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兵敗武陽關(guān),輾轉(zhuǎn)千里,經(jīng)南直隸霍丘穎州,進入河南東南部的項城商水西華。
張獻忠抵達郾城時,已經(jīng)是崇禎四十年十月初。放眼望去,位于淮河流域,大沙河中游的郾城,輝映在西下的晚霞中。隱隱約約的文峰塔,顯得孤零零的,守望著漸漸落下的殘陽。
“前面就是郾城。今夜就在遠處的樹林過夜吧!大王以為如何?”劉威走到張獻忠身旁,看了看郾城方向。
“獻忠已經(jīng)很累,就到那片樹林,過夜去,明天再趕路,也不遲吧!”張獻忠將目光從郾城方向,慢慢收了回來,看了看左前方的小樹林。
原本浩浩蕩蕩的幾萬大軍,經(jīng)過左良玉王允成的鏖戰(zhàn),不過數(shù)月,只剩下區(qū)區(qū)千余人馬,且老弱病殘者過半,其中還有數(shù)十位眷屬。讓幾個月前,躊躇滿志的張獻忠,仿佛跌入萬丈深淵。
張獻忠低落的情緒,感染著身旁的劉威。劉威默默站在張獻忠身旁,為義軍當(dāng)前的困境,擔(dān)憂不已。其他幾位將領(lǐng),見張獻忠情緒低落,站在一旁,看著漸漸落下的夕陽,默不作聲。
秋天的夜,既干燥,又涼爽。寂靜的天空,掛著一輪明月。樹枝間射下的月光,灑在樹下的石頭上,顯得更加清冷明亮。
微微刮來的西北風(fēng),帶著一絲的涼意,發(fā)出“沙沙”的響聲,將寂靜的月夜,打扮得夢幻般美麗。
一片薄云慢慢飄來,遮住了明月的余暉,夜色突然暗淡下來,大地的萬物,似精靈般,顯得朦朦朧朧。
“大王,末將前天在項城時,聽有人說過,李自成羅汝才的人馬,已經(jīng)抵達新鄭尉氏,也許又要攻打開封城。不知這事,是真,還是假?”劉威借著朦朧的月光,看了看無言的張獻忠,臉上擠出一絲難得的笑容。
“劉將軍,這話可是當(dāng)真?李自成羅汝才,難道真的到了新鄭尉氏?”張獻忠聽罷劉威的話,轉(zhuǎn)眼立馬就來了精神,期待得到李自成羅汝才,更多的消息。
劉威湊近張獻忠耳邊,看了看周圍的幾位將領(lǐng):“那天,末將在項城時,偶遇幾位從新鄭尉氏,到項城的流民,給了些碎銀之后,問起這事。流民聲稱,在新鄭尉氏以西,看見打著‘李’字‘羅’字帥旗的隊伍,浩浩蕩蕩,連夜向東而去。末將估摸著,那支隊伍,就是李自成羅汝才無疑?!?p> 劉威歷來說話有根有據(jù),讓將領(lǐng)們深信不疑,這時提及李自成羅汝才,讓灰心喪氣的張獻忠,又看到希望的曙光。
“大王,這事,是真的嗎?”李繼偉探過頭來,看著疑惑不解的張獻忠。李繼偉站在離張獻忠身后,將剛才的話,聽得清清楚楚。
張獻忠將食指,放在嘴唇上,做了一個“禁聲”的手勢:“這件事,獻忠尚不得而知。獻忠明天派人,前去新鄭尉氏打聽一番,就可知道一二。”
自從羅汝才離開張獻忠,張獻忠四處打聽羅汝才的消息。張獻忠與羅汝才,已經(jīng)兩度聯(lián)軍,故而對羅汝才抱有希望,期望與羅汝才再度聯(lián)合,以便度過眼前的難關(guān)。
至于李自成,自從在谷城分別之后,就斷了聯(lián)系,音訊了無,也期望得知李自成的消息。因為這事屬于機密,張獻忠要李繼偉,不要聲張。
