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爆笑先秦

第15章 新寒食節(jié):綿山逐鹿

爆笑先秦 神編小妖 3574 2020-09-06 22:17:26

  【典故卡】

  寒食節(jié)

  這段故事載于《史記·晉世家》《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等史籍。晉國爆發(fā)驪姬之亂,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在外19年。后來,在秦穆公支持下,62歲高齡的重耳回國即君位,并最終榮登“春秋五霸”中的二號霸主,與齊桓公并稱“齊桓晉文”。在重耳流浪的艱苦歲月里,有一批賢臣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其中就包括“割股啖(dàn)君”的介子推。據(jù)說后來的“寒食節(jié)”,便是為了紀念介子推的。

  ***

  “射中了,快追!”

  晉文公話音剛落,只見一隊鎧甲武士跨著戰(zhàn)馬,風馳電掣般緊跟著飛出的箭向獵物奔去。

  “將軍,這樣的獵物要是我打,一天能射三萬箭,而且百發(fā)百中?!币幻勘焉涞娇輼錀U上的箭柄拔下,苦笑著對將軍說。

  “別說喪氣話,”將軍回頭看了看已經(jīng)追上來的晉文公,著實有些生氣,“你要是中午不吃飯加會班,射個三萬三千支是沒問題的。咱們王的眼睛怎么變得比鼴鼠還近視了,你看他騎馬時手里攥的哪是馬韁,分明是馬鬃毛嘛!我說這兩天他的馬怎么老是疼得直咧嘴呢!”

  正說著,晉文公策馬呼嘯著來到眾將跟前,口里喊著:“吁!”一拽馬鬃毛,硬生生給扯下來一大把,足有五六十根,疼得馬直跺腳。

  “現(xiàn)如今這馬韁繩的質(zhì)量是越來越差勁了,你們看,還沒怎么使勁,繩子就斷成頭發(fā)絲了?!睍x文公攤開手給將士們看,一陣風吹過,馬鬃毛像黑色的松針一樣飄落了一地。

  將軍說:“我王,您手里握著的就是頭發(fā)絲,是馬的頭發(fā)絲,這馬跟著您也算是倒了八輩子血霉了?!?p>  “混賬東西,你剛才嘀咕什么?”晉文公眼神不濟,可耳朵好使。

  “噢!沒……沒什么,我是說……您剛才打的獵物不知道該賞賜給誰了?”

  將軍擦了擦額頭滲出的冷汗,趕緊解釋,暗自慶幸自己業(yè)余時間讀過些《詩經(jīng)》之類的,要不撒謊撒不這么押韻。

  “噢!在哪里?是不是很大的獵物?”晉文公轉(zhuǎn)怒為喜,忙問將士道。

  “是的大王,”一名士兵把箭呈給晉文公,一邊指著樹樁說,“不但大,還高呢,足有七八丈!”

  晉文公走近一看,居然是一棵枯槐樹。他臉上有些掛不住,把箭重新放到箭鞘里,不悅地嘀咕道:“寡人明明看到一頭碩大的麋鹿在低頭吃草,怎么轉(zhuǎn)眼之間就不見了?或許是跑了……”他用余光瞥見剛才那個出言不遜的將軍正在一旁繃著嘴偷笑,于是慢條斯理地說道:“你剛才不是問寡人這個獵物該賞賜給誰嗎?那就賞賜給你吧!寡人命你將這個賞賜扛到你的府宅,以黃袍遮體,供奉起來,不得有誤,寡人隨時隨地會去你家查看的?!?p>  再看那位將軍的臉,剛才還喜笑顏開,登時顯出苦相來,像被大象踩住了尾巴骨一樣難受。

  晉文公轉(zhuǎn)頭對其他將士們說:“這頭麋鹿必須給寡人找到,找到者重重有賞,你們分頭行動,立即去追!”他指著其中幾名將士喊道:“你,你,還有你,跟寡人一隊,往灌木叢走,其余人立刻出發(fā)。”

  將士們翻身上馬,分成五隊呈放射性向曠野四散而去。晉文公看將士們都走遠了,也在士兵們的攙扶下拽住馬鬃,踩著馬鐙,一躍跨上馬背。還沒等晉文公扎馬刺,再喊一聲“駕!”這倒霉馬早已疼得尥開蹶子撒歡向前狂奔起來,一邊跑一邊有松針似的鬃毛隨風飄散下來。

  三個士兵緊隨其后,但始終趕不上晉文公的馬,于是也照貓畫虎,開始緊薅(hāo)馬鬃毛,這一薅不要緊,三匹馬像點著火的火箭一般“嗖”的一下就超過了晉文公的馬,惹得晉文公在后面直罵娘。

  眼看快跑到一個懸崖邊,將士和晉文公立馬拽住馬鬃大喊一聲“吁!”馬忍著疼剎住了蹄子,鐵掌摩擦著地面,迸出一串核桃般大小的火星子。

  這時晉文公看到由懸崖邊冒出一個衣衫襤褸的農(nóng)夫老漢,正費力地由陡峭的巖壁往地面上爬。他趕緊翻身下馬,俯身搭了把手,將老漢拽了上來。老漢連聲道謝。晉文公見他胳膊上挎著一個竹籃,里面裝滿了不知名的小草,便很好奇,問:“老人家偌大的年紀,怎么敢冒著危險爬到懸崖絕壁上,萬一掉下去可怎么得了?”

