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

召喚之大皇帝陛下

第六十九章 糧道被劫

召喚之大皇帝陛下 暗中一縷曙光 3473 2020-10-31 09:43:47

  這一場大戰(zhàn)下來,還贏得如此漂亮,牛皋自然也是興奮得很,不過他卻是不敢在李靖面前表現的太過得意,進入帳中便大步走到了李靖跟前,恭謹的行禮道。

  “過足癮了?”

  聽到牛皋的見禮,李靖將目光從書上移到牛皋的身上,嘴角一挑露出了絲笑意,調侃道。

  “嘿嘿,沒呢,副帥!

  這遼軍實在是太不經打了些,他奶奶滴,一點都不過癮!”

  牛皋生性就有些混不吝,聽道李靖出言調侃,登時便樂了起來,砸吧了下嘴吧,露出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說道。

  “哈哈,你這混漢,得了便宜還賣乖!罷了,本帥也懶得跟你計較,人呢?”李靖早就從探馬處得知了整個戰(zhàn)場經過,自然無需再問,而是笑罵一句問道。

  “回副帥,人已押到了帳外!”

  牛皋憨歸憨,在大事上向來是不含糊的,聽了李靖的話,臉上的嬉笑神情立馬收斂起來,正顏抱拳回道。

  “帶上來罷!”

  李靖不動聲色地看了牛皋一眼,對其的表現甚為滿意,便吩咐了一句道。

  “喏!”牛皋恭敬地應了聲諾,轉身大步走到大帳口處,喝道:“把那廝押上來!”

  “給我跪下!”

  聽到牛皋下令,早已在帳外等候多時的驍果軍軍士連忙拖拽著五花大綁的耶律楚材進了帳中,將其重重的按到在地上。

  “你就是耶律楚材?”

  李靖饒有興致地打量了耶律楚材一番之后,淡淡的問道。

  “哼!某就是耶律楚材,你等要殺便殺,休得多言!”

  耶律楚材被李靖看得心里發(fā)毛,又不愿服軟認輸,便梗著脖子嘶吼起來,聲音是不小,但一聽就是色厲內荏罷了。

  “哦?你骨頭倒是很硬???罷了,你既一心求死,本帥就成人之美,成全于你,來人拖下給我去砍了!”

  李靖看著色厲內茬的耶律楚材,又怎可能被他這點小伎倆瞞了過去,不過這耶律楚材對他來說也無甚大用,殺了也就殺了。

  是以便喝了一聲,自有帳外親衛(wèi)一擁而上,摁著耶律楚才便向帳外拖了去。

  “??!不,饒命啊,饒命啊……”

  耶律楚材不過就是佯裝個樣子,誰想到這周軍統(tǒng)帥真要殺了他,登時慌了神,哀嚎著求饒起來,然帳內自然沒有人為他這個敵人求情,牛皋更是不屑的冷哼一聲。

  “遼軍主力不日即到諸城,岳云你即刻傳令諸軍整軍備戰(zhàn),以迎遼軍!”

  處置了耶律楚材,李靖隨即肅聲向岳云命令道。

  “喏!”

  ……

  果然不出二日,遼國主力大軍便到了諸城之下。

  自遼國大軍抵達后,即列陣于周營地外的里許之地處,數十萬兵馬軍旗獵獵遮天蔽日,用意自然是要以盛大的兵勢動搖周軍的軍心,但周軍大營之中駐扎的都是朝廷十二衛(wèi)的百戰(zhàn)精銳自然不會將這等場面放在眼里。

  “撤軍五里,安營扎寨!”

  見自己的盛兵威壓之勢絲毫不起作用,耶律齊眉頭一皺,沉聲下令道。

  ……

  神武四年三月初九,

  李靖做在中軍大帳之中,手里拿著剛送來的戰(zhàn)報有些心思不孰。

  這段時間以來周軍連勝遼軍數場,但好運不可能總是眷顧他們,這不兩日間周軍的運糧隊就被遼軍劫了三次。

  因戰(zhàn)事起得突然,李靖揮軍諸城自是倉促得很,軍中糧秣輜重也不可能帶得充足,只能由主帥謝玄坐鎮(zhèn)大興府主持著糧秣輜重的調運。

  而周軍后勤輜重大營就設在了抱寒山大營中,抱寒山位于崇嶺余脈之處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有大將軍蘇定方親率左鷹揚衛(wèi)主力坐鎮(zhèn)抱寒山,自不虞遼軍的突襲。

  然則從抱寒山大營到諸城這一段二百余里的路可就沒那么好走了,其間地形復雜,既有高山丘陵、河流,又有密林荒原,能設伏的地兒實在是太多了些,兵力不足之下,縱使李靖再能也不可能做到處處設防。

  加之遼國大軍虎視眈眈,李靖也不敢派出過多的兵力去押運糧秣,如此一來,就給了遼軍趁火打劫的機會,就在昨日,又有一支運糧隊被遼軍給劫了個精光,押運的數千官兵力戰(zhàn)不敵,全軍覆沒!

