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戰(zhàn)國演繹

第二十五章 兄弟情深

戰(zhàn)國演繹 清嵐如水 2611 2020-05-29 12:40:48

  孫臏是齊國人,是赫赫有名的大軍事家孫武——即孫子的后人。

  孫武雖當過吳國的大將,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圣典”;

  曾幫助吳王打進楚國首都,使伍子胥得以鞭打楚平王之尸出氣報仇,但身后并沒留下什么財產,兒孫們混的越來越窮。

  孫臏自幼沒了爹娘,與哥哥隨著在齊國任下大夫的叔父度日。

  田氏篡齊時,別的大官都改換門庭投靠新主,叔父這個老倔頭偏要忠于舊主。

  結果跟隨姜姓的齊康公一齊被放逐到東海,一去沒回。

  弟兄二人只得去給人放豬、當傭人掙飯吃,不久,相依為命的哥哥又被大軍抓去當民夫,孤苦伶仃的小孫臏只得四處流浪。

  一年冬天,他又冷又餓又生病,昏倒在路旁堪堪凍死,幸虧被路過的鬼谷先生遇到,帶回山中。

  根據他的悟性,先生讓他隨著龐涓等習武。

  同學中,他與龐涓關系最密切,便拜龐涓做大哥,龐涓看他孤苦可憐,也很疼愛這個小弟弟。

  龐涓的聰明表現在善于強記。

  凡是聽過、看過的,一遍就能流利背誦,老師每次提問都能回答的一字不差,經常受到老師的夸獎。

  他也因此很自負,孫臏自嘆弗如,非常欽佩大哥。

  那時還不是“寫”字,而是用小刀刻在竹簡上記事,課堂上沒做完的“筆記”還要請龐哥哥幫忙整理好,才能在課下復習。

  孫臏的特點則是善于思考,理解深透。

  對學過的知識,他不僅要知道“是什么”,還得追下去,弄明白“為什么”,往往還能提出一些自己獨到的見解。

  于是在討論時就常常出現這樣的場面:

  龐涓滔滔不絕地講述一個實戰(zhàn)案例,孫臏則寥寥數語給予概括,指出雙方在行動中的正確與失誤。

  然后還要指出,在某一環(huán)節(jié)上,如果事先有備或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就可能使戰(zhàn)爭朝另一個方向發(fā)展,得出不同結果。

  當然,旁觀者清,事后的分析一定會更明智。

  但孫臏的觀點確很新穎,不同一般,能出奇制勝,也很得老師的贊賞:

  “你們兄弟倆將來如果共同指揮作戰(zhàn),一定能配合默契,一個做軍師,一個當大將。

  孫臏出謀,龐涓作戰(zhàn),打勝仗的幾率可就相當高了!”

  老師并沒有貶低龐涓,但對于“孫臏出謀”的評價,他心里還是酸溜溜的:

  孫臏,并不比我聰明啊,我就不能出謀?

  不過他也得承認,在所有的同學中,除了自己外,孫臏確是一個出類拔萃的軍事人才。

  他之所以與孫臏結為兄弟,這也是一個原因。

  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自己已經苦熬了十年,連老師都默許是個“將才”了,如今魏王正在招賢納士,豈能錯過這個機會?

  所以才拉著孫臏一齊去找鬼谷先生。

  鬼谷先生聽他扭扭捏捏的說明來意,笑了:

  “你確非池中物,如今大展宏圖的時機到了,可以去嘛。

  但孫臏還年輕,學業(yè)未成,他祖父孫武留下一部兵法我還需要他幫助整理出來,就暫且不必下山啦。

  龐涓,你到院外去拔來一棵首先遇到的花草來,讓我為你占卜一下未來的前途?!?p>  龐涓見不許孫臏同行,有點兒怏怏不快。

  見路邊有一顆被什么動物咬殘了的馬兜苓,好歹拔下回去交給老師。

  鬼谷先生看著點點頭:

  “此草為羊所喜,為馬所惡,所以日后你將‘遇羊而菜,逢馬則敗’。

  這上面還孕育十三朵花,預示你有十三年的榮華富貴。

  當然,這只是預測,并非定數,但你須切記:

  得志之后,不要狂妄得目中無人,欺人者,終被人欺。

  謹尊吾言,富貴壽命,可保長久,勉之,勉之!”

