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臘月,有兩個人心里比較涼的,一個是朱高煦,一個就是朱瞻基,可能在明以前,這已經(jīng)算得上最好的啦,皇帝愛惜士兵,對百姓不會太苛刻,遇到災害,起碼朝廷會有援助,不至于餓死,這樣已經(jīng)很好了。
士兵棉甲齊全,武器精良,立功有獎賞,還能要求什么呢?但是在朱瞻基看來,一個是糧草問題,一個是將領的問題。糧食是地里面長出來的,不是要多少就有多少,加上畝產(chǎn)不高,能養(yǎng)活人就不錯了,哪里能夠支撐這么多的消耗?
修北京城要糧吧,馬上又要修長陵,還要修長城,過幾年又得修運河,糧食不但不夠而且運輸也是一大難題。
早在永樂元年的時候,朱棣就試過從海上將南方的糧食運到天津,結果不是很理想,原本60萬石的糧食,到的時候只有13萬石,而且船只,人員損失不小。
說到將領的問題,雖然靖難戰(zhàn)爭打了四年,而且還打的很幸苦,但是能夠為帥的也就張玉和朱能兩個人而已,再加上能夠封上伯爵侯爵的少之又少,大多都是承襲上代的爵位,說白了就是傳承斷代,新的統(tǒng)帥還沒有冒出尖來。
說起糧草,不得不說夏元吉這個人,戶部尚書夏元吉,在洪武朝的時候就任戶部高官,可以說他就是朱棣的半個宰相,工部他能管,造船,治水,賑災都是他在做,下面的官員也很信任他,德高望重,很多都跟他匯報工作,而他也只比朱棣小六歲,朱棣能夠得到的最大支持也是他。所以在朱棣親征之后,也是夏元吉在輔佐朱瞻基處理朝政,實際上是夏元吉主持所有的國家事務,朱瞻基就是一個印章而已。
永樂八年二月初十,攜帶糧食20萬石,武鋼車3萬臺,騎兵近萬,火銃兵五千,民夫就有接近20萬,總共50大軍浩浩蕩蕩地就往北方開去了。按照一石糧食最低60kg來算的話,5個月,每人每天可以食用3兩多的糧食,加上士兵自身攜帶的糧食,也差不多了,這次朱棣安排的是張輔來運輸糧食,保護糧草的安全。
到了三月初八,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到了鳴鑾戍,也就是今天的張北縣,也就是說一個月時間只走了四,五個縣,到了這里已經(jīng)算是蒙古的地盤了,距離北京城有500里,然后開始閱兵。后來史書上就記載了,東西綿延數(shù)十里。
四月初七,到達了玄石坡,刻上“玄石坡”、“立馬峰”,還注了“永樂八年四月初七,大明皇帝六千兵馬,由此路過”。
五月初一,大軍到達了臚朐河,朱棣把它改名為飲馬河,這條河流經(jīng)呼倫湖,再往北走一點就到了現(xiàn)代的蒙古國了。這里是韃靼主要牧馬地之一,北邊有山,下游有呼倫湖,這里就是丘福兵敗被殺的地方。
到了玉華峰這里的時候,胡騎都指揮使款臺抓了一個人,經(jīng)過審訊得知北元首領本雅失里就在前面,朱棣命令清遠侯領大軍駐扎,自己帶著20天的干糧,領著精銳騎兵追殺。
這跟丘福當初的情形有點像,丘福當時也是碰到本雅失里的,不一樣的是,原來本雅失里和阿魯臺意見不一,一個往西去了,阿魯臺則是去了東邊。
到了二十一日,朱棣得勝而歸,只有本雅失里帶著寥寥數(shù)人逃跑了。朱棣命令王友,廣恩伯劉才帶著部分兵力南返,因為收到報告,有部分潰散的韃靼兵流竄到了開平衛(wèi)以北。
這個時候正是雨水多發(fā)的季節(jié),連續(xù)下了四天的暴雨,遇到黃水就不能渡河,等著水清了,朱棣領著大軍渡了四次河,用柳條綁木筏渡河,衣服弄濕了還不能用起火。
這一天,河里發(fā)現(xiàn)了一塊木板,叫識字的人來讀,原來是祈雨的。
六月初八,到達飛云壑,有偵騎來報,發(fā)現(xiàn)韃靼主力部隊在兀兒古納河一帶的山谷里面。朱棣馬上登上山崗,指揮布陣,然后命令步兵保持陣型向前推進。
韃靼輕騎打不過火銃兵,就往山谷退去。
明軍則趁勝追擊,阿魯臺派遣使者詐降,這種把戲太low啦。
大軍繼續(xù)追擊,把韃靼逼到一個九龍口的地方,韃靼反身一擊,撲向右哨,朱棣的神機營,分為左右兩哨,左右兩掖,和中軍。利用成熟的三段擊,韃靼騎兵箭還沒有射過來,鳥銃就打過去了。
