邁向另一個階級的大道,甚至是家族興盛的開端。
“窮文富武”不是說窮人都可以讀書,富人都可以習武;也不是說讀書花費的錢就很少,這些只是相對而言。一個家庭要想送孩子讀書,起碼得是個富農,家里得有個幾十兩銀子,而且孩子得少,還要傾盡全家之力送一個孩子讀書,其他的孩子就會失去讀書的機會。除了交學費,伙食費,先生的生日,節(jié)禮,孔誕一類的必要支出,筆墨紙硯更是一筆大支出,加上交游費,結保費,趕考的路費之類的。如果這個富農家庭的一直沒有增加收入,恐怕富農會變成貧農。
當然,如果你沒有天賦,你識字之后,便意味著你可以不再面朝黃土背朝天,你可以去做賬房,伙計之類的,而且是百分百就業(yè),只要你這人沒有太糟糕的名聲。
后來,很多人說什么“手無縛雞之力”、“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鼓吹讀書無用一類的話,真的,聽聽就好,不用往心里去。
難道就沒哪個讀書人能抓住雞嗎?難道是讀書讓人變壞的嗎?書中講“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有人不聽,難道是書上寫錯了嗎?讀書無用,你確定你不是嫉妒嗎?
不過,確實,隨著讀書識字的普及,這不再是少數人才能擁有的東西,再不能保證百分百就業(yè),但是它給了你更多選擇的機會。
著名作家龍應臺在給兒子安德烈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
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在該讀書的年紀好好讀書,不去想那些事情,讓自己足夠優(yōu)秀,便擁有了大把的選擇機會,否則便只是被迫謀生。
你可以選擇坐在辦公室,可以悠閑的安排自己的時光,看電影、聽音樂會、做瑜伽,旅游等等。而不是抓緊每一分鐘,只為了多賺一點錢,來應付催你的房東。
不要浪費自己的青春,如果有后悔藥的話,我希望我可以回到過去,讀更多的書,更認真的學習,不浪費每一秒去思考那些杞人憂天的問題,讓自己更加充實而優(yōu)秀。
那么,現在讀書晚嗎?
讀書沒有早晚之說。
那么,讀書有用嗎?
一個又一個人證明了讀書是有用的。如果有一個人在你身邊說什么“讀書無用”之類的話,那么,遠離他,你就當他嫉妒你,那不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