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誰問?大水東去,換了滄桑。
……
北召國新帝繼位的第六年始伊,整個北召境內(nèi)下起了一場大雪,雪覆蓋了屋舍城墻,也飄進了大山深谷。
一直持續(xù)到了早春。
這個本是萬物復蘇的時節(jié),漫天的大雪依舊沒有停止的征兆。
在北召疆域的南端有座被雪封了出路的小村莊。
村莊不大,僅僅只有四十幾戶人家,他們已經(jīng)半月不曾與外界聯(lián)系過了。
村里唯一的一家驛站也住滿了留在這里沒有機會離開的過路行人。
驛站外邊捆在籬笆上寫著“東山驛”三個字的旌旗在雪中飄揚,在紛飛的大雪中顯得格外孤寂,好像隨時都有可能會被肆虐的風雪刮走。
或許沒有人在意。
不論是店家主人還是住店的客人,自知不能經(jīng)受得住外面的天寒地凍,此刻正坐在屋里大口飲著熱酒。
屋外的風雪始終不甘心,使勁地怒吼著,將門吹得吱吖作響,使得屋內(nèi)不時竄進陣陣涼風。
一位裹著深褐色外氅的虬髯大漢望向門邊,竄起來的冷風讓他不禁打起了寒顫,緊接著又朝屋里探頭嚷嚷道:
“老掌柜的,這門你得趕緊修啊,恐怕要不了多久,大家伙都得喝西北風,凍死在這鬼地方!”
與那虬髯大漢同行的一名同伴狠狠地給自己灌了一大口熱酒,臉上流露出些滿足之意,跟著前者附和道:
“是??!可不能讓哥幾個凍死在這里是吧!”
他們一行有共有五人,是專門給貴人們趕貨的腳夫,大約在每年的冬季都會經(jīng)過這里。
可誰也沒想到今年的雪下的如此之大,將來往的官道都給封得死死的。
于是在這家驛站一待就是十多日,倘若不能在規(guī)定的時日內(nèi)將貨安全送達,那么今年的這趟活兒他們也就白干了。
可是雪大,天也冷……
正在前臺記賬的掌柜沒有回話,只是溫和地笑了笑,他現(xiàn)在可沒閑功夫管門的事。
眼下驛站里儲備的糧食不多了,若是再這么胡吃海喝下去,撐不過三天。
這家驛站本來是專門招待朝廷官員用的,可憐年頭到年尾也不見一個來人,前些年間他便私下里改成了招待過往旅客的客棧。
誰料今年的大雪將整個村子封得死死的,食物來源斷了,再加上這冰天雪地的,驛站里也拿不出更多的食物。
這幾個腳夫哪有這么多錢?
索性不管食物好壞,都給拿出去吃了,也不知道掙回本了沒,何苦來哉!
算來算去,老掌柜端起茶壺吸了一口熱酒,滄桑的臉上又多出了幾道皺紋。
……
“哐啷!”
老掌柜放下手中的算盤,抬眼一望,門還是被風雪頂開了,唏噓自語道:“這門怎么說壞就壞了呢?”
虬髯大漢也是身子一縮,無奈搖了搖頭,還真被他給說中了。
剛要起身把門給關上,只見在這大雪之下,藏著一位少年。
“這冰天雪地的,咋還有人?”眾人一驚!
少年全然不顧屋內(nèi)所有人異樣的目光走進屋來。
他放下手中的紙傘,抬手將門給關上,又輕輕跺腳抖掉了身上的積雪,拿起紙傘尋了一張無人落座的桌子旁端坐下來。
少年倏地回頭道:“掌柜,溫一壺梅子酒!”
老掌柜聞言,眼前一亮,是位客人!連忙點頭回道:“好嘞!”
在北召,唯獨沒有這青梅樹,所以由青梅釀成的梅子酒是北召最為珍貴的酒之一,而驛站里正好還有兩壺存貨!
上酒的時候,老掌柜注意到,這少年莫約十五六歲,身上披著一件絨白裘衣,一頭黑色的長發(fā)飄然。
模樣打扮極像大戶人家的公子,只是……如今外面到處都是積雪,外人肯定是進不來的,那么這白裘少年又是從何處來的?不對!
老掌柜忽然驚道:“你是……張獵戶家的小子?”
“李伯好眼力啊,只不過我不叫小子,我有名字,叫孟然,并且我只是暫住在他家……是暫?。 ?p> 少年盯著端來的酒自顧自地說著,急忙伸手端起熱好的梅子酒,哪管它還是燙著的,先飲了一大口。
老掌柜怔了怔,突然想到了什么,二話不說,飛快奪過少年手中的酒壺,道:“好小子,你不會是來白吃白喝的吧,還有你身上穿的白裘哪里來的?”
村子就這么大,誰不知張獵戶前些年收留了一個騙吃騙喝的混小子,更別說對村里情況了如指掌的東山驛老掌柜。
“哎,哎……動作輕點兒,小心別把酒撒出來啦!”
少年見到掌柜又將酒拿了過去,心里一陣癢癢,竟有些哭出了聲。
“哼!你在小張家里白吃白喝也罷了,我們東山驛不歡迎,我可警告你啊,別看著人家小張老實就可以欺負……”老掌柜吹胡子瞪眼地說著,將酒又拿回了前臺,準備收起來。
“我有銀子!”少年跟到前臺,從腰間取下一只繡囊,倒出了一錠碎銀擺在柜臺上,足有二兩。
老掌柜撓了撓頭,二兩銀子可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不會是這小子竊的吧,旋即問道:“你這銀子從何而來?”
“我說李伯,你先是問我身上的白裘從哪來的,再是問我銀子從哪來的,哪有這么多問題,你只管說夠與不夠!”
“不夠!”老掌柜一本正經(jīng)的瞪眼道。
“你做生意怎么能這樣?”少年沒好氣道,放在外頭,二兩銀子別說買一壺,就是三大壇梅子酒也買得起。
老掌柜沒有再繼續(xù)搭理少年,轉(zhuǎn)身去了后院。
“你……”少年再也憋不出一個字,只好收起碎銀,他驀地環(huán)視著屋內(nèi),目光如蒼鷹般鋒銳。
這幾個腳夫并非普通人!
……
東山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地方,就連所在的平州郡在北召也是最小的郡,可就是這樣一個小郡卻憑著地理位置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平州郡南臨大周國,每年經(jīng)過這里的兩國商隊數(shù)以萬計,關乎兩國貿(mào)易,當然,偶爾也有商隊經(jīng)過東山。
而一些商隊所運的商貨中,不乏千金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