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營嘯谷破交戰(zhàn)結束后,三軍所攜二十天行糧①即將耗盡,即使加上繳獲的十三萬斤糧食也只夠兩三天之用,故三將已經打算班師了,恰逢楊振李昂發(fā)現(xiàn)了敵人。
眾人最初的想法是三軍齊出,向敵人碾壓過去。但吳開先建議說我們三軍一起出動人數遠大于敵人,敵人戰(zhàn)心不足,受挫后容易潰逃而出,達不成殲滅的效果。我軍派出與敵人人數相仿的人先去黏住敵人,待敵與我鏖戰(zhàn)時,秦將軍從敵兩翼包圍,盧督師率騎兵封堵其退路,這樣可能戰(zhàn)果更佳。盧秦兩位也覺得有道理,于是就此行事。三軍也是配合得當將鑲藍半旗全殲。
一路上三將并肩而行,盧吳二人暢談軍事,秦良玉卻是欲言又止的樣子,盧象升看秦面皮薄就幫她說出了內心的想法,那就是秦早見護國軍火器犀利,無堅不摧,而自己的白桿兵雖勇猛但已經落后于時代,因此早就有了照護國軍模式建軍的想法,但她也知道護國軍自己的火銃火炮都寶貝得緊,也沒有多余的分給白桿兵,因此很為難。
吳笑著說:“盧督師,秦將軍,千萬別為此為難,我軍銃炮是暫時有點不夠,但既然秦將軍需要,我就沒有拒絕的道理。這樣,我先派李達開領八百銃兵二百炮兵還有四門短炮四門長炮到秦將軍那邊,先作為教導隊教習火器,等五行堡的火銃到了優(yōu)先供應秦將軍的隊伍,這樣在半年之內秦將軍麾下就會有四千銃兵,戰(zhàn)力便與我軍相仿。至于火炮我再想辦法安排?!?p> 秦良玉聽到吳開先這么慷慨簡直喜出望外,連連向吳開先道謝。吳笑道不必了,秦將軍忠義天下聞名,勞苦功高,白桿兵自萬歷援朝起就為國家赴湯蹈火,威名赫赫,是我小輩一生的敬仰,能為將軍和麾下盡一點綿薄之力是我的榮耀,將來戰(zhàn)場上還要相互鼎立協(xié)助,幫助將軍就是幫助我自己,所以秦將軍萬勿客氣。盧象升在一旁聽了也大贊。李達開部就此劃入白桿兵建制,為安定其心,吳還特地給每人發(fā)了三兩安置銀。
三軍回程進入大明地界,有特使來向盧象升傳達兵部指令,盧象升接令后對秦吳說:兵部有意讓東征軍團充當戰(zhàn)略預備隊,先安排駐守遵化、遷西、遷安三城,希望三軍利用閑置土地開展生產,隨時聽候調遣。盧生怕二將不明白,又解釋說兵部的意思是最好能自行解決軍餉軍糧的問題,盡量少向朝廷伸手,至于在駐地怎么干朝廷一般不會干涉。吳秦何等聰明,一聽就明白了,反正手里還有銀子心里有底。于是吳申請去了最北的遵化,秦選擇去了最靠近山海關的遷安,盧便在中間的遷西坐鎮(zhèn)。
......
在送別李達開部以后,吳開先率部來到遵化。吳遠遠就看到一行人在十里長亭處守候,吳一看領頭的不是別人正是在永平府的老相識兵備副使鄭國昌。兩人見面很高興,一路并肩而行。
吳問:“鄭守備何以到此?”
鄭國昌說:“我調任遵化兵備使了,特來配合將軍的工作?!?p> 吳說:“好??!恭喜鄭兵備榮升??!有鄭兵備協(xié)助遵化必會欣欣向榮。既然您先到遵化,請問城中情況如何?”
鄭說:“這個...將軍先有點心理準備吧。一言以蔽之,可謂‘空無一人城,一片瓦礫堆.’就這樣,兵部還希望我們自給自足,未來的路有些難?。 ?p> 吳一聽也是心憂,只得安慰道:“鄭兵備勿慌,遵化城里有房,城外有地,山上有礦,只是缺人。我軍目前有戰(zhàn)利品十四萬二千兩銀子和一些糧食和馬肉,咱們還有儲備,開春了可以讓兵士把地先種上,再召人過來種地開礦情況慢慢就會好起來。”
鄭說:“好吧,一切有賴將軍您了。至于人我已經把永平城里原來將軍帶過來的難民安置到遵化了,另外還帶來一批永平府和沿路沒地的平民,總計有一千八百六十四人個壯勞力,我已將遵化近郊的熟地按每人十畝的標準分了下去,沒有牛也只能種這么多,約定以十稅一的比例交糧。就這樣城外還有九成土地撂荒?!?p> 吳說:“鄭守備考慮得周全,十稅一有好處他們才肯來。人來了就好,至于秋收之前他們的生活可以先從庫銀中支取?!?p> 鄭說:“這個...在下已經安排了將軍不必費心?!眳鞘鞘潞蟛胖溃嵤菍⒆娈a變賣了加借貸湊了一萬兩銀子,以此讓難民安心安置的。吳非常感動,后暗中將祖產贖回并將欠款還清,當然這是后話。
到遵化后不久,升遷令也下來了,吳開先因為功勛卓著跳過副將直升總兵,其下眾將各升一級,孫云球莫雷因擊傷敵酋升兩級,皇上又特地撥發(fā)賞功銀人手一兩,大家都很高興。護國軍修繕民房,搭建軍營,采辦糧食不提,吳又派人到京津地區(qū)招募鐵匠鋦匠,準備重開遵化鐵礦。吳又特地召開表彰大會,對朱武、楊振、李昂、孫云球等功勛卓著人員每人授予三兩重銀碗一個,碗上刻上了緣由、地點時間等,功勞次一等授予二兩杯,受獎者有鄭國昌、莫雷、陳大炮等,普通士兵每人授予一兩銀盞一個,以勉勵他們在己巳之變中為國做出的貢獻,會后還呼吁每個人都把親朋戚友接到遵化來,保證給每個壯勞力十畝土地耕種,只用交十分之一的稅糧,能種拿更多的地都可以,到遵化的盤纏全給報銷,而且每個勞力還給三兩安置銀子。
吳原以為如此優(yōu)惠條件農民會紛至沓來,結果到了月底有準信的才不到兩千,找人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大家都聽說遵化原居民被殺擄一空的事,怕來了也會步其后塵,因此有地有產業(yè)的都不愿意來此,只有一些膽肥加日子實在過不下去的佃戶貧農來了。
眼看三月就要播種,遵化城外七八成土地就要撂荒,士兵們還要操練修砌兵營挖壘筑堡,也分不出多少人種地,吳開先和鄭國昌都急得要命。一問遷西遷安都是一樣的情況,吳于是向徐光啟和遠在五行堡的宋應星方以智薄玨等人寫信求援,問他們有什么好辦法。

鐵面皮鋼鐵心
①行軍所用干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