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重返大荒記

第三十四章 百里溪的千年大計

重返大荒記 柚柚老爹 3095 2020-06-04 13:46:50

  這一日,風和日麗,眾人終于回到玉屏山,百里溪等人已經在山下迎接,君臣相見,也算是其樂融融。

  百里溪等人又一一見過夸父、狐不諧、鐵衣、銅袍等人,竟然也各自有些舊識,于是眾人說說笑笑,也不講什么規(guī)矩,歡欣鼓舞的上山而去。

  鄰近山頂,公孫棄問道:“我記得這玉屏山腳下,除了有邰國,好像并沒有其他國家,為了今日看見多了許多住宅?”

  龍神說道:“這可是司衡的功勞,我等離開之后,司衡便將玉屏山做了一個重新布局。即便是在我瞧來,這成形之后的布局,便是龍族拼盡全力,也攻不下來?!?p>  公孫棄看向百里溪,大感興趣,便讓百里溪介紹一下是什么布局。

  數月不見,百里溪好像人已蒼老了許多。

  “粗謀淺劃,難登大雅。陛下,諸位上神,請往山下觀看?!?p>  眾人往山下看去,只見下方炊煙四起,人聲鼎沸,向外綿延近百里。百里之外,一群人在忙活著,像是在種地,又像是在操練一般。

  百里溪接著說道:“臣挑選了一些國家的人搬遷到玉屏山下居住,此處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安心耕種,是不愁吃穿的。這些人包括他們的后代,將會成為木族的新生力量,也是木族未來非常優(yōu)秀的兵源。

  同時以農養(yǎng)兵,以兵護農,這些人戰(zhàn)時為兵,和時為農,也大大節(jié)約了需要耗費的資源。”

  “臣規(guī)劃一期在玉屏山下方圓百里,實驗此舉,已有些效果。

  待形成完善的模式之后,再向外擴張。預期擴張到三百里之后,便可再做分城。

  使兩城之間,可以互相守望,一城被圍,另一城便可相救。如此整合起來,每隔數百里建設一座城池,依法炮制,木族便如同鐵板一塊,牢不可摧。只是做得這樣,至少需要千年時間,微臣只怕是沒有機會看到的。”

  公孫棄聽了大喜,他一直覺得木族的兵力太少,防御也未免太弱。百里溪這個規(guī)劃,真的是將木族所屬,建設的如同鐵板一塊。

  于是對百里溪稱贊有加,可是想到百里溪就是一介凡人,不能修煉,心中不免覺得有些可惜。

  公孫棄當眾表態(tài),言說必定要尋得奇寶,讓司衡與天同壽。

  眾人都喜笑顏開,稱贊百里溪和青帝。百里溪卻不悲不喜,說完便站在一側去了。

  到得山頂,公孫棄舉目眺望,只見東海之上,微波粼粼,斜陽日暮,將女魃雕像的影子拉的老長。

  公孫棄心中又想起靈感仰,不知他現(xiàn)在如何,可曾找到女魃了。

  當天晚上,酒席宴罷,公孫棄坐在青帝苑的主位上,令輕塵仙子擬寫旨意,準備給眾人安排封賞。

  “封祝融做火正神,領五千兵士,司教導之事,待得收復火族,君可自去火族執(zhí)政?!?p>  “封刑天做火神將軍,領五千兵士,但有戰(zhàn)事,可以自行決策,先斬后奏,不必向我匯報。待得收復火族,亦可自去?!?p>  “封聞達做監(jiān)察使,領雷神衛(wèi),監(jiān)察百官德行。另賜雌雄雙鞭,上打昏君,下打奸臣,見此雙鞭,如孤親臨?!?p>  “封狐不諧做醫(yī)正,教導醫(yī)術,治病救人,同時負責內庫總領,負責內庫組建及物資發(fā)放?!?p>  “封鐵衣做土正,封銅袍做水正,司募兵及相應后勤之事,兼任考察之職,記錄大荒風土人情、地理百科,作《玄天寶錄》,以傳后人。”

  “愿諸公能各司其職,各盡其力,為木族效力,還百姓盛世和平?!?p>  這六人聽了,紛紛跪倒,皆很歡喜。

  祝融更是說道:“火族敗將,承蒙青帝收留,不敢言執(zhí)政之事,但為陛下征戰(zhàn),絕無二心?!?p>  公孫棄站起身來,扶起眾人,對祝融說道:“我等皆是為百姓而戰(zhàn),為正義而戰(zhàn),為和平而戰(zhàn)。只要愿意做這件事,無論是誰,無論在哪,都是孤的兄弟?!?p>  祝融又說:“青帝陛下一心為民,真乃一代明君?!?p>  眾人也雙手端起舉杯,抬過頭頂,大聲喊道:“青帝陛下一心為民,真乃一代明君?!?p>  公孫棄擺手示意眾人就坐,又詢問其他事宜,做些安排,處理的有模有樣。

  輕塵仙子看了,心說此番他已做定青帝之位,以后再也不會心生讓位之意了,幸逢明君,心中為木族百姓高興。可是想起他前番多次推讓才肯做木族青帝,和現(xiàn)在已對比,又不由得生出一股失望之感。

  帝王心術,他還會是之前那個魯莽的少年嗎?

