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張蒼自是連忙一拱手:“陛下言重。”
“臣縱萬死,亦不敢負太祖高皇帝恩德!”
就這樣,作為外朝名義二把手的御史大夫張蒼,便代表了大半個外朝,許下了‘為糧食保護價保駕護航’的承諾。
至于張蒼為什么要這么輕易地做下這個許諾,自也不是頭腦發(fā)熱,被劉弘的王霸之氣所折服。
——作為一個沉浮宦海長達四十年以上的政治家,張蒼也有著自己的考慮,以及判斷標準。
...
中丞佐吏
或許聽起來難以置信:2200w的人口基數(shù),就能發(fā)動200戰(zhàn)斗人員? 但實際上,在漢室‘全民皆兵’的制度下,這只是最保守的估計。 做個簡單的算術(shù):2200w人,男性1100w。 而通過漢室‘三老之制’,我們就可以確定:在漢時,年齡達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數(shù)量足夠少,甚至少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 若非如此,三老也不可能有那么高的社會地位;漢室也不可能任命幾十上百萬人為‘三老’這種準特權(quán)階級。 也就是說,漢室至少有一千萬人,在六十歲,甚至是五十歲以下。 再加上此時落后的醫(yī)療水平,使得六歲以下的兒童夭折率高的嚇人,所以沒到六歲的兒童,是不被官府記錄在戶籍中的。 這樣一來,問題就很簡單了:在1000w年齡在6歲-50歲的男性當中,有多少20-35歲之間的人。 答案不言而喻——350w以上。 而在漢室‘士不教不得征’的制度下,這350w個壯年男子,理論上都具備成為戰(zhàn)斗人員的素質(zhì)。 所以,漢室如果不惜一切代價,能發(fā)動200w人的武裝力量,真的是相當保守的計算了。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不惜一切代價’,即:不考慮農(nóng)耕是否被荒廢、內(nèi)部治安是否會受影響,以及,后勤壓力是否能承擔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