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大人到文登后,和一個姓羅的捕頭一起用兩天的時間研究了案卷,問詢相關人員。
等事情捋出了點眉目,程大人問羅捕頭有何想法,羅捕頭言道:“大人,陳縣令參秦巡檢其罪有十一,有十罪恐有不實之處,唯有繡花鞋案似乎無不妥之處?!?p> “非也?!标惔笕诵Σ[瞇地言道:“此案破綻甚多。陳縣令說雙方交接之時發(fā)現(xiàn)的繡花鞋,卻只有接收一方的證詞,并無巡檢司衙役的證詞,不合常理,其為疑點之一;秦巡檢是青年才俊,既未建房又未婚娶,可見其心思并不在此,其為疑點之二;秦巡檢是小有名氣的儒學后生,癡迷儒學之事在當?shù)貜V為人知,怎會玷污圣人典籍?其為疑點之三。有這三點,你再看此案還沒有破綻嗎?”
羅捕頭言道:“大人,繡花鞋非隨意可得之物,如不是贈送或是偷竊不可得,不是秦巡檢所為何人可為?”
“不錯,本官也做此想?!背檀笕朔治稣f:“有一個人可為,這個人就是師爺柏世鏞?!背檀笕烁_捕頭細細地囑咐了一遍,羅捕頭躬身施禮退了出去。
一個多時辰以后,羅捕頭來報:柏師爺有一妻室,還有一個相好叫三娘。妻子住在自己家里,相好住在別院。柏師爺?shù)窖矙z司去的頭天晚上就住在三娘家里。
程大人把秦巡檢案子里的物證—繡花鞋交給了羅捕頭,如此這般地向羅捕頭做了交代。
羅捕頭著便裝趕到了三娘住的別院外面晃悠了起來,等看到三娘出現(xiàn)在院子里,羅捕頭隔著墻搭上了話,然后借著討水喝的名義進了院子。
閑聊的時候羅捕頭偷偷告訴三娘,自己是京城來的商人。京里有許多大官有收藏女人繡花鞋的癖好。羅捕頭半遮著從袖筒子里掏出了一只鞋,又飛快地塞了回去,言道:這樣一雙鞋他可以出價五十個大洋收購;可賣給京城的官爺們,至少會賣到一百個大洋。
羅捕頭的繡花鞋雖然只是在三娘眼前晃了一下,可三娘還是看清了。三娘當時眼睛就亮了,說自己也有這樣的鞋子,一模一樣,然后轉身急急地到屋子里找鞋子去了。
羅捕頭等了好一會兒,三娘才磨磨蹭蹭地出來了,懊惱地告訴羅捕頭,自己的鞋子只剩了一只,另一只找不到了。三娘問羅捕頭肯不肯收一只鞋子。羅捕頭正求之不得,可還是裝著為難的樣子說:單只鞋不好出手,娘子一定要賣,我只能出價低點。三娘懊惱地說:“不知哪個鱉羔子偷了老娘的鞋,老娘留一只鞋也沒什么用了,給錢就賣掉吧?!闭f著,把鞋子給了羅捕頭。羅捕頭拿著兩只鞋子一比對,正好是一雙,便對三娘言道:“我家老爺不僅要買你的鞋子,連你這個人也一起要了?!?p> 程大人在文登縣衙升堂問案。
程大人端坐堂案之中,三班六房差吏全部到場列班兩旁,知府趙大人、寧海知州傅大人、文登知縣陳大人等端坐在堂案兩旁。堂下跪著柏世鏞、賴清遠、古舊書齋的簡老板、陳班頭、趙捕頭等人。秦巡檢因為仍然是朝廷命官,所以立在大堂之上。堂外大院眾多百姓在圍觀。程大人為自證清白,準許曲文魁在院子里現(xiàn)場旁觀。
程大人一拍驚堂木,兩旁衙役鉚足了勁兒高呼:“威武!”板子啪啪敲地發(fā)出山響,啪出了一派威武肅殺之氣。
堂下各人報過姓名之后,程大人對柏世鏞言道:“你指控巡檢秦浩然私藏淫穢之物,侮辱圣人之事,非同小可,你把此事再一一詳細道來。”
“是,大人。四月初,小人受知縣陳大人差遣,領著陳班頭、趙捕頭等人前往巡檢司辦理公務,在清點秦巡檢私人物品時,陳班頭、趙捕頭發(fā)現(xiàn)有繡花鞋夾在圣人書籍之中。小人雖然與秦巡檢交好,卻不敢夾帶私情,隱瞞實情,就回來向陳大人據(jù)實已報。此事陳班頭、趙捕頭可以作證?!?p> 陳班頭、趙捕頭應聲說道:“大人,小的皆可作證?!?p> 程大人問秦巡檢道:“秦浩然,你還有何話可說?”
