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主任沒再堅持,沐西松口氣,旁邊的秘書幫著上了菜,她才退出去。心中突然生出不做私房菜的打算,自己好像太天真了,這世上可不都是純善之人,以后遇到難纏的人怎么辦?
屋內(nèi)男人笑了一下:“還真是膽小?。〔贿^這手藝還是不錯的,不比那些大酒樓做的差。小小年紀能有這般造詣算是很有天分了。而且東西確實是好東西,東岳大酒樓的廚子好但東西不好”男人點評著,眾人都是一臉恭維。
沐西上上蒸餃便去茶室準備水果盤和干果小點,好在男人沒再為難她,只讓她沏茶上水后就讓她出去了。沐西去收拾殘局,收拾廚房,這次這群人待了很晚,沐西幾乎要在客廳睡著了那些人才出來。
季主任給了沐西一個紅包:“新年快樂!”
“新年快樂!”沐西有點傻了,這還是除了父母和姥姥第一次拿到外人給的紅包。
送走了那些人,不久外面想起一聲聲鞭炮和禮花聲,原來新年到了!王總很快給沐西打過飯錢,微信也給她發(fā)了一個紅包。
沐西卻已經(jīng)睡著了,伴隨著新年的炮竹聲,沐西沉沉地睡去。
炮竹聲終于將沐西吵醒了,“有完沒完?怎么還放?”沐西揉揉眼,睜眼一看大驚,這里不是自己的房間,搞什么?祖爺爺!今兒可是除夕,你們不要供奉了嗎?”
沐西沒得到回應,卻迎來了一個女人的吼叫:“死丫頭!怎么還不起來?知道今兒是啥日子?還不快去灶房幫忙!”
喊人的是原主的娘,今兒是小叔沐耀祖成親的日子,剛才那一陣陣鞭炮聲就是告知周圍鄰里,東家有喜,今兒是好日子。
沐西爺爺沐永康娶了孫氏,生育三子一女,中間有兩個傷耗,不然就多兩個子女了。兄弟三:老大耀光娶妻杜氏,生有三男一女。老二耀宗,娶妻劉氏,生二女一男。老三耀祖,就是今天成親的,沐西爹是老二。中間隔著的姑姑已經(jīng)出嫁,百姓老話:老兒子成親大事完畢。
那是對一般人家,沐家有些特殊,家里開著一個食鋪,日子算是殷實,朝廷允許商人子弟科考后沐老爺子一心想讓小兒子大孫子走科舉之路出人頭地。可惜大孫子沐文讀了幾年書放棄了,正好在鋪子干活。
沐耀祖還算爭氣,從小聽從老爺子安排努力讀書,功夫不負苦心人,這不二十歲過了童生,只等來年參加院試府試,若過便是一名秀才公了。
兒子到了年紀,又得了童生,上門提親的多了,老太太相中了林家的姑娘,過了定,選了日子成親。
天沒亮沐家的男人媳婦就被喊起來操持,今天可是成親正日子,上午女方家會過來人鋪床,他們這邊一定要在女方人過來前收拾妥當。
連續(xù)忙了多日,沐西是真困,老娘劉氏看閨女是起來的,哪知道忙了好一會兒還沒見閨女出來,就知道那死丫頭一定又偷懶睡著了。
“姐!”身邊的沐瑾睜開惺忪地眼想起來,沐西簡單了解了一下原主,知道這是她妹妹沐瑾,剛十歲,起來那么早干啥?不過聽著老娘的喊聲,便道:“起來吧!”
沐瑾答應著起床,沐西精神了,麻利地穿衣服。這一穿才猛然想到原主是個古人,她來到了大宋淳化元年,也就是公元990年宋真宗時代。
女孩子還是雙丫髻頭,窄袖衫儒裙,沐西擺弄了半天才穿上,外面女人又吼上了。
“來了!來了!“沐西沒梳頭就跑出來。
“還不幫著去燒火!等會兒女方就來人!”
