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個寄托代替另一個寄托。
人們總是有一個“閑心”,再忙也得有這個閑心,生活是一個方面,閑心是另一個方面。閑心是另一個方面的生活,融于生活中或者提前于生活,叫做寄托。
生活的時候兼顧閑心,生活和閑心成了一路,為了閑心而生活,閑心成了生活。這是種種的表現(xiàn),可以說生活是為了活下去,提供衣食住行之類的物質(zhì)基礎(chǔ),稍稍達到就可以,如果上了頭,一頭栽進去,成了目的和樂趣,想要拔出來可就難了。
是加固了這個心,這個心鋪展得很開,就會毫不客氣地包裹了自己,等于是作繭自縛。別的心望而卻步,敵不過這個氣勢洶洶的勢力,原先有的心也統(tǒng)統(tǒng)讓道了。
成了心的主要方向。
心不應該只有一個方向,只有一個方向無法和自己作比較,只能和別人來比較,但別人證明不了自己。自己證明自己還必須有至少一個另外的方向,寄托就是一種,人們總得有這么一顆閑心,這其實就是一心二用或是分裂。
能夠被包容的分裂不叫做分裂。心足夠大,靈沒有轉(zhuǎn)頭和背過身去,它的俯視和與人的交融給了人依仗和踏實、溫暖的感覺。
靈是加倍器和催化劑。如果失去了它,封閉了它或者枯萎了它,個人的天空就無比清冷,月色昏黃,太陽從霧中又穿梭進了霾中,白白的像月亮。天空也狹小了,隨著心的小越來越小,小卻顧此失彼,顧前顧不了后。
寄托也就顧不上了。
寄托等于是開辟出來的一個心界,煙霞一樣的字,琴箏琵琶箜篌中的送別和落花折梅,淡遠的古畫,古樸的收藏,把河邊的粗沙裝在口袋里一粒一粒彈出去,甚至是占卜和星象。跋涉山川尋找草藥,在書中尋找顏如玉和黃金屋。
心小,它的方向很難活色生香,轉(zhuǎn)不開身,只能彈出去,也就是隨時應景,不得不忙忙碌碌,有時候看似瀟灑。只有心大的時候才會有不同的方向,自己有自己的空間。
這個心在通常的表達上是頭腦中的東西,一般認為靈是居住在頭腦之中的。開始一定不妨這么認為,只有等它活了起來的時候才可以任意居住在身體的各個地方,都是它的地盤,是心安處就是靈居。
和寄托一樣,寄托不僅僅是在生活中和其周圍,還可以在未來,等于是一個理想,也可以放在過去。一直都想知道過去,知道過去就知道了未來,知道了個人的這個未來,從后面往前推,也從前面往后推。
把自己的這個點后移或者叫前置。
給自己一個征程。
在頭腦這個詞中,腦是一片海,頭的意思是有關(guān)海量內(nèi)容的冊頁。
對頭顱尊重的意識一直存在了下來,有了頭領(lǐng)、首領(lǐng)、領(lǐng)頭、跟頭、頭緒、念頭、灘頭、來頭等等這些詞。梟首這個詞的來源也是,小梟出生后吃了父母大梟的肉,但留下了頭顱,腐爛成白骨矗立著,對外起到了“威懾”作用。
不知道是不是也用于記念還是一個兇殘的象征。
狐死首丘,把頭的方向?qū)仕亦l(xiāng)的那座山。
雕像有的只是一個頭像,見過沒身子的沒見過沒頭的,頭被盜走了,只留下了卑劣和恥辱。
動物的變異,在古代是奇獸或者存在于某些異界,人頭可以安裝在獸禽身上,人身而動物的面,或者虎頭豹身、狗頭蛇身,也是為了突出頭??搭^就知道了類別,但不是看的肉頭、心頭而是靈頭,靈透出來的頭。
在靈頭中也存在魔頭、鬼頭、牛頭、馬頭等外形,不僅僅是人頭,代表不同的生命。頭頭是道的意思是頭中的心產(chǎn)生了道,心通過靈成為了道。
所有生靈中最完美的是人,所有靈形中最完美的是人形,只因為圣靈的樣子就是人的樣子。
靈就是一個人,利見大人的大人。
在靈的狀態(tài)下,人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其他靈形,但它的本體是人形。其他的靈可以是其他的靈形,也可以是人,但它的本體是其他靈形。
人化做其他靈形,是為了應用其他靈的能量和力量。其他靈形的靈化作人是為了人靈的“完美”的基礎(chǔ),看看是否能夠蒙混過關(guān)。
本體不容易覷破,得有相當高級的靈眼。所以好壞參半,其他靈中有人靈,人靈中有其他生靈。隱在時間空間之中,隱在時間之機和空間之機之中,卻一定不能隱藏在情感之機之中,只要有情感在,什么都會露餡。
也就是圣潔和罪惡。
可以容忍,非天塌地陷不會顯明。這里就有了一個重要的論證,惡靈可以用正法,即使是蛇蝎的種類,只要是人形,它就是某種意義上的“人類”,它可以混淆視聽。善靈人靈可以用邪法,不管表現(xiàn)出來的是人靈之形還是其他的靈形,它可以為所欲為的跋扈,有所圖謀。
只在于意義,你變化了想做什么和我變化了想做什么。
