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張獻忠傳奇

第四十五章 造訪大師

張獻忠傳奇 山澗的彩虹 3240 2020-07-20 18:44:34

  靈巖寺,又名“報國靈巖寺”,位于汾州城北杏花村附近,東南鄰近小相村。

  靈巖寺之古老,源于寺碑上,刻著“隋唐以來莫之或衰”題句。

  靈巖寺的神秘之處,相傳為唐代尉遲恭所監(jiān)建。

  “隋朝末年,李世民狩獵于汾州一帶山中。一天,李世民突遇大雨,急忙帶領(lǐng)隨從下山避雨,行至山腳靈巖院小廟,見寺廟院墻坍塌,瓦礫雜堆,一派凄愴,但佛像卻威嚴慈祥。李世民即刻發(fā)愿,定將此寺重振。李世民登基之后,命尉遲恭增修殿宇,頓時規(guī)模大增,始稱‘靈巖寺’。”

  老和尚很健談,滔滔不絕,介紹著靈巖寺的過往。

  “果然真有此事呢!獻忠曾經(jīng)聽私塾先生提起,靈巖寺是唐皇李世民諭旨所建,真是名不虛傳??!”

  張獻忠聽得老和尚詳解,不禁嘆聲連連,贊許不絕,由此想起當年,在陳家大院里,讀私塾時的情景。

  “靈巖寺,于南北朝時期,又一次得以擴建。鼎盛時,占地一百二十余畝,其規(guī)模之大,讓人瞠目結(jié)舌。寺院中,有唐大佛鼎鐘一通,高五尺有余,八角棱狀,首面刻有‘唐代大佛頂幢’,落款刻有‘咸通四年十月十三’等字樣?!?p>  老和尚目光慈祥,依然滔滔不絕。

  “看來,寶剎年代久遠,堪稱古剎,當之無愧呢!”

  劉威見老和尚詳解,連忙由衷贊嘆一句。

  “施主可是知道,靈巖寺真正崛起,是在當下的明代呢!”

  老和尚看著張獻忠,連忙輕輕點了點頭。

  “大師,這話當真?獻忠對此,卻不知一二。還望大師細細道來,讓獻忠多飽耳福也!”

  張獻忠看著老和尚,想讓老和尚,多多講講靈巖寺的由來,其實在于活躍氣氛。

  “嘉靖二十八年,官紳集資增建‘藥師七佛多寶塔’。萬歷初,靈巖寺住持清如大師,為重振佛法,修葺佛殿,不惜千里京城化緣。慈圣太后得知清如大師之意,賜全藏經(jīng)文,萬歷皇帝御筆親書‘恭喜萬安閣’金匾。靈巖寺,從此被冠以‘護國’之稱。”

  老和尚看了看張獻忠,繼續(xù)眉飛色舞,滔滔道來。

  “聽老輩人言,靈巖寺堪稱古汾州著名‘梵宇琳宮’,蓋因靈巖寺,從萬歷年初開始增修擴建,終于達到鼎盛。嘉慶十四年修繕大悲閣,及新塑大悲菩薩,殿宇輝煌,常住云集,鐘聲鼓聲木魚聲梵聲,聲聲響徹云霄,游客仰嘆,香客焚香,一派佛國繁榮景象?!?p>  劉威走到張獻忠身旁,看了一眼老和尚。

  老和尚看了看劉威,連忙點了點頭。

  庚即,老和尚領(lǐng)著張獻忠等,沿著靈巖寺中軸線,走進從南至北的五進院落

  老和尚想讓張獻忠一行,觀看重檐拱洞式山門鐘鼓樓,天王殿七佛殿,和三佛殿,洞悉靈巖寺的古老恢弘壯觀。

  其中的十方院別為圣境,院南寶塔挺秀,迤北有曲折碑廊,水陸樓中諸佛云集,金碧輝煌。

  藏經(jīng)閣前,莊嚴肅穆,香煙裊裊。

  寺院內(nèi),花木繁茂,魚潛淺波。

  綜觀靈巖寺,可知寺院建筑的別致,以及沉淀的佛教歷史文化。

  “大師,這龍壁壁,別具一格,還望大師多多賜教!”