  老漢呵呵一笑,說:“老百姓哪這么嬌貴,我攀巖取草藥已經(jīng)干了五十多年了,這是我養(yǎng)家糊口的唯一手藝,不干也一樣被餓死。謝謝您的幫忙,這棵百年人參就權(quán)當我答謝您的吧!”老漢從竹籃里取出一棵人形模樣的植物遞給晉文公,晉文公笑著又給他推了回去:“舉手之勞,何足掛齒,您還是留著自己賣錢吧!”

  老漢上下打量了一下晉文公,問:“看您身著綾羅綢緞,樣貌氣質(zhì)不凡,一定不是尋常之輩,自然也看不上什么百年人參千年靈芝的,不知您是?”

  這時三名將士走了過來,其中一名說道:“老人家,這是我們國君呀!”

  “哎呀!”老漢趕緊躬身下拜,“不知是大王駕臨,老朽有眼不識泰山,剛才多有冒犯,請王上恕罪?!?p>  晉文公將老漢攙扶起來,笑道:“不知者不罪,快快起來。老人家,我向您打聽點事,剛剛我在附近打獵,跟丟了一頭麋鹿,不知您是否看見?”

  老漢愣了一下,又往晉文公身后看了一眼,笑道:“我王功德蓋世,富有天下,怎么引隨從就騎著四頭禿驢打獵?這驢連兔子都攆不上,也難怪攆不上麋鹿了!”

  晉文公回頭一看,原來四匹馬的馬鬃都被自己和其他三名將士給薅得一干二凈,就剩兩只耳朵還直挺挺地立著,遠處一瞧,活脫脫幾頭禿驢。

  晉文公狠狠瞪了將士們一眼,轉(zhuǎn)頭對老漢說:“您老說得是,可您到底見沒見著那頭麋鹿呢?”

  這時老漢突然又重新跪倒在地,撩開滿是補丁的衣襟,伸出一條腿,用腳指著東北方向,說:“賤民知道,應該往那邊去了?!?p>  晉文公莫名其妙,忙問:“您起來回答就是,怎么跪下還用腳指路,這是什么風俗?人參吃多了落下的后遺癥嗎?”

  老漢拜了兩拜,抖抖衣服站起來說:“您不愧是騎驢的,果然笨得可以。您不想想,虎豹豺狼因為離開偏遠之地靠近人類,才被人獵到;魚鱉因為離開深水,才被人捉?。恢T侯離開他的民眾而外出遠游,才會亡國?!对娊?jīng)》也說:‘鳩占鵲巢’。國君您外出不歸,老想著尋什么麋鹿,這個工夫,別人可就要替您做國君啦!到時您連驢也撈不著騎?!?p>  晉文公被他一說,覺得有道理,心里居然害怕起來,于是茫然若失地跨上戰(zhàn)馬。馬預備著做出往前奔跑的姿勢,只等主人薅馬鬃。左等右等沒動靜,原來馬鬃毛已經(jīng)一根都不剩,晉文公摸了半天沒摸著,只好踅摸著馬韁繩,往后一拽,馬針一刺,大喝一聲“駕!”馬便狂奔起來,晉文公回頭朝老漢喊道:“謹記您的良言。還有,我這是馬,不是驢!”

  望著晉文公和將士們絕塵遠去的身影,老漢自言自語道:“還糊弄我?馬和驢我不分嗎?當我就分得清中草藥?實話告訴你吧,當年我也是賣過驢皮阿膠的。沒吃過驢肉,沒見過驢跑嗎?哼!”

  晉文公策馬來到出發(fā)地,見那名將軍還在枯樹桿前拿小鋸鋸木頭,大臣欒枝正掐著腰詢問著他什么。見晉文公趕來,他立馬垂手打拱道:“王上,聽說您追麋鹿去了,怎么樣,肯定是追到了吧!看您面露喜色,獵物指定不小吧?”

  晉文公說:“終究還是沒有追到,但不是很可惜,因為今天有個老漢將我不真不假好一頓訓,句句都是良言,弄得我都不能反駁。你是知道的,我向來虛心采納別人的意見,而今這些忠告卻出自自己國家最底層的百姓之口,所以我感到很是高興,比打到麋鹿要有用得多?!?p>  欒枝說:“那忠告您的老漢現(xiàn)在人在哪里?”