  一夜無話,翌日清早,眾人各司其職,自去忙活。公孫棄想起之前在九黎時龍神說的話,便想到木族各地去考察民風,看是否適合木族民情。

  于是便將國事安排給龍神和百里溪做主,刑天和祝融報仇心切,已經開始招兵買馬,訓練兵士。

  自己便帶聞達和鐵衣、銅袍三人微服私訪,到民間考察民情。

  輕塵仙子也要跟去,公孫棄說道需留她在此監(jiān)管,以免又生出什么亂子。

  又有龍神攔住輕塵仙子,言說有事相商,輕塵仙子這才沒有跟去。

  等到公孫棄四人走遠了,龍神對輕塵仙子說道:“青帝并非池中之物,不能束在牢籠,看的太死,他遲早要掙脫束縛,離你而去的?!?p>  輕塵仙子羞紅了臉,跺著腳說道:“龍神姑姑莫要胡說,我只是擔心青帝陛下傷勢未愈,貿然出行恐有危險?!?p>  龍神笑著打趣道:“怎么?你還能替他換藥不成?”

  輕塵仙子跺著腳喊了一聲“姑姑~”,便捂著臉跑開了。

  龍神看著她的背影,又轉頭看向女魃的石像,嘆氣不已。

  “如果當時我能給他自由,也許,我們現(xiàn)在連孩子都有了吧?!?p>  此間對話,公孫棄當然毫不知情。不過,他一路上也在想著,自己對輕塵仙子到底是什么想法。

  是真的喜歡她?還是把她當做了晏芙瑤?

  想了很久,還是覺得自己身為木族青帝,總不可能喜歡上那殺人如麻,詭計多端的妖女吧?

  可是,為什么在四下無人,一片漆黑的夜里,自己又經常想起她呢?

  四人向東走了約莫十日,沿路所見,民風淳樸,卻極彪悍。

  民間也多是一夫一妻制,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年輕人希望能自由戀愛,可是父母長者,思想已經根深蒂固,很難改變。

  到得第十日,來到中榮國,聽見沿路老者談論大荒形勢,分析的頭頭是道,公孫棄很是驚奇,便問這些老者身居偏僻之地,如何得知大荒之事?

  其中一位老者說道:“此去東南方三百里左右,有一座合虛山,山中住著一位神仙,自稱寧陶,號做蹺龍真人。常來與我們談論大荒形勢,所以我等無事便聚在一起閑聊。被客人聽了去,莫要見笑?!?p>  公孫棄見這些老者須發(fā)皆白,談吐豁達,不由得對這蹺龍真人起了很大的興趣,想要去見上一見。

  于是謝過眾人,又掏出些錢財相贈。誰知那些老者見到公孫棄掏出錢財,反倒都很生氣,言說好心告訴你緣由,卻拿錢財玷污了他們的善心,便擺手將公孫棄趕走了。

  公孫棄沒想到這些老者竟能說出這種話來,也覺得羞愧不已,心中更想去看看這寧陶是什么神仙人物。

  于是四人便向西南方向行進。過了三日,果然見到一座高山,直插云霄,瑞彩紛呈,山間似有日月起伏一般,當是合虛山不錯。

  這時就聽山上有人唱起一首歌謠,歌詞如下: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清山。

  誤落凡塵里,一去八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合虛野,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p>  自山中走出一個樵夫,挑著兩擔木柴,笑容滿面,怡然自得。

  公孫棄上前攔住問道:“神仙留步,神仙留步,請問足下可是寧先生?”

  那樵夫放下木柴,拿袖子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豪爽一笑,接著說道:“我可不是你要找的老神仙。”

  公孫棄說道:“適才聽您所唱歌謠,意境深遠,以為足下便是寧先生?!?p>  那樵夫答道:“老神仙經常做些歌謠,教給我們傳唱。我等粗鄙之人,學唱久了,便也能領會老神仙歌謠中的意思,也就豁達許多。所以每次上山砍柴,都要唱個幾遍。”

  公孫棄心中驚奇,按理來說,這樵夫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兒,能在寧陶的教導下,保持這樣樂觀的心態(tài),真是讓人佩服,若是他能出山相助就好了。

  公孫棄急忙問道:“請問長者,寧先生住在何處?”

  那樵夫指著山上一團云霧聚集之處,說道:“從此處上山,見到兩尊石像守在那云霧前面,客人從持劍的石像后面走進去,向前走一百零八步,左轉走六十四步,然后閉眼原地轉圈三次,便能見到先生的住所?!?p>  四人相視一眼,皆覺得這寧陶道行不淺,便辭別了樵夫,向山上走去。

  走著走著,聞達突然停住,捋須說道:“寧陶……寧陶……微臣知道這人是誰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