其實就是“完美”的運用和制空權(quán)。一是人需要完美,人的完美需要提高,人不提高自己的完美已經(jīng)很久了。二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正是利用了人的完美。萬馬齊喑究可哀,人們出賣了自己的完美。
不知道那有多么珍貴。
出賣有兩種出賣,一種是我不知道我要不要,我在猶豫,我的身后邊跟著的不是一個人而是兩個人,一生成為夢境,終于出讓了自己的“權(quán)利”。一種是我知道我要什么和不要什么,至終的結(jié)果是:想要的沒有要到,不想要的攥了滿把,依然是拱手讓人。
返回到人,生活是為了生命,生命卻不僅僅是為了生活。大的方向有兩個,圣潔和罪惡,不為圣潔生活就一定是為了罪惡而生活,即使那是崇高的罪惡。
生命的方向應該就是生活的方向。
顧生命才會顧得好生活,只是顧生活,顧不了生活也顧不了生命,最后是竹籃子打水。顧生命不僅僅是健康地活著、喜樂地活著,還是真正通徹地活著,甚至永生地活著,有意義地活著。
根本不能談意義,一談就談崩,幾乎全是生活的不堪和不易,人心的詭詐,鬼魔橫行。完全顧不上圣潔,只能為罪而罪還義正辭嚴,振振有詞。這只是因為把心當成了心靈,以為身心就夠了,忽視了重要的靈,靈的重要。
身心靈密不可分。
大的框架是,一是靈與人同在,也自然與天地同在,人處在靈中。存在和存在之外、存在之內(nèi)都是靈,都是為了靈,都是因為靈。二是聯(lián)系,萬事萬人萬物都會因為靈的聯(lián)系而有聯(lián)系,這個聯(lián)系要表達出來就是在意和關(guān)切,像極了愛也其實是愛,而不是互相陌生和仇視。三是生活,從個體出發(fā),因種種聯(lián)系而與靈有聯(lián)系,行過死亡之蔭,達到生命的完全。
在人就是身心靈的倒置,環(huán)境是身,聯(lián)系是心,靈是智慧、自由和能量。
次的框架是針對的,一是沒有靈,抹滅這個靈,人是從肉身而來的,難道不是嗎?以偏概全。二是他人即地獄,萍水相逢,都是為了相互利用,什么情都靠不住,愛是自我安慰。三是提出了種種寄托,把人興高采烈地引入地獄。
小的框架還是身心靈,一是身體是世界,一是心的發(fā)起和收工,到底做了什么工,看出靈的功用功效來,然后深進和拓展,三是踏入靈的境界,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一葉輕舟。
有了寄托才會有假死,假如已經(jīng)有了美好的寄托。
寄是寄托是托,寄是借住在他人家里,依靠他人而居,這是不錯的,達觀的古人都知道人生如寄的道理。這是線性的,寄托的是一線情思,人們的本體不在這個寄里。
如果可以,想要體驗數(shù)不清的人生,就會有數(shù)不清的自己,讓“他們”來代替自己生活,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筛杩善?,我完全都知道,那是我永久的體會。
明知道不是意義的意義。
意義是一個意念的所有意團,是一個在此鄉(xiāng)懷念他人的感覺,在他鄉(xiāng)懷念此鄉(xiāng)的有距離。我不能去的地方你去,你不能去的地方我在那里。你要說明的是你自己,但得經(jīng)過我你才是你,你的意義才是意義。
自古迄今只有一個人可以在所有的地方,唯此一人,寄的是它,托的也是它。
托是寄中的寄或者不寄了,我是意團,我全部地向你上升,你全然地融合于我。當我是你的時候你就是我,當我不是你的時候你是別人,當你是我的時候我有我,當你不是我的時候我會懷疑我的存在的假象,我失去了根基。
寄帶著托前進,若是已經(jīng)托了就還有另外一個寄。
每一個寄都要打破和分裂,每一個托都要苦苦守候,要的是托中的托。
假死和寄托有關(guān)聯(lián),這不是一系列的數(shù)據(jù)而是定論,不是判定而是就在這里。第一是靜,全部安靜下來,斷絕了一切聯(lián)系的靜,學會了靜才會學會其他的蟬聯(lián)以及闡述。
身體不動,念頭熄滅,靈不運行。
有什么就丟出去什么,保持自身的空虛。
讓自己飄浮和不斷地高遠。
不要問自己靜下來了沒有,我是誰,我在哪里。保持片刻的寧靜和因沉而靜,只能保持這么短。也不問時間,沒有世事,已經(jīng)歸隱了,騎著青?;蛎H,出關(guān)或者過橋,云彩降下來水流一樣輕慢。
發(fā)現(xiàn)靜是一個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