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文魁以前雖然也跟著爹媽上山采過藥材,可認識的藥材也就那么幾種??吹竭@么多自己不認識的藥材,立時就蒙了,想問子鳶又不好意思。子鳶看出了曲文魁的窘迫,善解人意地一邊收拾,一邊不動聲色地給曲文魁講解:“這個是天麻,這個是靈芝,這個是黃精,這些藥材在其地方都是名貴藥材,在咱們昆崳山可是大宗藥材,用途可多了。就說這黃精吧,可以治肺癆、胃熱、脾虛……”子鳶不厭其煩地講著這些藥材是怎么采的,怎么加工的,有什么藥性,治什么病,曲文魁聽得津津有味。
夜晚,曲文魁躺在炕上,聽著隱隱約約傳來的母豬河水奔騰而去的聲音,翻來覆去地睡不著,一個人來到了院子里,看著天上滿天繁星發(fā)呆。
這時,苗老伯悄悄走了過來,坐在了曲文魁旁邊。曲文魁見了,剛想站起來,被苗老伯按住了。
苗老伯道:“想你爸的案子了?”
曲文魁“嗯”了一聲。
苗老伯說道:“明天,咱們一起到麻姑山去看看,把土匪找出來,為你爸報仇。”
清晨的昆崳山,氤氳籠罩,薄霧彌漫,草上樹上掛滿了露珠。雖是初秋,卻已有微微寒意,明顯比威海衛(wèi)涼了許多。上路不遠,露珠就打濕了褲腳,走起路來濕乎乎涼颼颼的。曲文魁不太習慣,苗老伯和子鳶似乎毫無察覺,走起路來腳下生風。
曲文魁是第一次進昆崳山采藥,上山前,苗老伯按照規(guī)矩,領著曲文魁一起在山神廟拜了山神和藥神,又給曲文魁一只牛角號、一把腰刀和一捆繩子,身上灑了藥水。
曲文魁不解,苗老伯笑道:“昆崳山采藥有三險:一險山高路遠林密,找不到回家的路?!?p> 正走著,前面是個岔路口,曲文魁剛想往前走,苗老伯拉了一把曲文魁,說道“昆崳山山高林密卻是道路縱橫,人有人道,狼有狼道,兔有兔道,獾有獾道……”苗老伯正說著,一道紅光從曲文魁眼前飄過,曲文魁看過去,見是一個全身長著紅色毛發(fā)、有著長長尾巴的小動物,曲文魁道:“苗老伯快看,那是什么?”
“那是火狐貍,他也有自己的道兒。”苗老伯說道:“你剛才準備走的那是火狐貍的道兒?!?p> “那怎樣才能分辯呢?”
“這個一時半會兒說不清楚,我們采藥人看得時間長了,都會分辨。你剛入行,先記住一個特點:所有的人道就算再窄,也是上能看到天,下能看到地。有的高手順著腳印,就能找到進山的陌生人。不過,有時在山上被動物迷住了或是遇到霧瘴迷了路也不算啥?!泵缋喜溃骸安伤幦俗钪v‘義’字,遇到困難,都會全力相幫。迷路了,就吹長號,聽到的人會趕緊呼應,迷路的人順著號聲就能走出來;遇到生命危險了就吹短號、急促號,聽到的人就會趕過來救助。不過,這短號不是隨便吹的,一定要緊急情況下才能吹。”
“老伯,這第二險是什么?”
“這第二險呢,是蚊蟲叮咬,毒蜂攻擊,這藥水就起到驅蚊蟲的作用,如果不小心被咬了,抹上一點,還有解毒作用。這是我們昆崳山采藥人的看家法寶,上山采藥少不了,晚上睡覺也撒點,蚊子就會躲得遠遠地?!?p> “老伯不說我還沒注意,老伯一說我倒是想起來了。昨天晚上睡得真好,一點兒沒有蚊子?!?p> “這第三險呢,就是溝溝夼夼多,到處是陡崖峭壁,一旦不小心從坡上滑了下去,救命就靠這鐮刀和繩子了。”
兩個人邊走邊說著話,子鳶遠遠地跑到了前面。一會兒,曲文魁遠遠地看到子鳶蹲在地上,擺手示意不要出聲,兩人閉了嘴悄悄趕了過去。
子鳶蹲在地上,小心地用鏟子在一棵藥材周圍畫圈,又掏出了紅線一頭系在藥材的莖上,一頭系在兩根棍上。苗老伯見了,頓時喜不自勝,從背上的布兜里掏出了棍子,一邊敲打地面一邊念著咒語:“棒槌棒槌好樣的,老天讓我遇到你,你有武藝十八般,我有降龍當無敵。”敲打完了,拉著曲文魁,三個人一起三拜九叩。苗老伯說道:“今天請到了參娃娃,全靠子鳶帶來的運氣,侄子帶來的福氣?!?p> 曲文魁這會兒聽出來了,知道是遇到了人參,說道:“想不到昆崳山還有這么寶貝的藥材。”
苗老伯邊挖邊說道:“子鳶是山神的女兒,每次進山總會找到些好東西?!?p> 子鳶道:“舅舅再笑話人,找到參娃也不告訴你了?!?p> 三人說著話,總算請出了參娃。苗老伯交給子鳶,子鳶仔細地裝在了袋子里,又接著登山。
曲文魁問道:“苗老伯,您剛才拿的棒槌是什么?”
