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性格為人處世的方法和從小的原生家庭有莫大的關系。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個父母是什么樣的,以后孩子就會變成什么樣的。
以我的現(xiàn)實中的觀察說幾點事,以下純屬我個人瞎扯。
我有一個朋友十分吝嗇,干什么事都吝嗇,后來我去了他家一次明白了,因為他從小就生活困難,父母都省吃儉用,他也從小就知道家庭困難,也早早懂事節(jié)儉,這就成了一個習慣,已經(jīng)成人現(xiàn)在什么都有了還節(jié)儉,在社會上也一樣,買東西總是等打折,出去吃飯總是ΑΑ,從來不會請人吃飯,干什么總是能省則省,還有一點愛占小便宜。
兩個人的做飯的對比:一個人做飯就是不管什么食材就在一塊炒,什么東西只要是做熟了那就可以了,沒有一點尊重食材樣子,包餃子是不管什么玩意到可以給你包到餃子里。如果頭天有剩飯,第二天又不夠全家人吃怎么做呢,第二天做一點飯,飯熟后然后一股腦把頭天剩飯匯進新飯中這樣就夠全家人吃了。頭天剩的米飯第二天倒進鍋中倒上水,稀粥。另一個人做飯就首先要有計劃。還沒做飯呢,就開始計劃,家里有什么菜,這些菜可以做什么飯,還缺點什么,就買點什么。做飯有色有味,什么食材可以搭配,面太白了放點綠菜,炒菜全是綠的,放點紅色的菜,搭配著好吃又好看。
分析,第一個人是因為她以前家里就不富裕,不富裕就吃的東西少,吃的少就要想方往多了添加,添加的時候最多的就是一鍋匯。她以前在她家長那樣看到的做法,只學會了到點做飯,至于做的怎么樣那就取決于今天的食材是怎樣的。第二個人是她以前家里也不富裕,也沒吃的,因為那個年代都沒吃的。但是她的母親會做飯,為什么會呢,因為她母親在小時候人家家里是小地主,她自己是長女,所以在當時小地主家里雖說不講排場但是該有的規(guī)矩和方法不能改。所以人家母親在小時候受到的是小地主家的熏陶,當然不只是熏陶了做飯,人家是長女所以在當時還上了幾天學,那時候女生上學不得了,窮人家男孩都不一定能上學的。所以第二位做飯可以說是間接的繼承了當年小地主家的規(guī)矩方法。
我認識一熟人,人家家里父親當過兵有一點文化,兒子人民教師,女兒公務員,女婿教師,到孫子大孫子名牌大學畢業(yè),二孫子教師。這就是人家有好的原生家庭。
還有一人是小時候是奶奶帶這,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奶奶只是可管吃飯,睡覺,學習管不上,他從小就不學習,到后來向學習了,基礎太差跟不上了。再后來打工,這兩年打工也沒生意在家,他和同齡人見面總是撇著大嘴吹牛,后來我見他和他母親也撇著嘴吹牛,再后來我見他和他父親一同撇著嘴侃大山吹牛,這我明白了。
再說一個,有一個男的和一個女的結婚了,生了一個女孩。幾年后倆人離婚了,女孩歸男方,幾年后男的和另一女的結婚了,生下一男孩。開始的時候,這個女的對待倆孩子男女平等,后來小男孩慢慢長大一點了,長大了需要的物質就多了,這時今產(chǎn)生了偏心,開始是零食玩具偏心,到后來成了上學,再后來成了什么都先弟弟。就好像她在家里的空間被侵占了,性格發(fā)生了轉變,到社會上她特別孤僻沒有安全感。
原生家庭帶來的不僅是生活習慣的相似,在性格和為人處世上也有很大的相似,在教育上也有相似。
所以有一個好的家庭是幸福的。
幸福的人總有相似的幸福,不幸的人有各種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