“大人,下官自履巡檢司一職,一直謹遵圣人之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從未做逾矩之事,絕不會私藏淫穢物品。請大人明察。”
程大人又問柏世鏞:“你還有何話可言?”
“大人,秦巡檢為官不尊其實已有端倪。前幾日,謀害公爹、忤逆丈夫的不良女子鄭月兒剛出獄,秦巡檢就到碼頭去接。其后,二人更是暗通款曲。一番籌謀之后,秦巡檢竟然派衙役護送其離開威海衛(wèi)城。小的懷疑,此鞋其實是鄭月兒給秦巡檢的定情之物。鄭月兒謀害公爹案駭人聽聞,秦巡檢竟然將鄭月兒拱手送給英國人,借由英國人的手變相放了鄭月兒。此案轟動威海衛(wèi),對判決結果不服者甚眾,皆疑心其中有私,請大人詳查?!?p> “秦浩然,你還有何話可說?”
“大人,威海衛(wèi)巡檢司處在英租界之中,事事都可能牽扯中英雙方利益。下官身為巡檢,必全力維護國格不被玷污,保護百姓利益不被侵害,維持中英關系不致惡劣。下官需事事周全,必有靈活變通之處。至于鄭月兒之事,下官無話可說。如果大人一定要下官說,下官愿把林則徐大人之言奉送大人:
休信兒童輕薄語,
嗤他趙老送燈臺。
力微任重久神疲,
再竭衰庸定不支。
茍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p> “好個豈因禍福避趨之?!背檀笕艘慌捏@堂木,“把呈堂證物端上堂來,讓雙方查看。我看你還有何話說?”
胥吏用盤子端著繡花鞋上來了,柏世鏞看了,得意地說道:“大人,確是此物?!?p> 秦巡檢看過,言道:“大人,下官不曾見過?!?p> 程大人再拍驚堂木,大喊一聲,“帶證人!”
三娘被帶到了堂上,柏世鏞見了當即癱倒在了地上,沒等衙役使板子就痛快地把自己誣陷秦巡檢的事情招了。問其原因,只說是自己與秦巡檢有私人恩怨。其他的就打死也不招了。
程大人當場宣判:柏世鏞身為小民,竟敢誣陷官員,罪不可逭,給予杖一百,流二千里的處罰。
衙役上前,把柏世鏞拖到了院子里,一陣噼里啪啦的板子之后,柏世鏞的屁股被打得血肉橫飛,連慘叫的力氣也沒有了。柏世鏞被衙役拖走關到了文登縣大獄里。
三娘因為不知情,沒有參與此事被當場釋放。
程大人接著審理賴清遠告秦巡檢私藏反書一案。
剛才程大人審案時,賴清遠一直跪在堂上,對于自己告秦巡檢私藏反書之事自覺策劃周密,天衣無縫,所以一直信心滿滿。等到柏世鏞被關進了大牢,賴清遠身上的冷汗出了一身又一身。這也是程大人敲山震虎、殺猴儆雞的計謀。
程大人讓各方陳述案情。陳述過后,程大人不再問話,一拍驚堂木,命人把賴清遠拖出去打,賴清遠高喊:“大人,小的無罪,為何要打小人?”
程大人早就看穿了賴清遠的軟弱,知道他是個軟柿子,便不再言語,搖著扇子,捻著胡須,喝起了茶水。幾板子之后,賴清遠便招認反書事件是自己策劃的。
賴清遠也被處以杖一百、流二千里的刑罰。
簡老板因為與此事無關,被當堂釋放。衙役陳捕頭、趙班頭公事公辦并無不妥,不予處罰。
程大人目視前方,對著堂下問道:“文登縣令陳大人何在?”
