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上遇到的第一個演員。兩人聊了半天,她語言十分流暢,遇到一個生僻詞語卡住了,忽然問道:你會說中文嗎。
于是我們說起中文來,好像這是一種暗地里通行的密碼。
2.
坐車到城市另一頭的影視學校找演員,進門問我:來干什么的。我說我來試鏡,前臺說,登記一下。我拿著紙筆猶豫的當空,之前聯(lián)系的老師過來了。前臺說,她來試鏡的。我說不是,我是來看試鏡的。幾人面面相覷。負責人一拍手,哦!是你呀!于是介紹說:這是導演。
這真是太沉重了,和“作家”一樣,我寧愿說我是看試鏡的。
3.
坐在學校大廳休息,腦殼疼得厲害,把眼鏡摘了。這時走過來一個女孩,十幾歲的樣子,長發(fā)披肩。
我于是立即直起身把眼鏡戴上,想看看她的臉。
這個動作十分戲劇化,像個色心不死的老流氓。自己在面孔后面笑了半天。
4.
有一位先生走進來,沒有看故事介紹,也沒有準備臺詞。說道,我其實不是來試鏡的,只是我也想拍個片子,想認識認識,不如加個微信吧。
5.
另一位女士走進來,帶著碗口大的耳環(huán),是我見過最大的耳環(huán)。我不由看了好幾眼。她報的是個男性角色。說道:哦我也沒有仔細看是什么角色,就是覺得想試試演戲。
我說也好,可以念幾句給我聽聽。
6.
14歲的小女孩,盯著劇本大聲念臺詞。說她打算讀商學院,因為讀藝術(shù)太吃虧。
7.
和一個演技相當出色的男演員試戲,目光一瞥,發(fā)現(xiàn)他手在抖。
據(jù)我淺薄的經(jīng)驗,不會演戲的人表現(xiàn)得更為鎮(zhèn)定。他們只是帶著感情念臺詞而已。不需要調(diào)動過多自我的部分。而投入自己的經(jīng)歷去體驗角色,把自己的內(nèi)在暴露到陌生人面前,讓對方評判,是需要難以想象的勇氣的。
8.
我問他說,如果沒有選上這個角色,愿不愿意試一試一個配角。他看了戲份,說這個角色沒有什么發(fā)揮。我說,日薪是一樣的。說完我就自知說錯了話,畢竟學生電影里演戲,賺的還不如在中餐廳刷碗。果然他笑笑說,演戲也不是為了錢。
9.
他走出去,我就有點悵然,覺得自己很是辜負了一番心意。這時候郵件響了,是我之前看中的一個演員,他想和我議議價。
世界上的人這樣多,要琢磨明白和什么樣的人說什么樣的話,果然是很難的事情。
10.
回程路上昏昏欲睡,同時感到有種難以遏制的伸手開車門的沖動。我壓力大時就會這樣,好像是幽閉恐懼和死亡傾向的某種綜合。我用安全帶把手纏上,很擔心自己總有一天因此出什么問題,還要連累無辜的出租司機。掙扎著回到家,好像從翻涌不定的海浪中滾落,直到平躺在床上,腳才著了地。
11.
出門時腌了一些翅根。翻出一點花椒,炸麻辣雞翅。居然還挺成功。
12.
昨天換洗了所有被單,痛定思痛,打算不讓貓進臥室。他很茫然地看著我,早上開門,發(fā)現(xiàn)他趴在我門口。我說喵喵對不住,把門還是關上了。晚上回來,想來想去,把門打開了。等了半天,貓也沒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