“知道了!”沐西應著去灶房,沐家早飯是面條,這里叫湯餅,饅頭被叫成蒸餅、炊餅,燒餅被叫成烤餅、胡餅。
老太太孫氏氣定神閑,指揮著媳婦和兒孫將房子里外再清掃一下,對張牙舞爪的兒媳婦只是看了眼沒說什么。老二媳婦潑辣,卻是暴脾氣,可能是前面?zhèn)z都是閨女,對小兒子是十分寵溺。
老太太可不慣著,這個家不養(yǎng)閑人!你就是金疙瘩也得給我干活!她看看天色對出來的兩個女孩道:“二娘子、三娘子,去擺桌子,動作快點!吃完飯換上新衣服,一個個地給我精神起來,別讓人笑話了去!”
沐西端了一碗腌蘿卜跟著大伯娘身后,那邊廳堂桌子已擺好。男人們一招呼就去吃早飯,這里叫朝食。女人孩子在另一側擺了小桌吃,沐瑾與大伯家的沐霜同年,沐瑾只是大沐霜幾個月便成了沐家的二娘子,沐霜則為三娘子。
與沐西家不同,大伯家連生了兩個男孩沐文沐武才生了沐霜一個女孩,沐霜在自家里地位與沐西姐妹是截然不同的,從大伯娘那一碗湯面里就能看得出,沐霜碗里是貨真價實,她們這里則湯多面少。
老太太看到那群蓬頭后面衣衫不整的小輩就一臉嫌惡:“快吃!吃完了都給我收拾干凈了!一個個像什么樣子!”
沐西心道:你們也沒給梳洗時間??!一碗湯面端起來一口氣吃完,起身去打水洗臉,就是這個頭發(fā)怎么弄?正發(fā)愁,劉氏也拉著小兒子出來,后面跟著二娘子
“怎么還沒弄好,弄好了就去洗碗,最后換新衣裳,別弄臟了?!眲⑹蠂Z叨著。
“弄不好看”沐西只好說實話,劉氏氣得接過梳子,幾下就給沐西弄好了頭發(fā),還給戴上兩朵粉色絹花,俗不可耐“都多大人了?下次自己弄!”劉氏搡了沐西一下,沒好氣道,都是討債鬼!
沐西沒資格嫌棄,看著沐瑾自己在梳頭盤頭,劉氏又幫兒子梳洗,沐西只好去洗拿盆碗筷。等收拾完沐家男女老少幾乎全部換上了新衣服,收拾妥當,這回一個個倒像是人了!老太太一看心里這個敞亮,再看看一身豆綠儒衫儒雅的小兒子更是歡喜。
大伯娘杜氏按老太太吩咐在廳堂已經(jīng)擺上了茶點果品,沐家大門大開,街坊四鄰幫忙的紛紛過來幫著張貼對聯(lián)喜字。沐家院子應該屬于小二進的格局,食鋪就開在門頭房內(nèi)。前面庭院不大卻是規(guī)整,后面院子相對大,家里灶房倉庫的也在那邊,
沐家三兄弟都住在這邊,剛才大伙就都在后院忙碌著。大門外正搭席棚,幾個大灶支起來,那里將做今晚的喜宴。此刻已經(jīng)聚起了眾多人,灶上早就冒起了煙氣水汽。
沐西看到了豬肉,兔肉,雞鴨鵝,魚蝦,卻沒看到羊肉牛肉。沒牛肉很簡單,牛是重要的耕作畜力,朝廷是不允許宰牛的,除非病了死了。
而羊肉那只屬于宮廷官宦,一斤六七百文,百姓想吃能吃得起嗎?何況就是想吃也得有啊,宋朝的羊那屬于珍貴稀有物品,普通百姓很少碰。再說除了羊不是還有那么多東西可以吃嗎?又不是非羊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