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漢武帝劉徹十分寵愛歌妓出身的李夫人,她能歌善舞,李夫人后來生病去世。漢武帝非常悲痛,厚葬了李夫人。漢武帝十分思念她,就叫方士少翁為李夫人招魂,在帷帳觀看到李夫人的身影,就作詩一首說:“我在焦急盼望,你卻姍姍來遲”。
【典故】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漢書·孝武李夫人傳》
漢.班固.漢書.卷九十七.外威傳第六十七上.孝武李夫人傳》:“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齊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張燈燭,設(shè)帷帳,陳酒肉,而令上居他帳,遙望見好女如李夫人之貌,還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視,上愈益相思悲感,為作詩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令樂府諸音家弦歌之。”
《晉?干寶?搜神記卷二》:“漢武帝時(shí),幸李夫人,夫人卒后,帝思念不已。方士齊人李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施帷帳,明燈燭,而令帝居他帳遙望之。見美女居帳中,如李夫人之狀,還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視。帝愈益悲感,為作詩曰:‘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婀娜,何冉冉其來遲!’令樂府諸音家弦歌之?!?p> 西漢武帝劉徹,有一寵姬李夫人病重,臨終前帝欲探望之,然夫人自覺病容憔悴,羞于見人,便以被蒙頭,寧死不與帝見之,帝當(dāng)即拂袖而去。夫人原為彈唱樂女,以能歌善舞之藝,傾城傾國之貌,深獲武帝寵愛。雖不幸紅顏薄命,青春早逝,但夫人死后,帝嘗為其色藝雙全,而念念不忘,日夜思念,久難釋懷。一日,有一能招魂致魄之術(shù)士晉見,欲解武帝思念之情,求設(shè)幔點(diǎn)燈,請帝坐于帳中遙望。在燭光搖曳中,帝果隱約見有酷似夫人之身影,款步行來,翩然而至,又徐徐遠(yuǎn)去,不十分清晰。帝遂悲作詩,中曰:“是汝乎?非汝乎?吾立而望眼欲穿,何偏如此緩緩而來遲哉?”
姍姍:形容步履緩慢從容之態(tài)。
“姍姍來遲”。原描述女人行走,步履悠悠緩慢,從容不迫之態(tài),以致來遲。
姍姍來遲,漢語成語,拼音是shān shān lái chí,姍姍:走得緩慢從容。形容慢騰騰地來晚了。出自《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
中文名
姍姍來遲
拼音
shān shān lái chí
注音
ㄕㄢㄕㄢㄌㄞˊㄔㄧˊ
出處
《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
姍姍來遲的從容淡定的來了之所以命名為姍姍來遲的傳記,就是說寫遲了,便慢騰騰的來了。我見樓雨晴寫的姍姍來遲故而改名為姍姍來遲的傳記。人家寫的是言情,我寫的是紀(jì)實(shí)生活。希望我寫的小說,多多收藏,多多投推薦票。粉絲多多。本來是想寫自傳的,寫著寫著就,覺得如果把我的故事,寫出來,會(huì)不會(huì)有人看,寫的跟別人不一樣,不一樣的小說,走一走特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