  鬼谷先生確實判斷的很“準”,龐涓的后來一如所卜。

  但他那是為自己所熟悉的學生推斷的,后世竟以此把他推崇為算命先生們的“祖師”。

  妄言世人榮窮、生命,豈不謬哉?

  聽老師斷自己只有十三年的榮華富貴,龐涓心中好不懊惱,暗罵老頭嘴里瞎說,卻喜他又轉圜為:

  “尊吾之言可保長久”,自思當然不會“狂妄、欺人”。

  這才轉怒為喜,叉手為禮:

  “弟子受教,沒齒不忘?!?p>  與孫臏告別時,畢竟相處久了,情深義厚,孫臏唏噓不已,龐涓也不禁淚流滿面:

  “愚兄走后,賢弟放單,心實懸念。

  只望自家保重,此去若有一絲進展,也要將賢弟接去,共享榮華富貴,休在山中吃苦。”

  孫臏抹淚道:

  “為弟在這世上,除了老師,就哥哥您這個親人,兄長此去必能為帥做將,然而‘兵者,兇也’。

  戰(zhàn)爭中危機四伏,只望您在臨敵作戰(zhàn)時小心謹慎,免受傷害,弟弟就心滿意足了,榮華富貴,則在其次?!?p>  弟兄二人,絮絮叨叨,邊走邊說,如膠似漆,難分難舍。

  然送君千里,終有一別,來到山下通衢大道上,孫臏才淚眼婆娑地望著哥哥遠去的身影……

  為了能盡快見到魏王,龐涓先來求見公子卬。

  好在曾當過帳前衛(wèi)士,公子卬還有印象,面談之后,認為他通過“進修”還很有進步,當真學到不少知識。

  “袍澤之情”有如兄弟,公子卬自然盡心盡力,為了加大保險系數,便又轉托相國公叔痤。

  公叔痤也是個愛才之人,既然龐涓能被公子卬看重,必不一般,第二天就匆匆?guī)嬩溉雽m求見魏王。

  偏偏鄒國的孟軻,就是后世稱為“孟子”,僅次于孔子號稱“亞圣”的孟老先生先到一步,正在宮中與魏惠王高談闊論。

  公叔痤只得與龐涓在殿外一個小廂房里等待。

  其實,由于孟子的觀念與魏惠王的追求格格不入。

  魏惠王的心中早就煩的要命。

  請教怎樣才能富國強兵,孟子出的主意是:

  實行“仁政”。

  “減賦稅、裁軍隊、養(yǎng)老恤孤,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

  “老百姓安居樂業(yè),民順足矣,國必富、兵必強……”

  魏惠王心里偷罵一聲:

  “扯淡!”

  不耐煩地說:

  “寡人問的是怎樣才能對我‘有利’?”

  孟子回答的更不客氣:

  “國君天天想的是怎樣對自己有利,臣下效之,必然更想怎樣對自己‘有利’。

  舉國上下都為自己想,誰還去想‘國家’的利益?豈不亂了套?

  所以國君應該提倡仁義道德,以此來規(guī)范自己的臣民。

  只有實行‘仁義道德’,寬厚待民,施以恩惠,爭取民心的歸附,才是對國家最大的‘利’!”

  孟老先生的觀點,自有他的道理,真能遵循,并非壞事。

  可惜適逢“戰(zhàn)國時期”,與現實及魏惠王的要求都相差十萬八千里,所以真懶得聽。

  然而,孟老先生是“社會名流”,考慮到國際影響,出于禮貌,才不得不耷拉著下巴,微閉雙眼,裝作認真聽講。

  孟夫子并不傻,早已明白他的心另有所屬,卻仍然講個沒完,他有自己的考慮:

  “吾之道,難為天下容,能傾訴出來,就可以留下影響,必有益于后人?!?p>  所以不管你愿聽不愿聽,既能坐到你魏王面前,便喋喋不休,直講到日近中午,毫不疲倦。

  該吃午飯了,魏王毫無留客共進午餐之意。

  孟子自己的肚子也餓了,估計這次“授課”已達到一定“份量”,足以闡明一個論點,便起身告辭。

  可憐魏王不敢說歡迎您再來的客套用詞,只得泛泛地說聲再見。

  其實孟老夫子并不在乎您是否“歡迎”,只要想見,便來拜訪,“名人效應”的另一面就是誰也不敢拒之門外。

  魏惠王心中大喜,孟子前腳剛出門就告訴左右:

  吩咐廚子做幾個好菜,去去胸中晦氣。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