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多年,我和他從沒計較過,他娘對待兩個兒子的不公,我們不說,不代表我們傻,什么都不知道。我們選擇視而不見,是因為我們不想計較,卻不是他們步步緊逼,和滋養(yǎng)他們貪欲的理由。
我后來才明白,他為什么一味付出卻從未得到過愛,反而讓別人認為是理所應當,他有一次沒有做,就會遭到譴責。
他哥什么都不用做,說幾句貼心的話,就能哄的婆婆開心,干一點都怕他累著,都會覺得很知足很開心。
這是因為被愛著的人,從來不缺愛,缺愛的人才會想要通過自己的付出得到愛與喜歡。
其實我和他很像。
越是討好聽話懂事,渴求被愛,反而越不會得到愛,因為他自己內(nèi)心缺愛,想要通過付出,得到別人的認可,肯定,來確定自己是有價值的,值得被愛的。
但他不知道的是,即使他什么都不做,他就有價值,他就值得被愛,是他自己不夠愛自己。
一個愛自己的人,自信的人,不缺愛的人,即使他什么都不做,也不用那么卑微,就會得到愛。
也許他哥的自信是盲目的,不自知的,是不客觀的,被親情裹挾的不清醒的,但也不妨礙他覺得自己值得被愛,才讓他得到了偏愛。
他就沒有這么幸運了,他聽話懂事,他就能得到婆婆的肯定,不聽話,不順從,婆婆就對他冷眼相對,他就越想付出來讓她開心。
但即使他怎樣付出,都不會滿足她的貪欲,她習慣掌控別人,讓所有人都聽她的安排,誰不順從她,她就會用詆毀的方式打壓他,讓他妥協(xié)。
這么多年,我因為沒有事事順從于她,沒有做她的提線木偶,而處處被她排擠,即使這樣,但我也不想做那個愚孝的人,不想做那個,不論是非黑白就盲目順從的人。
我有我的思想和做事的準則,不會因為誰的詆毀和排擠打壓,就改變自己的初心。
我不會想得到她的肯定而失去自己做人的底線和準則,來順從于她。
那樣我也瞧不起自己。
他因為我,也沒有完全依著我婆婆的想法去做,所以也不被喜歡,從各方面都偏心他哥一家。
但也沒關(guān)系,偏心是她的選擇,我們也尊重她的選擇。
一顆因為自己的喜好而偏頗的心,又怎能在她那求得公平呢?一顆公平無私的心,才會有真正的公平之說。
他們所算計的,得到不應屬于他們的東西,得到了也不會長久,也會以另一種方式失去。不是我們的,我們不想要,他們想要的,送給她好了,這就是做人的格局。
每次親戚來給公公上墳的時候,都是我們和他哥平攤錢,他去訂菜,他哥負責給付錢,婆婆說去他哥家吃飯。
他們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我們什么都不說,就是聽著。
我們出錢出力,卻沒有參與意見的話語權(quán),他們一商量就訂了,哪還有我們說話的權(quán)利。
所以我們什么都不說。
公公沒了后,婆婆是一天也沒閑著,除了占一家人的地方,種樹,就是占大隊上的地方種樹。
跟這個人因為地方有糾葛,就是跟那個人因為地方吵架。
跟一家人吵架爭地方,跟外人因為地方管人家要錢。
像是為了自己離開做準備一樣。
最后把爭來的地方,都讓他哥種上樹了。
我們沒參與其中,因為我們知道,這本不屬于她的,自己也不會去要本不屬于自己的地方。
家里有大事小事,都給他打電話,也都是他一一給她收拾爛攤子。
那段時間,他一個笑容都沒有了,他沒了爸爸本身就很難過,自己家欠了這么多賬,壓力又很大,他娘還到處因為地方和人起爭執(zhí)。
他每天,天不亮就騎著車去上班,黑了天才回來,回到家累的一句話都不想說。
他們家的事算告一段落了,我娘家的故事也才剛剛開始。
我娘沒了兩年后,我爸再婚了。我對于他結(jié)婚,內(nèi)心里很抵觸,也接受不了。
我還沒從我娘沒的傷痛中走出來,他就匆匆結(jié)婚了。對于我來說好像是一個過不去的砍一樣難受。
他們通知我結(jié)婚的時候,我沒去,我也沒讓他去,叔叔打電話來說,讓他去開車接親去。
我一聽就急了,什么叫殺人誅心,我本就不能接受,還讓他去接親,我是不會讓他去的。
那天去了好多車去接親,我娘和爸結(jié)婚的時候也沒有這么隆重?
我不是反對他再婚,只是想讓他找個踏實過日子的人結(jié)婚,來照顧他。
也許相遇就是緣分吧,也許只有他自己知道到底幸不幸福吧?
這件事讓我學過了接納,允許一切的發(fā)生,如果不接受,只會讓自己痛苦。
我要學會接受娘的離開,學過接受爸爸也可以重新開始另一段婚姻。他也有權(quán)利選擇自己的人生,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兒女再好,也不能天天陪伴著他,他需要一個人來照顧他,陪著他,他才不會覺得孤單。
這是我后來才明白的,才理解的。
一個人離開,是無奈,選擇和另一個人生活,是生活。
離開的人一直都在心里,她不會消失,愛也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