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都洛陽,前隋大業(yè)元年三月,開始動用大批民力,營建東都洛陽,至次年正月峻工,前后歷時僅十個月。
高宗顯慶六年定洛陽為東都,武后光宅元年改東都為神都。
圣人即位,也頗為重視東都,甚至每年都會有一定時間在東都處理朝事。甚至朝廷的三省六部,在東都都有分司。
比如徐義所在的左金吾衛(wèi),主衙就在京師長安,徐義所謂的主東都事,也就是相當于在東都的分司主官。
東都由宮城、皇城、郭城、含嘉倉城和西苑組成。郭城以洛河為界,分南北兩部分,洛河以南稱洛南里坊區(qū),洛河以北稱洛北里坊區(qū),為百官府第和百姓居住地。
城內(nèi)街道縱橫,里坊毗鄰。里坊東西南北各廣三百步,內(nèi)有十字街,四面坊墻居中開門。
洛陽城里有北市、西市和南市。南市以經(jīng)營日常商品為主,在三個市中規(guī)模最大,最繁華時商戶有三四千家。
各類重要商品如金、銀、珠寶、瓷器、皮毛、絲綢等從各地匯集到南市,再從這里發(fā)送到各地乃至西域、海外。
多扯幾句,畢竟接下來徐義就要在這里融入大盛這個時代了。
東都是真正的大城,雖然不至于跟長安媲美,但在大盛,除了長安無城可比。
城墻是真正的磚墻,徐義駐足在城門外,多少有點土鱉的感覺了。
雄偉,高大,從平坦的官道上過來,一下子出現(xiàn),確實讓人有點震撼。
“可是徐朗將?”
還想多發(fā)一陣愣,想一想是不是有什么詩句能憋出來,或者背出來······咱也在這繁華盛世的大城面前裝一回。
結果,被以圓球一般的老頭打斷了。
看向自己,問的也應該是自己。
“正是小子,不知道老人家······”
“不敢,老奴是下人,不敢應這老人家。接到二郎的信函,老奴這些天就一直候著?!?p> “徐家郎君,先進城吧,老奴帶你去宅子看看。主人讓你先休息,待后日再過府一敘。”
老頭說話沒頭沒尾的。不過徐義大概明白了一點,就是這老頭是某家的管事,接到了某人的來信,這些天就一直在定鼎門這邊等著。
他怎么知道自己會從定鼎門進城?
這還是臨時決定的。徐清以為,崔刺史給置辦了宅子,肯定是富貴人家的大宅子······多少有點自作多情了。
所以,就應該從定鼎門進城。
會不會是崔家?估計是,這里面還涉及到小嬌娘的事,徐義不自然的看了看鶯娘。
“老人家可是崔叔······”
“哦呦,看我這腦子······小郎君果然聰慧。老奴確實是崔家人,是上一輩二郎家的管家?!?p> 兩個二郎。
“將主,是致仕的刑部侍郎,崔刺史二叔······”
徐清低聲提醒,圓乎乎的老頭也沒介意,只是笑著······好像這老頭一直在笑。
進城是要下馬的,城門官似乎還跟徐義笑了一下,不知道感覺對不對,徐義也回了一笑······比那城門官小魂多了。
“小郎君,新宅子在擇善坊······東都沒長安城大,好一點的宅子都有主了,再有就是些逼仄的宅子。”
從徐朗將,到徐家郎君,再到小郎君,從城外進城沒幾步遠,就過了一個城門洞,這老人的稱呼親熱度上升了不止五級。
徐清呀,可得好好學,跟人家學。你看人家,就這樣不落痕跡的把關系拉近了,把你放小輩上,你還感激。
順便鼓吹一下主人的辛苦······
“義哥兒的宅子,是珪郎專門跟二郎說的,多次反復叮囑。”
“挺好的宅子,寬敞。若不是二郎喜好清靜,都有心跟義哥兒換一下。明義坊的宅子離南市遠了點······”
你看看,已經(jīng)變成義哥兒了,越來越親近了。關鍵是,徐義居然沒知覺,就跟本該如此一樣。
心里就想著宅子了,哪有多出來的心思想其他。
“這宅子在寧王手里,寧王憨厚,十壇金麥釀,寧王終于舍得轉手了。這不,就成了義哥兒的宅子了?!?p> “也是緣分,這宅子原本就姓徐,是本朝開國公,英國公徐績,曾被太宗賜姓李績的的宅子······”
老頭還說什么,徐義一點都沒聽進去,這腦袋嗡嗡的。
什么鬼?自己來東都的宅子,居然原來是徐家的······
徐義看了看徐清和凌風子,不確定崔家是不是已經(jīng)清楚了自己的底細。
崔家知曉,也就意味著李煒知道,那孫思邈什么瘡科傳承,就全部是謊言了。
能力怎么樣無所謂,關鍵是公明殿跟自己一起編織的這個謊言······
在這點上,公明殿跟徐義是一致的,絕不可能泄露。一旦泄露,徐義或許有手藝在可活,而公明殿卻是萬劫不復。
那崔家又會怎樣知曉呢?
按鶯娘所說,這三年他師父一直在追殺那伙盜匪,崔珪就是刺史,也不可能將秦州的風吹草動都明了了。
緊張會讓人失去思考的能力。
徐清和凌風子比徐義還緊張,甚至凌云和徐風、徐云幾個都有點戒備了??峙露加行恼鄯?,回公明殿吃散伙飯去。
至于鶯娘,也只是眼睛亮了一下······小蘿莉以為這是徐義的本意吧?
徐義突然有點想通了。
如果真的是崔家調(diào)查清楚了,絕不會讓官家在閑聊時把這些講出來······
“勞煩二叔翁了,小子情何以堪!”
“哪里?怎么會?都是自家人?!?p> 老頭說著,還回頭看了一眼徐義,那笑容幾乎跟崔珪的一樣。
徐義放心了,都放心了,剛才的凝重瞬間就跨了。
不過,這也太巧合了吧?
你看呀,后世關于徐世績的演義,他就是個道士,偏偏自己現(xiàn)在的出身就真成了道士。
劉老漢臨死前那一句:越來越像英公了,肯定不會是無的放矢,最起碼徐義的眉眼肯定跟徐世績有那么點相似。
再想想,徐世績一生謹慎,凡是朝堂有爭端,他一律靠后,概不摻和。偏偏徐義也一直堅持著茍著活的原則。
真的是細思極恐,徐義越像,這身上就冒冷汗。
后世傳聞,徐世績、徐茂公那是跟諸葛亮、劉伯溫相提并論,能掐會算,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能人。
偏偏徐義是真的后知五百年一千年。
不能想了,汗毛受不了,要飛了。
說不定那徐茂公就是個老道,死前搞了個什么陣,硬是讓徐義穿越千年的時空,來為他的家族復興的······
好怕,細思極恐的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