坐在一旁的陳縣令趕緊跑到案前,躬身施禮,“大人,下官在。”陳縣令兩腿早已軟得像面條,全身篩糠一般不停地抖動。
“陳大人,你告秦巡檢十一罪,如今已審結兩罪。今天天色已晚,你看其他案子何時審理才好?”程大人和顏悅色地問道。
“大人,下官受了柏世鏞的蒙蔽,輕信了讒言,草率上告,有不察之罪。大人英明,弄清了事情原委,實乃朝廷之福,我文登百姓之福。下官愿意撤回告訴狀,不察之過任憑大人處罰,絕無怨言。”
“既然如此,此案已結。秦浩然聽判:秦浩然雖然私藏反書一事不成立,可是你身為朝廷命官,為人不機敏,處事不睿智,以至于諸事皆不周全,終致幾乎難以收場之后果。因此,不處罰不足以正風氣,不處罰不足以服眾心。按大清律當撤職查辦;巡撫周大人念你多年衷心體國,決定從輕處罰,準你留職續(xù)用。反書當場燒毀,以絕后患?!?p> 秦巡檢急忙跪下了,言道:“大人,下官懵懂無知,處事莽撞,大人處罰下官心服口服,只是萬萬不可燒書。此書雖多有錯訛之處,卻是首開完整地以紀年體研究孔圣人生平的先河,更多有石破天驚之言,是孔圣人考據(jù)的重大貢獻,非歷經(jīng)數(shù)十年心血不可得。萬望大人保留此書,傳諸后世,或為儒家千年盛事。懇請大人成全?!?p> “秦浩然,你好糊涂!你是要書還是要官?”程大人厲聲說道。
“大人,圣人言: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對下官來說,榮辱是生,儒學是義;下官愿意為儒學舍棄榮辱。大人只要把書留下,下官任由大人懲處,絕無半點怨言。”
程大人呵斥道:“你,你竟如此不知好歹。在你眼里本官燒書難道是辱沒圣人不成?此書明顯是小人假托圣人之名,胡編濫造,借以揚自己之名;更有罪人將反言寫在書上,借書之名傳播;今又有奸人利用此書誣陷大清官員。此書乃不祥之物,如果任其存在,朝廷安危何在?”程大人一拍驚堂木喝問:衙役何在?還不動手?
“大人,萬萬不可呀!”秦巡檢死命地磕著頭。
衙役端來火盆,把書扔了進去。秦巡檢撲了過去,手伸到火里搶書。書搶了出來,可是火呼呼地燒著,秦巡檢不停地用手撲打著火,火撲滅了,只剩了書脊還有些殘余。
秦巡檢的一只手被嚴重燒傷,變成了黑乎乎的模樣。秦巡檢跪在地上,拿著殘余的書脊低聲抽泣著。眾人無不為之動容。
衙役過來,把秦巡檢拖了出去。
程大人回過神來,一拍驚堂木,高聲喝道:“文登縣令陳景楠何在?”
陳縣令急急出班應道:“大人,下官在。”
“陳景楠,你身為一縣之長,雖然為政還算勤勉,卻遇事不察,處事不明,任由師爺顛倒黑白,險釀成大錯。為儆效尤,本官將上奏朝廷,年度考評將你列為末等,你服也不服?”
“大人,下官心服口服。”
程大人站了起來,言道:“趙大人何在?”
趙大人健步走到堂前施禮,言道:“程大人,本官在此?!?p> 程大人抱拳還禮,言道:“趙大人、諸位大人,巡臺周大人讓我轉告各位,眼下正是多事之秋,威海又是海防重地,拱衛(wèi)著京畿的安全,諸位務必勤勉公務,善待百姓,不使外強有可乘之機。周大人還讓本官叮囑各位,師夷長技方可自強,振我國人精神方可抵御外侮。萬望各位善加體會大人之言。”
眾官員齊聲應道:“周大人之言下官當謹記。”
“曲文魁何在?”
“大人,草民在?!鼻目谠鹤永锫牭胶白约?,趕緊到了堂上。
程大人朗聲言道:“周大人勉勵你要振興實業(yè),報效國家。”
“草民謹記大人教誨。”曲文魁高聲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