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太妃覷了寧太妃一眼,有些氣結(jié),就怪方才她怎么幫襯著說話呢,原是打著這主意?!斑@哪能,太后娘娘當(dāng)年可是中意你得緊,沒少和哀家說起,這哀家可不敢不上心?!?p> 輕飄飄一句話,再次將妘宓推上風(fēng)尖浪口,也讓作壁上觀的程太妃瞬間洞悉了潘太妃想做什么,臉色頓時不太好看。
妘宓儼然成為場中反應(yīng)最為平靜的一個,好似狂風(fēng)巨浪中的一葉扁舟,隨時有傾覆之危卻始終不倒,“臣妾謝太妃娘娘提點。”
潘太妃所言虛實參半,雖然宣德太后不可能與她口舌,但預(yù)備太子妃是事實,饒是舌燦蓮花也說不清了。
而潘太妃的針對,看似荒謬實則有跡可循,先皇還在世時,潘皇貴妃就與皇后不對付,如今仇敵不再,能攪黃她生前的一樁心事算出了口氣。
但,潘太妃在挑起眾人對她敵意的同時,亦等同于為她造勢,逆水之下,載舟焉存?不若順勢而為,乘風(fēng)直上。
見妘宓完全不在意的全盤收下,縱是潘太妃也晃了神,心中所思差點宣之于口:如此行徑,不怕被眾志成城的情敵拉下馬?
人人都道后宮是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以家世為烽火,以姿色為利刃,舉以兵戈定寵辱,權(quán)衡利弊是最為基本的生存之道,因此從沒有人敢狂妄到引起群攻。
身處此間,豈不知人言可畏?
潘太妃笑意融化大半,捏著和煦的語氣表彰一句:“太后娘娘的眼光哀家自愧不如。”
之后便不再多言,冒天下之大不韙者,誰敢輕惹?自己與妘宓也沒有過多的利益紛爭,為了一個死人置氣不值得,不如順了她心意罷。
寧太妃卻興致盎然的拉著妘宓說東扯西,顯然對她喜歡到不行。其實剛開始,她會幫著潘太妃搭話也是想看看妘宓有幾斤幾兩,后宮可不是單純的小姑娘該來的地方。
直覺告訴她太后會選擇妘宓定是有理由的,現(xiàn)在看來所料果然不錯。
程太妃神含驚異的盯著妘宓,難以想象連潘太妃也在她手下折了戟,盡管到她們這種地步還有很多手段沒使出來,可對付一個小輩還需要傾盡全力這便已經(jīng)敗了。
最后眾妃離宮時寧太妃還對妘宓依依難舍,要知道寧太妃癡迷香道,難得在宮中尋到一個知己,自是不肯輕易放她離去。
回宮的路上,眾妃皆目光復(fù)雜的洗禮著妘宓,有這樣一個人,在她們還抱團(tuán)取暖的時候就已經(jīng)成功攻略長輩了。
連一向喜愛湊到妘宓跟前的施重華都沒有靠近妘宓,就這樣,妘宓周圍的人稀稀拉拉,近乎白地。
返回信蘭軒后,妘宓知會青女徵羽在西暖閣備香湯沐浴,待她入內(nèi),青女已經(jīng)開始往香柏木杅中注入豆蔻之湯。
撒入佩蘭后,再一一放入數(shù)只銀鏤漆船和白香木船,這次妘宓沒有留人服侍,二人只好退守在外。
壁爐燒得旺熾,地漏咕咚輕響幾聲,妘宓顰眉微弛,仰首闔目思想起延禧宮一幕,嗟嘆幽幽。
入宮不過兩月,如今局面已是臨深履薄,容不得她再退卻半分這殘酷的權(quán)力漩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