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忠沒有記錯吧?老伯是住在城南嗎?”
張快見定邊城,在身后沒有了蹤影,依然沒有老伯所說的小山坡,心里頓時疑慮重重。
“大大,再往前走走,興許老伯的家,就在前面不遠處呢!”
張獻忠看了看張快,眼睛張望著前方。
張快連忙點了點頭,看了看朦朧的天空,跟在張獻忠身后走去。
“大大快看,劉老伯說的,好像是那個地方吧!”
約摸走出城南五里地,張獻忠突然停下腳步,站在路邊的大石頭上,指著遠處的小山坡,頓時喜出望外。
“獻忠,快過去看看!快過去看看!”
張快也看見坡下的院落,連聲吩咐身旁的張獻忠。
“找到劉老伯的家啦!找到劉老伯的家啦!”
張獻忠歡快的笑聲,驚得不遠處覓食的小鳥,“呼啦啦”飛了起來。
跳下石頭的張獻忠,飛快向小山坡方向,樂顛顛地跑去。
一只受驚的野兔,突然竄出草叢,一溜煙逃得無影無蹤。
一座塞北特色的院落,坐落在坡下的小溪旁。
一條彎彎曲曲的林間小道,直達院落大門。
大門旁,兩棵高大的柳樹,搖曳著低垂的柳枝。
低矮的灌木叢,長在大院的圍墻下。
遠遠望去,柳樹灌木掩映的大院,恰似塞北荒漠的世外桃源。
“大大,劉老伯說的,肯定是這里無疑。”
張獻忠站在大院外,指了指兩扇黑漆的木質(zhì)大門。
張快看了看大門,還沒有來得及搭話,突然聽得大門后面,仿佛有人說話的聲音。
“獻忠,還不快去看看?”
張快聽罷大門后的話音,連忙對張獻忠招了招手。
張獻忠會意地點了點頭,大步流星向大門而去,卻見大門慢慢打開,頓時不覺一愣。
“哈哈!原來是小哥!小哥和張老板,還真的找上門來啦!”
一位老者洪鐘般的聲音,從大門里傳了過來。
張獻忠回頭看看張快,又循著聲音的方向望去,只見大門開啟之處,一位身穿長袖藍衣,頭戴白色布巾,步履矯健的老者,從門內(nèi)慢慢走了出來。
“大大!大大!老伯是昨天在集市上,買咱紅棗的劉老伯呢!”
張獻忠見老者走出大門,回頭看了張快一眼。
“老伯出門遠迎,晚輩真是受寵若驚!”
張快見老者出門迎接,健步上前雙手抱拳施禮。
“張老板遠道而來,老夫豈有不迎之理?。俊?p> 劉老伯捋了捋銀須,連忙微笑著頷首還禮。
“獻忠和大大,總算找到老伯啦!”
張獻忠牽著劉老伯的手,轉(zhuǎn)頭看了看對面的張快。
“這等小事,怎么難得住小哥?。坷戏蛟谙?,張老板和小哥,一定會如約而來的。哪曾想,張老板和小哥,已經(jīng)到了大門外。”
劉老伯捋了捋銀須,連忙滔滔不絕起來。“張老板和小哥,先去老夫作坊看看,再談買賣合約吧!”
張獻忠和張快走進大門,劉老伯連忙笑著安排。
“張快初來乍到,請老伯在前面帶路,讓張快和獻忠,也借機長長見識吧!”
張快看了看劉老伯,連忙笑呵呵附和劉老伯。
“那感情好?。≌垙埨习搴托「?,隨老夫而行吧!”
劉老伯在前,張獻忠和張快在后,相互說笑著,向作坊方向走去。
作坊在院落北面,緊靠山坡的位置,與院里的住家,隔著一溜高高的圍墻。
圍墻拐彎處,開了一扇小門,想必是便于作坊糕點工,來往于作坊,就更方便一些吧!