阿魯臺碰了一鼻子灰還不罷休,親自帶領數(shù)千騎兵沖向朱棣,朱棣每次打仗也是奮勇爭先,率領身邊的千余騎兵迎擊。
阿魯臺的輕騎打不過朱棣整裝精銳,阿魯臺一看風頭不對,落荒而逃,驚慌失措之下,墜馬落地,趕緊爬起來換了馬匹逃出生天。
朱棣大軍繼續(xù)追擊上百里,但因天氣炎熱,饑渴難忍,不得不收兵回營。隨后大軍在附近搜索,發(fā)現(xiàn)大量的牛羊雜畜以及輜重。
六月十四日班師回朝,一些兀良哈人看到了大量輜重,打算找點便宜,這里就是兀良哈三衛(wèi)放牧之所,通常也叫朵顏三衛(wèi),是由朵顏、泰寧、富余三衛(wèi)組成。朱棣讓主力先過河,同時派出騎兵埋伏,輜重引誘,果然敵人上當被全殲。
七月十五日過居庸關,七月十七回到北京。
朱棣這一仗不得不說打得漂亮,出京的時候,胡須是裝在胸前的一個布袋里面,回京了,布袋不知道哪里去了,但是胡須好像都飄起來了。
剛一回京,張輔的報告潑了他一瓢冷水。
原本寄以厚望的中軍主將清遠侯王友竟然畏敵,本來是讓他去收拾敵人的,為的是保住大軍的后路,結果呢,竟然繞著敵人跑回來了,由于多走了路,結果士兵的糧食不充足,餓死不少。
朱棣雖然脾氣不好,但是對待朝廷的軍官還是沒有話說的,都這樣了,還要令群臣議罪,后來還把他給放了。
實在是這個王友人品也不咋的,永樂十二年,又被他的小妾給告了,說他不敬皇帝,不滿朝廷,老是說些壞話。朱棣一怒,除了他的爵位,全家老小也被發(fā)配到海南島。
朱棣獎賞了柳升、陳懋、何福、鄭亨等將領,又特意賜夏元吉錢物。
朱棣這次唯一的遺憾就是權貴妃病死了,永樂七年的時候,就命令太監(jiān)黃儼向朝鮮國王宣旨:“去年你這里進將去的女子,胖的胖,麻的麻,矮的矮,都不甚好。只看你國王敬心重的上頭,封妃的封妃,封美人的封美人,封昭容的封昭容,都封了也?!?p> 權貴妃的死也是一樁疑案,古代檢測手段不發(fā)達,有些醫(yī)生更是不敢說話,免得招惹禍害,就比如光緒皇帝的一根頭發(fā)就被檢測過砷含量是正常人的24000倍。
皇帝一行人收拾行囊準備回金陵,第一站走通州,朱棣說靖難的時候第一仗打的就是通州,打的如何如何激烈,雙方打了一上午,打得累了,都坐在地上休息,緩過氣來便接著打。
接著到了濟寧,朱棣帶著朱瞻基和夏元吉還有幾個隨從就直奔鄉(xiāng)下而去,我去,這么大熱的天,走路去鄉(xiāng)下!
這時候的鄉(xiāng)下,作物還是滿豐盛的,朱瞻基欣喜的發(fā)現(xiàn),居然還有紅薯,還有黃豆,大麥,棉花,高粱,大棗很甜。作物長勢參差不齊,還有一些休眠的地塊。
走訪了一些農(nóng)戶家,農(nóng)具不多,家具很少,大多都是土墻加茅草頂,這里讀書的小孩子也很少。
這時候夏元吉不知道從哪里拿來一塊黃顏色的粘米粉,雙手捧到朱瞻基的面前:“請殿下將它吃了,以了解百姓生活的艱辛?!?p> “我去,你這個糟老頭子壞的很!”朱瞻基心里想到。
“多謝夏老,我這就嘗嘗民間的疾苦,別看它樣子難看,吃起來還是不錯的,糯糯的?!?p> “你們幾個過來一下,一人一點,有福同享嘛。”
果然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看起來像粑粑,吃起來也像粑粑。
過鳳陽,回金陵城,皮都黑了一層,果然有家族的遺傳吶。不久又聽說,開封被淹,城墻裂開兩百余丈。朱棣于是派靖難功臣張信前往視察,發(fā)現(xiàn)下游有黃河故道,河岸與現(xiàn)在河面平齊,如果打通故道,則水勢立減。
朱棣采納他的建議,命令興安伯徐亨、侍郎蔣廷瓚與金純前往督理,由宋禮總管其役。動用民夫十萬,永樂九年七月竣工。此時,會通河已開浚,黃河與之會合,漕道既通,而河南水患亦稍息。
永樂九年十一月,浙江海門至鹽城一帶發(fā)生海嘯,毀堤共一百三十里。朱棣命令陳瑄前往治理。
小一號
感謝書友們的推薦,收藏,倍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