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山曹王莊一戰(zhàn)后,吳開先覺得很有必要及時總結這一戰(zhàn)的經(jīng)驗教訓,于是次日就把護國軍將領馬進忠、許忠、趙國忠、牛勇、朱孔訓、應時盛等都召集到一起,又將工兵的孫云球、莫雷找來,加上參謀白師爺,一起來開總結會議。
吳開先開門見山地說到:“今天讓大家來,是想總結曹王莊一戰(zhàn)的經(jīng)驗教訓。流寇造反多年,輸了就丟下性命,活著的不斷在戰(zhàn)爭中成長,如今他們的技戰(zhàn)術水平有了本質的提高,不能再以原來的大幫哄看待他們。在座諸位里,趙國忠守廣德堡,馬進忠是后期加入的戰(zhàn)斗,許忠、牛勇、朱孔訓、應時盛當時各負責一個方面,是全程參與了戰(zhàn)斗的,你們四個都來說說你們的看法?!?p> 許忠首先發(fā)言,他說道:“我當時面對高迎祥一側,我發(fā)現(xiàn)他的第二堵墻能把第一堵墻擠著往前趕,后面的能把前面的管束住推著往前走,我一直在觀察,發(fā)現(xiàn)敵方隊列里有人早就被打死了,尸體還在直立著,給后面的人擋鉛子,應該是有人舉著擎著走,線列步兵們都在拼命開火了,結果很多子彈都打在尸體上,不能給后面的人有效殺傷?;疸|鉛彈對緊湊的人團阻擋作用有限,只有長短炮發(fā)射的大彈丸能把前面的尸體和后面的人一起打倒,這對阻止敵人的逼近起了關鍵作用?!?p> 牛勇道:“我同意許忠的看法。咱們這回打得艱難在于只有十門重炮,如果再多一倍,那就好打很多?!?p> 朱孔訓道:“我覺得銃炮側射的效果要遠好于正面設計,如果敵人三百人排成三行一百列的隊伍,在鉛子最多能打三個人的方向和三百人的方向射擊,效果差別是很大的,現(xiàn)在炮兵機動起來基本能找敵人最密集的地方開火,但線列步兵打法太呆板,都是打正面,不能有效發(fā)揮側射火力,我覺得我們可以把方陣一分為二或是一分為四,交錯放置,這樣友軍方陣的正面就是我軍方陣的側面,火力有效性大大加強。如果需要,小方陣再合起來,做到分合自如?!?p> 應時盛道:“我當線列指揮已經(jīng)不短了,總結起來方陣有三怕:一是己方人少火力不足;二是突如其來的騎兵連續(xù)撞陣;三是組織良好的敵人厚積兵力連續(xù)突擊。曹王莊一戰(zhàn),咱們正好把第一點和第三點一起趕上了。方陣三怕的根源我覺得還是火力投射力量不足的老問題,還有就是線列步兵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得不夠,要是能自由進退,隨時射擊,流寇建虜再搞多少堵墻的人海戰(zhàn)術都不怕。”
應時盛說的目標太理想化,大家都笑了,但實戰(zhàn)中敵人蜂擁而至,火銃裝填慢確實讓人發(fā)指,分段射擊實際上是把幾個人當一個人用,戰(zhàn)術也搞得呆板了。
吳開先總結道:“大家都說得不錯,找到了問題的癥結,那就是方陣里要增加火力強度,對于此,孫工和莫工有什么看法?”
孫云球道:“我們工兵正在研制一種打出去能爆開的,重炮和長炮使用的炮彈,這種炮彈類似于步兵的手榴彈,但依賴推進劑燃燒點火,這樣在發(fā)火率上就有問題,另外裝填起來還有一定麻煩,我和莫工正在想辦法解決?!?p> 莫雷道:“確如孫工所說,我還想補充一點的是我們能否將短炮小型化,讓一個士兵能背炮,一個士兵背炮彈?,F(xiàn)在的情況是兩個士兵像抬擔架一樣抬一門炮,兩個輔兵背炮彈火藥,這樣行動起來不方便,雙手很容易累,在遠路山路上總拖后腿。我覺得將短炮的口徑改小,只要能打穿三四個人威力就足夠了,改小后就靈活方便很多?!?p> 吳開先道:“好啊,爆破彈和輕型化是很實用的兩個方向,你們倆加緊研制,護國軍會把你們需要的資源都向你們傾斜,另外也注意吸收更多的人才,自古英雄不問出處,只要他對火器有一技之長愿意加入護國軍都可以吸收到工兵隊伍中?!?p> 孫莫二人答應了,吳開先又道:“這次作戰(zhàn),是冷兵器士兵的團隊突擊戰(zhàn)術和火器射擊技術的綜合較量。據(jù)我觀察,流寇的三堵墻實際上分成四部分:直接面對官軍的是騎雜兵,也就是騎驢騾的一般騎兵;騎雜兵身后是精銳騎兵,由騎駿馬的驍騎和騎大騾子的他們的仆從組成;精銳騎兵身后是步兵雜兵,也就是拿五花八門武器作戰(zhàn)的裹挾來的精壯;步兵雜兵身后是精銳步兵,是披甲拿長槍大斧作戰(zhàn)的步兵。