  剛剛走出院落,張獻忠見寺前九龍壁,轉(zhuǎn)頭問起身旁的老和尚。

  張獻忠見過諸多龍壁,卻見九龍壁別具一格,不覺興趣盎然。

  “老衲聽師傅言過,九龍壁俗稱‘影壁’,聳于廟外之南,與廟門隔路相對,呈八字形。壁周,有磚雕花瓶,米黃色琉璃竹節(jié)。壁面,鑲琉璃九龍,有舞者騰者,有相交戲耍者,栩栩如生,十分的精美。”

  老和尚見張獻忠虔誠討教,連忙雙手合十微閉雙眼。

  “此壁真是出神入化,美輪美奐也。如果在晚霞中,細細觀其全貌,是輝映閃爍在夕陽之中,婉麗可人之景物也!”

  張獻忠連忙點了點頭,圍著九龍壁看了又看,不覺連聲驚嘆不止。

  “施主是懷有宏圖大志之人,對佛家情有獨鐘!既然如此,還請施主,去殿內(nèi)歇歇。不知施主意下如何?”

  老和尚聽罷張獻忠溢美之詞,連忙樂呵呵地笑了起來。

  老和尚深知禮儀,知道施主來歷不凡,想請施主喝茶聊天,以表敬意之情。

  “既然大師已經(jīng)盛請,獻忠恭敬不如從命。還請大師,先行便是?!?p>  張獻忠停下腳步,連忙示意老和尚,在前面帶路。

  老和尚領(lǐng)著張獻忠,經(jīng)過蜿蜒曲折的回廊,來到寺院大殿內(nèi),就著幽幽的燭光,在一間小屋里,慢慢坐了下來。

  小和尚已經(jīng)將淡茶,切在兩個陶瓷杯里,見老和尚領(lǐng)著張獻忠進屋,連忙悄悄退了出去。

  “施主,請喝一杯淡茶,解解乏,提提神吧!”

  老和尚右手放在額前,轉(zhuǎn)過身來輕聲說話,一副虔誠施禮的模樣。

  “大師不必客氣,能有一杯淡茶,是最好的享受。”

  張獻忠看了看老和尚,連忙輕聲客套起來。

  “恕獻忠冒昧,請問大師法號?!?p>  待幾句寒暄之后,張獻忠站起身來,連忙抱拳像老和尚施禮。

  “貧僧,是鄙寺方丈明慧。請問施主尊姓大名?”

  明慧方丈欠了欠身,捻著手里的佛珠。

  “啊!原來是明慧大師啊!久仰!久仰!鄙人,張獻忠,陜西定邊柳樹澗堡人氏。今天慕名拜訪貴寺,多有打擾。還望大師,多多見諒!”

  張獻忠放下手里的茶杯,連忙欠了欠身。

  明慧聽罷張獻忠的話,方才知道,眼前器宇軒昂之人,是大名鼎鼎的八大王張獻忠,頓時吃驚不小。

  明慧心里在想,朝廷不是四處放話,八大王張獻忠,是殺人不眨眼的流寇嗎?

  眼前的人,明慧無論怎么看,都是一位崇尚禮儀,天降大任之人,沒有一絲流寇的影子。

  “阿彌陀福!善哉!善哉!施主原來是威震四方,大名鼎鼎的八大王張將軍啊!老衲有眼不識泰山,還望將軍多多海涵!多多海涵!”

  明慧笑逐顏開,低眉說著真心話。

  “大師過譽!獻忠不才,只是四處奔波而已!”

  張獻忠見明慧很是吃驚,連忙又欠了欠身。

  張獻忠說罷,只是淡淡笑了笑,隨手端起茶杯,呷了一口淡茶,目光慢慢移向明慧,期望明慧繼續(xù)剛才話題。

  “將軍常年在外,家中父老妻兒可好?”

