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時分,朱景正在屋內(nèi)坐著,突然有侍衛(wèi)進門稟報,說是有人求見。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李新月。
都這個時候了,她來究竟所謂何事?
他心中遲疑了一下,隨即讓人將李新月叫了進來。
燭光映照之下,一個頎長的窈窕身影緩緩走入,來到他的面前。
仔細打量了一番,發(fā)現(xiàn)李新月面色似乎不是很好,他當(dāng)即問道:“是下午的案子出現(xiàn)什么差錯了嗎?怎么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
只是,李新月并沒有回答,而是刷的一下跪在了地上。
“民女李新月叩見陛下。”
這突如其來的一幕,讓朱景倍感意外,不禁愣了一下。
按理說,李新月應(yīng)該先前就知道了他的身份,怎么現(xiàn)在才來行這種大禮?
心中閃過一絲不好的預(yù)感,但他還是溫和的說道:“平身吧!”
“民女有一事相求,還請陛下做主。”李新月并未起身,而且態(tài)度也很堅決,儼然一副朱景不答應(yīng)她就長跪不起的模樣。
而朱景也不是第一次見這樣的狀況了,他只是搖了搖頭,便隨意道:“有什么話,起來再說,這里又沒有外人。”
“陛下若是不答應(yīng),民女就長跪不起?!?p> 見李新月如此堅持,他隨即皺了皺眉頭,嚴肅道:“你這是在威脅我?”
“民女不敢!”
“不敢?那好,我給你兩個選擇,要么站起來說話,要么就繼續(xù)跪著,我先去休息,等明日天亮了,我們再談。”
“民女遵旨。”見朱景已經(jīng)起身打算離開,她心生慌亂之下,馬上站了起來。
朱景回頭瞥了一眼,看著身后的李新月,微微一笑,然后坐了下來。
其實,他也不是看別人跪著就不能說話,只是看別人跪著,尤其是一個貌美女子跪在他的面前,若是真的說出什么麻煩的事情,他實在是不太好拒絕。
雖說他是皇帝,但他也不是萬能的,更不可能什么事都往身上攬,趁李新月還沒有開口,他還是有必要給自己留一些退路,免得到頭來再決絕顯得沒有人情味。
談不談事的不重要,該做的人情還是要做的,畢竟買賣不成仁義在。
而且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他身為皇帝,這種事情,說小了是個人禮儀,說大了就是家國大事。
心中舒緩了一下,他隨即點了點頭,示意李新月說話。
之后,李新月便坦言道:“家父李暮,曾擔(dān)任御史大夫一職,十五年前,因誣陷太子一案,被罷免官職,逐出京城,民女想說的是,此案有冤,還望陛下替我父親主持公道?!?p> 隨著李新月的表述,朱景也陷入了回憶。
十五年前,那個時候,御史大夫還不是楊飛,不過好像確實是一個姓李的。
但是那個時候的朱景也才五六歲,雖說聰穎,但是對這些事也是知道的不多。
好在這事關(guān)乎太子,也就是他的大哥,而他恰好也有心關(guān)注了一下,所以也還有些印象。
當(dāng)時確實有這樣的事,原御史大夫檢舉太子勾結(jié)賊人,與叛黨有所瓜葛,后來被證明是誣陷,先帝念其為官多年,免去死刑,將其編入賤籍,趕出京城,后世三代不得錄用。
這事看似簡單,但是實際上卻比想象中的還要復(fù)雜,而即使那時候的朱景只有五歲,但也看得出來,此事的背后是權(quán)勢利益的交鋒。
那一年,正是先帝封朱琦為太子的一年,那時的先帝還不到四十歲,正是壯年之時,許多大臣都以為立儲尚早,這樣會陷太子于危難,讓其成為其他皇子甚至其他勢力的眾矢之的,因此都紛紛勸諫先帝。
他們雖然表面上是為了江山社稷著想,但是實際上,他們心底作何打算又有誰會知道呢!
當(dāng)然,也不乏支持此事的官員,有了他們的支持,先帝也就順利地定下了此事,而那些反對之人也只能閉了嘴。
雖然如此,表面上看似平靜了下來,但并不代表背地里就會平靜,朱琦作為整個事件的中心,自是毫無疑問地就惹上了不少麻煩。
不過朱琦自己也是能惹事,都已經(jīng)是太子了,還控制不住愛在外面打抱不平,結(jié)交朋友的習(xí)慣,這樣一來,時間久了,就是沒事也生出事來了。
后來,他的幾個朋友因為被查出叛黨的身份,所以他也就牽連了進去。
至于那個御使大夫,作為監(jiān)管其他官員的主官,知道了此事,就上奏給了先帝,本來這也是他的職責(zé),也沒什么,但是他偏偏把這事在稟告之前給捅了個眾所周知。
這么一來,他是一開始就把不希望這種事擴大的先帝給得罪了,失去了最有力的支持不說,他還把自己夾在了兩股勢力之間。
事情到了這里,他在哪一方勢力中都討不了好,所以最后在一番爭斗之下,他就毫無疑問地成為了一個犧牲品,沒有任何人會同情的那一種。
當(dāng)然,這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樣子,那也無從得知,不過他當(dāng)年也隨口問過自己的大哥,那時候大哥一口咬定那些朋友的身份是清白的,認為自己也是被冤枉的。
實際上,事情落得如此結(jié)果也是意料之內(nèi),先帝必然不會為這事嚴懲自己剛剛立的太子,而他更有為太子立威而偏向太子的意思。
雖然有人從中作梗,但是先帝畢竟是先帝,他的意志基本可以引導(dǎo)事情走向,所以事情也就必然地發(fā)展了下去。
其實很多時候,真相并不一定重要,歸根到底,還是躲不開一個“權(quán)”和一個“勢”字。
回想了一遍當(dāng)年的事后,朱景回了回神,隨即問道:“冤案?你說有冤,可有何證據(jù)?”
“事情過去這么多年,民女哪還有什么證據(jù)?如今有幸能夠親自見到陛下,陛下圣明,民女別無他求,只希望陛下能還我父親一個公道?!?p> 看著李新月悲傷至極的神色,他先是搖了搖頭,然后又嘆了口氣。
這件事情,就算是有證據(jù),他也不好辦??!
那些官員不說,事情的真相也不說,單單只是先帝的意思,就足以讓他望而卻步了。
倘若他真的幫忙給翻了案,那豈不是說先帝犯了錯?
深知此事麻煩至極,根本不可能解決,而且也沒有解決的必要,他狠了狠心,當(dāng)即便打算了卻此事,讓李新月徹底熄了伸冤的念頭。
“新月姑娘,這都是你的片面之詞,而且那時的你也還小,對此事恐怕也知之甚少,還是將你父親叫來吧,讓我親自與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