雜兵是用來消耗敵人銃箭的,精銳用來押著雜兵送死,然后擴大戰(zhàn)果。他們這種打法完完全全是針對官軍火器來的,如果官軍火力弱,那么第一波騎雜兵消耗完就來不及裝填了,精銳騎兵再沖就可以奠定勝局;如果官軍火力較強,那么再用步兵雜兵去消耗一波,官軍來不及裝填時真步兵就可以涌入奠定勝局了,精銳騎兵也可以瞅空擋扎進方陣側背來破陣;如果官軍火力還強,流寇消耗完步雜兵還贏不了,那精銳騎步兵可以選擇撤退,這樣輸了也傷不到根本,要是贏了,活下來的雜兵一部分就變成老兵精銳,流寇的核心力量又增強了。流寇采用這種方法選擇合適的戰(zhàn)場打官軍伏擊,就可以取得勝利。官軍平時作戰(zhàn)獲勝即使消滅敵人很多,但主要是消耗性的雜兵,其精銳騎兵跑了流寇就能不傷筋動骨,然后換個地方搶一批騾馬裹挾一批人又干。官軍無論是持冷兵器還是火銃,只要被破陣就會有滅頂之災。騎兵被伏擊還可以借助馬力逃走,像咱們這樣步兵為主的部隊要在流寇的伏擊中生存下來,首先要重視偵察,早些搞清楚敵我力量對比的變化;其次要隊列變化及時,多列的效果就比單列強,方陣的效果就比一橫排強,幾個方陣火力交叉射擊就比一個大方陣只打正面強,但有時大方陣內部火力調配又比小方陣強,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隊列變化訓練;其三也就是火力,流寇三堵墻的核心思想是用雜兵來消耗官軍的銃炮彈,如果官軍火力強大,被消耗掉的就是他們的雜兵,曹王莊一戰(zhàn)我軍兵力分成兩部分和缺乏足夠火炮支援,導致一時壓力很大的,是有客觀原因的,如果要追究,責任在我。以后我會盡可能集中兵力火力。至于......”
吳忽然看見許忠有話要說,于是示意請講,于是許忠說到:“我覺得火器部隊頂住厚積兵力突擊的方式還是有,就是慘烈一點,比如說帶著火藥桶往敵群里沖,一個敢死隊員就能連炸帶燒搞倒一大片,相當于一門大口徑臼炮的效果。劉綎將軍在阿達布里崗就帶頭這么干過?!?p> 說到這里大家都沉默了,這種方式不失為一種堵缺口的方法,但需要極高尚的自我犧牲精神和極大的勇氣,不是常規(guī)的可操作的手段。
“我記得孫工在永平制作過投石機,能把火藥罐投出去,一炸也是一大片。孫工,能不能做個有力的,能把火藥桶從陣中投到陣外的,這樣不就不用派敢死隊了!”趙國忠說到。
“問題不大,我做做看!”孫云球說到。
看到孫云球做出肯定答復,大家都興奮了,這真是可行的一種辦法,木頭架子的投石機好裝好運,比大口徑臼炮適用于野戰(zhàn),有了這個更不懼圍攻了。
大力表揚了趙國忠的提議后,吳又說到:“建虜破陣的方式和流寇類似,也是用騎兵押著重甲的阿哈兵進攻,但組織紀律性要強很多,未來在遼東戰(zhàn)場必然會來考驗我軍軍陣,從今天起,我軍就要針對性的訓練,適應并摧毀敵人的破陣戰(zhàn)法,這樣,我軍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將領們都表示同意,于是往后校場上將士們訓練得更辛苦了,畢竟步騎炮的協(xié)同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對于護國軍來說,曹王莊一戰(zhàn)的意義在于硬件上軍隊上下更重視長短炮的作用,一個千人營(一千零二十四名線列銃兵)配屬重炮七門(炮手五十六人)短炮八十門(炮手三百二十人)成了理想配置(總計一千四百人),方陣里增加一具火藥桶投石機,且開始成規(guī)模地飼養(yǎng)馬驢騾作為士兵的代步工具;軟件上更重視分化重組、隊列變換和轉向。這在日后對后金軍的戰(zhàn)爭中都收到了明顯效果。鑄炮需要銅,搞銅又成了沒有作戰(zhàn)任務的部隊主業(yè)之一,雖然給了銀子,還是有不少寺廟道觀庵把護國軍告上衙門,弄得地方官只能苦口婆心地勸說,反復地做工作。鉛的來源由于靠近岳州桃林鉛鋅礦因為問題不大。
此后,吳開先也把對付流寇三堵墻的經(jīng)驗和對策講給了盧象升、祖寬、劉肇基、羅岱、左良玉等聽,還將總結寫成信件寄給了秦良玉和蔣文,盧象升秦良玉蔣文自不待言,其他幾個將領從此也開始重視起輕便破陣火炮的建設起來,但對于護國軍的整體戰(zhàn)略戰(zhàn)術,接受起來還有待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