林子鳶有些傲氣地說:“這都不知道?這是降龍木,是咱昆崳山的特產?!?p> “是啊?!泵缋喜f道:“除了昆崳山,至少方圓千里是看不到降龍木的?!?p> “這降龍木是不是《楊家府演義》里講的穆桂英掛帥里的降龍木?”
“差不多吧。”苗老伯笑道:“降龍木能驗毒,能解毒,不過也沒有書里講的那么神,倒是我們山里人喜歡用降龍木驅妖辟邪、鎮(zhèn)魔逐鬼。因為降龍木質堅硬,也可以做武器用。只是這降龍木生長緩慢,十年長一指,百年長一尺,一摟上千年,所以都舍不得砍伐。山里人的降龍木,多數是祖?zhèn)鞯?,一根木頭代代傳。”
三個人邊走邊挖藥材,一會兒上到山巔,一會兒下到溝底。溝壑之間,不時有潺潺流水,蜿蜒流過;山上行走之時,薄霧不時地從身邊流過,遠處的山朦朦朧朧,宛如仙境。至中午時分,三人登上了太白頂。
太白頂是昆崳山的最高峰,登上了太白頂,放眼望去,只見一片云海翻騰,只有部分山頭露在云海之上。曲文魁登時明白了苗老伯說的‘看像盆景,近看云霧繞;進山不見山,見山云上找;近山跑死馬,遠山恨天高’是什么意思了。原來看山還有這么多門道:遠處看山,山像一座盆景,鑲嵌在大地上。近處看山,只見得云霧繚繞,哪里還看得了山的全貌。進到山里來了,只看得見層層疊疊的草木和巖石,已看不到山的全貌了,想看清楚山的全貌,只能在云層上看山了。天氣晴朗時,山與山之間看起來隔得挺近,可真要走起來,卻是超乎想象得遠。站在高處,看遠處的山,山顯得那么渺小,只好埋怨天太高了。大自然真是神奇!
太白頂最高處有個巨大的巖石,巖石中間有個水井,一年四季不干涸;雨水多的時候,還向外汩汩地流著清泉。苗老伯蹲在井邊,把雙手合起來,捧了一口水喝。曲文魁也跟著喝了,感覺涼颼颼、甜絲絲的。曲文魁不解道:“苗老伯,歷來是水往低處流,這里這么高,怎么還有泉水?”苗老伯道:“昆崳山有十二奇,除了你前面看到的火狐貍、降龍木、參娃娃外,這也是其中的一奇,叫無根水?!?p> 曲文魁奇怪地問道:“苗老伯是不是說這泉不通地下?”
“是這樣。”苗老伯說道:“這水其實是巖縫里滲出來的。?!?p> “這里太神奇了!”曲文魁嘆道。
曲文魁站在山巔,往遠處看去,只見北面碧海接藍天,曲文魁知道那是渤海;南面白帆點點逐碧浪,曲文魁知道,那是黃海。曲文魁感受到了磅礴之氣,禁不住一股浩然之氣在心頭涌動。曲文魁暗暗下定決心,對天地立誓,對大山起誓,哪怕有千難萬險,也一定要找到兇手,為父報仇。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下山的時候,隨著路越來越難走,大家不再言語,都屏住呼吸,小心步行。
過了太白頂,往寧海方向要經過一條萬米大峽谷,谷深數十米。苗老伯拿出繩子,穩(wěn)穩(wěn)地系在樹根上,甩下繩子,自己一個人先下去,到了下面,苗老伯打了個口哨,曲文魁和子鳶也先后順著繩子下去了。
峽谷兩邊不時有水流奔騰而下;谷底,清泉奔騰而去,最終匯集到了母豬河。三人顧不上看景,小心涉水過河,到了陡崖下,曲文魁抬眼望去,只見峭壁直立,猶如斧削,好在不時有樹木旁出。苗老伯檢查了裝備,自己先順著樹木向上攀緣,到了山頂,把繩子系好,順了下來,曲文魁和子鳶把著繩子,攀援而上。
過了大峽谷,就是寧海州地界了,走不多遠就開始陸陸續(xù)續(xù)有山里人家,苗老伯不時和看到的人打著招呼。
此時太陽已漸漸西下,有人家處都升起了炊煙。三人白天行走,晚上到達了一個叫晴煙洞的洞穴住下,天亮之后,繼續(xù)行走。兩日之后,來到了麻姑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