  晉文公說:“還在山崖邊,想必又要抽時間去挖野山參了。他想送我一株,我沒要,才一百年的株齡,營養(yǎng)應該比胡蘿卜強不到哪去。”晉文公翻身下馬,欒枝趕緊去扶。

  欒枝說:“王上這樣做可不對呀!一來王上若不體恤他的屬下,便是驕橫的表現(xiàn);二來命令下得遲緩而誅罰來得迅速,是暴戾的征兆;而采納別人的忠告卻拋下其本人,這簡直就是偷盜啊。”

  晉文公滿臉通紅,說:“今天寡人是犯了太歲了,人人都敢訓斥我,但說得都挺對,寡人無言以對。”他看了看那個還在鋸木頭的將軍,皺著眉頭對他說:“趕緊起來吧!不要鋸了,一點勁不使,就像和面的一樣,糊弄誰呢!寡人饒了你這次,不然別人該說我不體恤下屬,是個驕橫的君王了?!?p>  那位將軍像得了大赦一般,剛才還渾身軟綿綿的,這時立馬精神起來,跪到地上連聲謝恩。

  晉文公指著自己那匹禿馬,把馬鞭遞給將軍:“你算戴罪立功,騎上寡人的驢……不是,是寡人的馬,去把那個老漢接到宮中,加封官爵,隨王伴駕,不得有誤,去吧!”

  將軍帶著剛才那三個將士領(lǐng)命而去。

  晉文公看將士們都走遠了,便對欒枝說道:“愛卿,你知道寡人腳下的這座山叫什么名字嗎?”

  “不知。”

  “叫綿山,你知道我為什么要來這里打獵?”晉文公望著遠處,繼續(xù)問道。

  欒枝心想王上今天怎么這么多為什么?打個獵還打出哲學來了。

  “不知道?!?p>  “寡人在他國流亡時,經(jīng)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有一年寡人都快餓昏過去了,介子推端了一碗肉湯給我喝,才算緩過勁來。回國后,我對所有有功之臣進行了獎賞,卻獨獨漏掉了介子推。后來有人告訴我,當年我喝的那碗肉湯,其實是他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熬成的……唉,我后悔不迭,想要彌補過失。哪知介子推清心寡欲,與世無爭,已攜老母隱居于綿山。我今天打獵并非真是為了打什么麋鹿,而是在搜尋介子推,想讓他繼續(xù)輔佐我,可始終見不到他的面,你說怎么辦?”

  “原來如此,”欒枝恍然大悟,“王上可以逼他出來?!?p>  “逼?”晉文公迷惑不解。

  “對,我們可以放火燒山,逼他出來。他是個大孝子,再有骨氣,也不能不管他的老母吧?”

  晉文公一聽,大笑道:“好主意,就這么辦!”轉(zhuǎn)頭吩咐手下,“多派點人馬,將綿山圍成一個扇形,留出一個路口,一等令發(fā),立馬放火,將介子推給燒出來?!?p>  “是!”

  眼看將士們已經(jīng)排好隊形,那名將軍也回來稟報,說已將老漢安全送到宮中,山上再無其他百姓,晉文公立馬下令:“放火。”

  四面八方的火焰騰空而起,黑煙頓時遮天蔽日,晉文公等人在那個唯一的出口靜靜等待介子推出現(xiàn),但大火燒了一天一夜,漫山遍野連個火星都不見了,還是沒有等到介子推的身影。

  “王上,不好了!”一名奉命搜山的士兵跌跌撞撞地下山稟報,“介子推抱著他的老母,已經(jīng)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都焦了。”

  “寡人真是愚蠢呀!”晉文公扼腕長嘆,淚流滿面地說:“記住今天這個日子,從明年開始,為了紀念介子推,他的死難之日不許生火做飯,要吃冷食,就稱為寒食節(jié)吧。明年寡人會率眾臣登山祭奠,決不食言?!?p>  這時四名將士從山上抬下來一匹已經(jīng)被燒焦的動物尸體,晉文公過去一看,原來是那頭麋鹿,渾身已經(jīng)焦黑,只有一只眼睛還大張著。他湊過去一看,晶瑩剔透的瞳孔里居然出現(xiàn)了一個人影。這其實不奇怪,怪就怪在這個人影不是自己,而是……介子推!晉文公嚇了一跳,這時不知是從鹿嘴里還是介子推嘴里傳出一句話:“得不到的東西,你就該放他一條生路!”