李繼偉看了看張獻忠,立刻豎起大拇指:“大王,打聽李自成羅汝才的事,交給末將便可。末將一但得到消息,快馬回營稟報大王?!?p> 劉威看了看李繼偉,又看了一眼張獻忠:“這事交給李將軍去辦,末將以為很合適。不知大王意下如何?”張獻忠看了一眼劉威,拍了拍李繼偉的臂膀:“獻忠和劉將軍,靜候李將軍佳音?!?p> 位于扶溝煙霧山后山白云寺,在秋陽的輝映下,煙霞萬千,朦朦朧朧。
在寺廟大院旁的禪房里,兩張高高的長條桌上,美味佳肴琳瑯滿目。
一壇打開的杜康老酒,散發(fā)著誘人的芳香。斟滿杜康酒的海碗,擺在老舊的長條桌上,顯得格外的醒目。
李自成看了看羅汝才,又看向身旁的張獻忠:“八大王遠道而來,自成與羅將軍,備了點薄酒小菜,還望與八大王,一醉方休呢!不知八大王意下如何?”李自成見張獻忠坐定,連忙打開話匣子,說起了開場白。
饑腸轆轆的張獻忠,聞著杜康酒的芳香,看著瓦缽里熱騰騰的牛羊肉,微笑著搓了搓雙手:“承蒙闖王美意,獻忠恭敬不如從命?!?p> 張獻忠雖然說著話,眼睛依然看著菜肴,一幅餓狼般的滑稽模樣。
李繼偉離開郾城第五天,張獻忠沒有想到,竟然在扶溝以南煙霧山,與李自成羅汝才,不期而遇。張獻忠仿佛感覺,在冥冥之中,似有神助似的,故而顯得格外高興。
“八大王,自從谷城一別,又是兩年沒有見面!八大王近來可好啊?”李自成雖然東山再起,卻沒有怠慢陷入困境的張獻忠,對張獻忠的到來,顯得十分客氣。
“不瞞闖王所說,獻忠占了襄陽之后,倒是糧草豐足,兵強馬壯。哪知道,后來又與左良玉王允成狹路相逢,損兵折將到了眼前地步,讓闖王笑話獻忠無能?!睆埆I忠看了看李自成,頓時滿臉疚愧。
幾杯杜康老酒下肚,張獻忠與李自成,打開了話匣子,借著酒勁,開懷暢談。
李自成將酒杯放在桌上,看著情緒沮喪的張獻忠:“八大王這話,差矣。想當(dāng)年,自成不也是被洪承疇孫傳庭,打得落花流水,躲進商洛山里去了嗎?如今與羅將軍一道,不也是橫掃中原,氣勢如虹?俗話說,在什么地方摔倒,就在什么地方爬起來。既然勝敗乃兵家常勢,八大王怎么對這事,耿耿于懷呢?”
“八大王,闖王說得好!古往今來,兵家之道,實無定數(shù),勝敗既在一瞬之間,又是兵家之常勢。也許幾年之后,八大王又會重整旗鼓,兵強馬壯了呢!”羅汝才見張獻忠情緒低落,舉起酒杯勸慰了一番。
羅汝才不愧為“曹操”綽號,說起話來,既引經(jīng)據(jù)典,又頭頭是道,足見其既有謀略,又遠見卓識。李自成看了看羅汝才,微笑著輕輕點了點頭,贊同羅汝才那句寬慰的話。
李自成羅汝才的話,讓尷尬不已的張獻忠,頓時感覺如釋重負(fù):“有闖王和羅將軍的話,獻忠也就寬心多了。雖然獻忠知道,勝敗乃兵家常勢,但是,面臨眼前的困境,獻忠心里,還是挺難受的。闖王送的兩千銀兩,羅將軍送的五百鐵騎,真是解了獻忠的燃眉之急,獻忠會銘記在心的。待獻忠有朝一日發(fā)達,再謝過闖王和羅將軍吧!”
“自成那年南原兵敗之后,八大王在谷城對自成,親如兄弟,事到如今,自成依然沒有忘懷。今天自成應(yīng)當(dāng)報八大王,在谷城時的知遇之恩!”李自成看了看張獻忠,樂呵呵地笑了起來。
“汝才與八大王,也是多年老朋友。五百鐵騎,區(qū)區(qū)小事,不足八大王掛齒啊!”羅汝才見張獻忠,提起五百騎,連忙舉起酒杯輕言自謙。
張獻忠見李自成羅汝才,情真意切,端起酒杯站起身來:“獻忠愿以杯中之酒,敬闖王和羅將軍。獻忠打心里,感謝兩位兄長的深情厚誼!”