說是作坊,卻仿佛一座很大的生產(chǎn)車間。
隔成小間的屋子里,每個與農(nóng)家的房間,幾無差異。
跨進作坊大門,迎面而來的,是米糕的撲鼻芳香。
遠遠望去,熱氣騰騰的作坊,依次有序呈現(xiàn)在眼前。
作坊的煙囪里,冒著渺渺炊煙。
炊煙慢慢升騰著,緩緩飄向半空,漸漸沒有了蹤影。
作坊是磚石結(jié)構(gòu)的房屋,雖然看上去低矮了些,但是走進之后,卻顯得寬敞明亮。
作坊四周的墻上,一片雪白,一塵不染。
作坊內(nèi),穿戴整潔的男女,聚精會神忙碌著,見老伯與客人前來觀摩,微笑著點了點頭,算是向客人打了招呼。
不遠處,騰起的白色蒸汽,似飄渺的晨霧,如夢如幻,引起了張獻忠的注意。
“大大,獻忠去那邊看看?!?p> 張獻忠看了看張快,連忙大步向前走去。
轉(zhuǎn)過兩座案幾,幾位頭戴白帽,腰栓圍裙的糕點工,正在緊張地忙碌著。
米團棗泥等食材,在糕點工靈巧的手里,只需三兩之下,魔術(shù)般變成形狀各異的糕點模樣,而后依次放入烘箱之中。
張獻忠從未見過眼前的情形,連忙停下腳步,仔細欣賞美輪美奐的場景。
“不瞞張老板和小哥,老夫的糕點作坊,是老祖上的先人,在唐代貞觀年間所建。糕點的秘方和生產(chǎn)工藝,均為老夫先祖所創(chuàng)。所用的食材,均選上品。紅棗,是糕點的必用食材,需選上品,是為最佳。自唐宋元明諸朝以來,老夫作坊所產(chǎn)的糕點,皆為朝廷宮中的貢品?!?p> 劉老伯一邊陪著張快父子往前走,一邊如數(shù)家珍,介紹糕點制作工藝和要求。
“老伯說得真好??!糕點,食之常品,其色香味俱佳,方能讓食者,食欲大增,趨之若鶩。因而,食材的選擇,十分的重要,來不得半點的馬虎。唯有選擇上品用之,方能保證糕點的質(zhì)量。故而,選擇上品,是必需的。”
張獻忠看著作坊的生產(chǎn)流程,聽著劉老伯的介紹,連忙若有所思。
“小哥對糕點制作的真知灼見,與老夫之所想,竟然不謀而合!”
劉老伯見張獻忠言之有異,連忙笑著贊許不已。
“小哥剛才說的話,不知道張老板以為如何?”
劉老伯說完話,轉(zhuǎn)身問身旁的張快。
其實,劉老伯只是心里高興,隨意問了問身旁的張快,以活躍談話的氣氛而已。
“小兒稚嫩無知,所說的話,不免有荒謬之處。老伯可別當真?。 ?p> 張快聽罷劉老伯的話,連忙不假思索回應(yīng)。
張快似乎沒有聽清楚,張獻忠所說的話,竟然冒冒失失,回了劉老伯一句。
“張老板這話差矣!小哥說的話,雖然是童言無疑,固然也是稚嫩了一些,但卻言之有理??!糕點上乘,皆因適合食者啫好,也因其食材考究,且做工上佳,才會受到食者歡迎!”
劉老伯看了張快一眼,頓時不覺詫然連連。
“老伯所言極是!老伯所言極是!”
張快自知剛才言之失矩,連忙尷尬地笑了起來。
夕陽西下。
柳樹澗堡的山道上。
從定邊歸來的張獻忠,牽著小毛驢,跟在父親張快身后,向離家不遠的山坡走去。
張獻忠看看張快的背影,將目光投向栽箭山,那里有張獻忠的家,有張獻忠的哥哥姐姐,有張獻忠的娘親李艷。
雖然這次離家,只有短短十余天,但是在幼小的張獻忠看來,卻顯得那么的漫長,那么的難熬。
張獻忠恨不得,像翱翔天空的雄鷹,飛過不遠處的山崗,回到熟悉的小院,回到溫暖的家,回到母親李艷身旁。
太陽,快要下山了。
滿山的柳樹和楓樹,在秋陽的余暉下,呈現(xiàn)一片接著一片的金黃色,細細觀之,仿佛童話般的金色世界。
幾只夕陽下的山雀,“嘰嘰喳喳”飛來飛去。
山雀清脆的鳴叫聲,銀鈴似的,響徹在傍晚的天空。
那山崗,那家,那家里的親人,在張獻忠渴望的眼神里,已經(jīng)越來越近。
張獻忠第一次感覺,心里的渴望,是多么急迫,多么的強烈,多么的不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