  聲音響徹寰宇,振聾發(fā)聵,像晴天打了一個霹靂,震得將士們目瞪口呆,再看晉文公時,他的臉仿佛面癱了一般,嘴大張著歪向一邊,形成一個大大的“O”形。

  ***

  【賞析】

  寒食節(jié)的真相

  李嗣澤

  《綿山逐鹿》這一章,以獨特的視角,圍繞寒食節(jié)這個家喻戶曉的歷史典故,展開了豐富聯(lián)想,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嶄新的歷史圖畫。作者將新的思考、善惡觀,潛移默化地通過文字吐露出來,關(guān)照當下,令人耳目一新,同時也發(fā)人深省。

  在晉文公眼里,馬韁繩質(zhì)量太差。難道他真的分辨不出韁繩和馬鬃嗎?其實,作者杜撰了這一情節(jié),并非純屬為了惡搞逗樂,而是別有深意:晉文公不是瞎子,他其實是在混淆概念,暗罵自己有眼無珠,竟然錯過了介子推這樣的賢臣。晉文公是高度近視嗎?肯定不是。但他需要一副質(zhì)量好的眼鏡,使他能夠明辨是非、明察秋毫,成為識人善用的一代明君。他一定認為,那個曾經(jīng)割股啖君的介子推就是這副眼鏡,因此必須找到他!他以逐鹿的名義,在綿山展開了一場“大搜捕”。

  那只鹿沒能把晉文公引向介子推,卻引來了一位采藥老漢,他們之間展開了精彩的對話,不但趣味十足還富有哲理。有意思的看點是老漢把馬當作驢。其實,拔了毛的馬怎么也和驢挨不上邊,老漢既不是書呆子,也不是五谷不分的公子哥,這種頗具諷刺意味的描寫,昭示出得勢與失勢之說。那是老漢對晉文公的一種告誡:功成名就則被眾星捧月,相反,則被鄙夷不屑。警示他做人萬不可忘本,一旦脫離群眾,追求享樂,他這個君王的地位將朝夕不保。

  晉文公尋找介子推的本意是美好的,其造成的后果是出乎意料的。一個人能認識到自己的過錯并加以改之,便已十分了不起,更何況是君主呢。只能說,晉文公被贖罪的愿望和對人才的渴求弄昏了頭腦,以及他對介子推那種執(zhí)拗的性格實在了解不夠,從而采用了錯誤的方式,導致了悲劇的結(jié)果。

  這讓我們想起莊子在《應帝王》中寫過的一個冤死的混沌的故事:中央之帝混沌是宇宙最初的狀態(tài),南海之帝倏和北海之帝忽覺得混沌經(jīng)常幫助他們,于是商量要找機會報答混沌。他們發(fā)現(xiàn)人有七竅——兩眼看物,雙耳聽聲,一口飲食,兩個鼻孔呼吸,唯獨這位老兄可憐,一竅不通。應該幫助他呀!于是他們?yōu)榱烁兄x混沌,為其辛苦打造七竅,竟然把混沌一下給鑿死了。故事情節(jié)與晉文公燒死介子推如出一轍——好心辦壞事。

  介子推忠君赴義、鄙棄功名利祿的氣節(jié),流芳百世,感人至深。后人不僅造了個“寒食節(jié)”來紀念他,還修建了大量的祠堂廟宇來祭奠他,文人雅士登臨題詠、寓興抒懷的就更是不勝枚舉。這樣的謳歌綿延不絕,貫穿數(shù)千年,其不動聲色的道德教化,使人們不假思索地形成了某種“集體無意識”,以至于很少有人對介子推的所作所為投以審視的目光。

  筆者以為,介子推的死,固然令人同情和惋惜,但他自己也應當負一定責任。他寧可和母親一起被火燒死,也不愿出山相佐,并非明智選擇。逃亡途中的不離不棄、割股啖君是值得稱道的,可后來的舉動就未免太意氣用事。他因為主子沒能重用自己,便賭氣出走(有說是因為對狐偃、壺叔等接受獎賞,追逐榮華富貴的行為感到鄙夷,便獨自隱居綿山,成了一名不食君祿的隱士),當晉文公意識到過錯想要彌補,他明明可以就坡下驢,再度出山,成為國君的左臂右膀,為天下黎民百姓做事,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他寧死也不出山,從表面看是淡泊名利、有骨氣,其實有其狹隘的一面。退一萬步說,你要是真的只想過閑云野鶴的日子,當面跟晉文公說清楚就是,何必扭扭捏捏,躲躲閃閃,結(jié)果造成不必要的犧牲,還讓母親跟著去陪葬,給一心賞識自己的晉文公留下終生的遺憾和痛悔。

  文章結(jié)尾,死鹿的眼睛里出現(xiàn)介子堆的影子,給人以無限遐想。介子堆的形象究竟是可憐還是可悲,或是其它什么,留給持有不同觀點的讀者去思考。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