夕陽下的煙霧山,樹木蔥郁,薄霧繚繞。
辭別李自成羅汝才之后,張獻忠離開白云寺,帶領(lǐng)千余義軍將士,連夜策馬向東而去,不日進入睢州考城地界。
不久,李自成羅汝才聯(lián)軍,開始圍攻開封府。督師丁啟睿左良玉,從湖廣河南北上救援開封。張獻忠借機經(jīng)安徽東下,連克亳州等地,進入英霍之地的大別山一帶。
崇禎十五年一月底。
大別山腹地,英山麻姑巖下。
張獻忠劉威袁明清,正坐在大院兩張席桌上,與“革左五營”的老回回馬守應(yīng)、革里眼賀一龍、左金王賀錦、改世王劉希堯、亂世王藺養(yǎng)成,把酒言歡。
麻姑巖,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巖前只有一條小道,與外界聯(lián)絡(luò),又遠離官軍駐防地,故而成為“革左五營”根據(jù)地。
與李自成羅汝才分別之后,張獻忠得知“革左五營”,依然活躍在大別山英霍山區(qū),繞道碭山夏邑亳州,進入英霍之地,卻在大別山腹地英山麻姑巖附近的,與“革左五營”的老回回馬守應(yīng)、革里眼賀一龍、左金王賀錦、改世王劉希堯、亂世王藺養(yǎng)成,不期而遇。
“革左五營”的老回回馬守應(yīng)、革里眼賀一龍、左金王賀錦、改世王劉希堯、亂世王藺養(yǎng)成,也是當(dāng)年陜西,響應(yīng)王自用高迎祥起義的首領(lǐng),后由陜西進入山西,轉(zhuǎn)戰(zhàn)河南湖廣交界的英山霍山潛山太湖。
崇禎十年以后,在中原地區(qū)形成以張獻忠羅汝才為核心的聯(lián)軍,集中在湖廣鄖陽襄陽附近。
而在南直隸河南湖廣三省交界地區(qū),則形成以老回回馬守應(yīng)、革里眼賀一龍、左金王賀錦、治世王劉希堯、爭世王藺養(yǎng)成的“革左五營”。
老回回馬守應(yīng)、革里眼賀一龍、左金王賀錦、改世王劉希堯、亂世王藺養(yǎng)成,得知張獻忠遠道而來,在英山麻姑巖下的村子里,設(shè)宴款待張獻忠劉威等將領(lǐng)。
一月的英霍山區(qū),寒風(fēng)凜冽,霧氣騰騰。
遠處大別山白馬尖多云尖主峰,早已經(jīng)沒入茫茫云海。
近處的麻姑巖,也在朦朧的薄霧中,時隱時現(xiàn)。只有山崖旁的涓涓溪水,從村旁緩緩流向遠方。
“八大王,守應(yīng)、一龍、賀錦、希堯、養(yǎng)成,久仰八大王大名,今天在這里相見,是守應(yīng)和四位弟兄,與八大王有緣?。∵@是弟兄們,去年在霍山弄的杜康老酒,今天就與八大王,一醉方休?!瘪R守應(yīng)端起酒杯,看了一眼賀一龍、賀錦、劉希堯、藺養(yǎng)成,轉(zhuǎn)頭看著對面的張獻忠。
馬守應(yīng)早年在榆林鎮(zhèn),曾經(jīng)當(dāng)過幾年邊兵。崇禎元年,馬守應(yīng)率眾起義,隸屬闖王高迎祥,先后活動于甘肅山西,系王自用“三十六營”之一。崇禎八年,馬守應(yīng)參加河南滎陽大會,為十三家首領(lǐng)之一。
近幾年,馬守應(yīng)轉(zhuǎn)戰(zhàn)于河南湖廣南直隸,與賀一龍、賀錦、劉希堯、藺養(yǎng)成合軍,統(tǒng)稱為“回革五營”。
張獻忠看了看馬守應(yīng),又看了看賀一龍、賀錦、劉希堯、藺養(yǎng)成:“馬將軍說得對!今天獻忠與馬將軍等弟兄,在這里相會,這是天意!獻忠以杯中之酒,代弟兄們,感謝馬將軍,也謝謝各位兄長!”張獻忠雖然也有幾分醉意,卻也十分清醒,連忙朗聲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