  明慧轉(zhuǎn)移話題,問起張獻忠父老及妻室,意在讓談話更寬泛一些。

  “不瞞大師所言,獻忠至今尚未婚配。自從離家之后,不知道家中父老和哥哥姐姐近況。”

  張獻忠看了看劉威袁明清,悻悻然如實答話。

  自十八寨舉起義旗之后,張獻忠沒有回過柳樹澗堡,幾次托人打聽家人下落,都不得所蹤。

  至于婚配,除在米脂時,與李嫣然的一段初戀,更是無從談起。

  由于連年征戰(zhàn),張獻忠無暇顧及婚娶之事。

  “好男兒,當志在四方。將軍將來成就了大業(yè),何患無妻!老衲觀施主貌相,是天降大任的有福之人!如果老衲所言不虛,將軍在三月之內(nèi),一定抱得美人歸!”

  明慧見張獻忠心生憂郁,連忙幽幽開導(dǎo)幾句。

  “如果大師的話,日后能夠成真,獻忠當厚謝大師,絕無戲言!”

  張獻忠聽罷明慧的話,頓時一掃愁容。

  明慧看了看張獻忠,不露聲色地點了點頭。

  在明慧看來,像張獻忠如此的曠世之才,世間佳人,趨之若鶩!

  一個時辰已經(jīng)過去,張獻忠見時辰已晚,連忙匆匆站起身來,就要告辭明慧而去。

  “將軍既然到了鄙寺,怎么不看看藥師七佛多寶塔呢?”

  明慧見張獻忠意欲離去,連忙提起藥師七佛多寶塔。

  明慧提起藥師七佛多寶塔,張獻忠頓時又有了興致:“大師所言極是。獻忠聽劉將軍言,貴寺寶塔很是有名。不妨請大師,一同前往吧!”明慧連忙點了點頭,與張獻忠前往觀看藥師七佛多寶塔。

  “藥師七佛多寶塔,建于嘉靖年間,時為七層。后增為八角十三層,為樓閣式空心磚塔。塔基為石砌須彌座式,露出地面的座底部分,四層青石,每塊厚薄不等。束腰上下,分為浮雕仰覆蓮花瓣,四層白石鐫刻,蓮座為八面,八個邊角相交處,各雕一尊半蹲勢力土托重浮雕像,雙手叉腰,蹲伏塔下,大有支撐和托塔身之架式。”

  明慧來到藥師七佛多寶塔旁,一邊抬手指指點點,一邊不覺洋洋灑灑,講解著寶塔的建筑風格,意在讓張獻忠,加深對寶塔的印象。

  “大師對座塔,了如指掌,獻忠敬佩之至!“

  張獻忠看著眼前的寶塔,不覺對明慧贊口不絕。

  “老衲查閱寺內(nèi)留存典籍,方才知道此塔非同凡響。今天施主有幸,老衲欣然獻丑。還望施主,多多海涵。”

  明慧見張獻忠恭謙,雖然手里依然捻著佛珠,心里卻是樂呵呵的。

  “施主請看,寶塔上枋中閣,浮雕著麒麟壽星奔鹿蓮朵,以及佛家圣物凈水瓶等物。塔身,用磚砌成。塔檐,為磚雕結(jié)構(gòu),磚斗拱,磚插飛。每層,有磚雕仿木斗拱十六朵?!?p>  明慧指著寶塔中閣,連聲細細講解不已。

  “獻忠看得清楚,大師所言極是。還望大師細細道來吧!”

  張獻忠看著寶塔,連忙輕輕點頭。

  張獻忠一旦有了好奇心,就想刨根究底,將事項弄得個明明白白。

  “施主快看,塔門居南,有進塔小方門,內(nèi)砌石臺階,螺旋式攀援而上,通至四層。每層塔內(nèi),有十三級臺階。每層相接處,內(nèi)壁上券砌一個佛閣。塔內(nèi),五層以上不可攀登。每層中間,收縮為約四尺見方塔井,以藻井收頂?!?p>  明慧是博學之人,連忙繼續(xù)著剛才話題。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