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是一種態(tài)度
自強,是我們人生中一筆寶貴的財富。因為自強,人們才會在遭遇坎坷時堅強地向前行走,踏平一切艱難險阻,做到“一覽眾山小”。
這一點,在動物界中也有體現(xiàn)。
一只雛鷹在剛出生不久后,就要擺動著它們柔軟的翅膀,和它的母親爭搶食物。再大一些,雛鷹就會被其母親推下懸崖,以這種殘忍的方式來訓練它們的飛行能力,這個過程完全是依靠著它們自己的意志力與生命力。有相當多的雛鷹在這樣的試煉里死去了,但還有一些沒有。而這些撐過鬼門關的,必然都是意志力強悍,并有著奮發(fā)進取,自強不息的精神。只有這樣,它們才能成長為自由翱翔,搏擊長空的雄鷹。
動物是如此,在這弱肉強食的環(huán)境中成長需要自強的性格,而人們想要獲得成功,卻也不得在這方面有何欠缺。
史蒂芬·霍金,聞名世界的科學家。他在年輕時被確診為肌萎縮脊髓側索硬化癥,年紀輕輕就失去了行動能力,而后病癥更是加重,全身上下就只有幾根手指能動。但是他并沒有因此而跌倒,重拾心情,排除萬難。雖然他的身體已經(jīng)不可能再站立起來,但是他的精神卻從挫折中站了起來,并比以前更為高大,更為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以自強不息的精神,繼續(xù)沉心于研究。并先后畢業(yè)于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同時,獲得劍橋大學博士學位。
從以上兩個事例當中,不難看出自強對于人們的幫助。雛鷹因這種精神得以成長,霍金因這種精神得以成名。我們也是如此,在我們的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父母老師的批評,考試成績的不佳……這些都是極其常見的挫折。我們的情緒會因此而低落,但這時候,我們就需要依靠著自強的生活態(tài)度,助我們從這低落的情緒中走出來,將挫折化為前進的動力,促進我們的成長。
自強,是一種態(tài)度,它幫助我們克服挫折,走出失落。將其化為鋒利的刀刃,于坎坷的成長路上披荊斬棘;將其化為追夢的翅膀,在夢想的藍天展翅飛翔,以自強積極的精神將自己培養(yǎng),讓其助我拼搏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