  至于糧秣輜重李靖軍中還是有些的,支撐個十來日尚不成問題,可誰又知遼國大軍會在此盤亙多久?這么點糧草顯然是不夠用的。

  這糧草自是還得運,但怎么個運法可保證安全,至少不能平白便宜了遼軍,就成了李靖現在要解決的問題了。

  說到底還是兵力不足,倘若李靖手中能再多些兵馬的話,不但糧草的問題,就是面對遼軍主力也不用讓他這么憋屈的縮著了,直接打過去就是了。

  李靖早已仔細算過了雙方的實力對比,很清楚要拖住遼軍主力讓他們不敢妄動,最少也需要二十萬的兵力,而眼下大營中攏共也就十七萬多兵馬,僅僅勉強夠用罷了,換而言之李靖手中所握有的機動兵力根本就沒有多少。

  縱使全都派出去押運糧草,也未見得便能震懾住偷襲的遼軍,要知道昨日劫糧的遼騎可整整三萬人,區(qū)區(qū)數千運糧兵無異于狼入虎口。

  可是再難也得打,必須將前來劫糧的遼軍狠狠的教訓一番,才能保證運糧隊的安全,只是這仗該如何打就很有講究了,畢竟李靖根本不想與兵力雄厚的遼軍來個正面對決的。

  那就只能利用遼軍劫糧的心理設計出個圈套來,當然了要想誘使遼軍上鉤,也絕非容易的事情。

  為此李靖獨自一人在中軍大帳中苦思良久,法子想了一個又一個,卻都不敢言勝,畢竟手頭上可用的兵力不多,想要在遼軍的虎視眈眈之下,從大營中調太多的兵馬又不現實,看來只能兵行險著一回了。

  “來人!”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李靖深知這個道理,又對著沙盤推演了幾回后,猛的立起身來,高聲對帳外道。

  “末將在!”

  聽到李靖的呼喚,早已在帳外待命多時的岳云急忙走進大帳,抱拳行禮道

  “免了,昨日我軍又有一支運糧隊全軍覆沒,數千將士血染沙場,想畢你都知道了吧,本帥也就不多說了。

  喚你前來,便是要你率軍前去押運糧秣,怎么樣?可愿領命?”李靖虛抬了下手,目光炯炯的直視岳云肅然開口問道。

  “末將愿往!”

  聽道李靖的命令,雖然明知道此去有可能一去不復返,但仍然沒有絲毫猶豫的慨然應諾道。

  “好!不愧是鵬舉的兒子,本帥命你即刻率控鶴軍三千鐵騎趕往抱寒山大營,到了之后將此信交于蘇將軍!他自會對你有所交代,你盡管照做便是!”聽到岳云愿往,李靖的面容不由柔和了許多,將手中的密信遞給岳云說道。

  “末將領命!”

  岳云忙接過密信,抱拳行禮道。

  “你下去準備罷!”李靖見岳云都聽明白了,便擺手示意道。

  “喏!”

  ……

  就在周軍大營陷入沉睡之際是,遼軍大營卻是熱鬧非凡,一場慶功宴正進行著,盡管劫糧只是一場小勝仗,可對于連番受挫的遼軍來說,卻是個振奮士氣的好機會,耶律齊自是不會放過這等的機會,是以便下令大宴三軍。

  “報,大汗,周軍控鶴軍一部三千余騎兵已離開大營,正在向抱寒山方向趕去!”

  就在帳中熱鬧得不可開交之時,一名探馬匆匆而至,將周軍的動向報了出來,一時間滿場的喧囂聲頓時消失得的無影無蹤,所有將領都齊刷刷地落在了眉頭微皺的耶律齊的身上……

  “諸公對此怎么看?”

  耶律齊可不是等閑之輩,李靖能看清的事情,耶律齊同樣也能,所以他才敢放心的派出大隊兵馬去截斷李靖的糧道,欺負的便是李靖缺兵少將的窘迫。

  此時一聽李靖又派兵去運糧,登時便起了疑心,但卻并未說破,而后不緊不慢地開口問了一句道。

  “大汗,這有可能是周軍營中無糧心慌了,所以又派軍前去運糧!當然更有可能是其中有詐,明知道我們會劫糧還派軍去運糧,怕是周軍用心不良啊,還請大汗明鑒!”

  蕭國徽率軍連續(xù)三次成功的劫了周軍的糧秣,自然得了個天大大彩頭,但其并沒有驕傲自滿,依舊冷靜異常,是以思慮了一番才出聲向耶律齊進諫道。

  “嗯,蕭卿所言有理,周軍所來甚急其所攜帶之糧秣必然不多,急于運糧實屬必然之事,至于其中有詐…”耶律齊聽了蕭國徽的進言后徐徐說道。

  “大汗,不要聽蕭國徽那廝說什么有詐不有詐的,奴下愿率本部兵馬出擊,定將周軍絞殺當場!”

  出言的是遼國御前宿衛(wèi)軍副總管耶律保和

  “嗯!”

  耶律保和所部乃是遼國最精銳的騎兵部隊之一,號“憾山軍”,是遼國唯二的兩大重騎兵部隊之一。是以聽到耶律保和的請戰(zhàn),耶律信不可置否的嗯了一聲。

  “大汗!”

  見耶律齊半響沒有動靜,耶律保和不由急了,再次抱拳請命道。

  “本汗的看法與蕭卿一樣,在本汗看來周軍此番運糧是假,誘我軍出擊才是真,左右不過是伏兵之計罷了,卻也無什么稀奇可言!

  想那不知從那個旮旯縫里冒出來的李靖小兒縱使狡計百出,然其兵少將寡又能奈我何,本汗看其就是垂死掙扎罷了,他既然敢設伏與我,那本汗就把魚餌和漁翁一塊都給吃了!”

  耶律齊沒有理會耶律保和再次請戰(zhàn),而是神色激昂的說道。

  “大汗英明!”

  帳中諸將追隨耶律齊已久,對耶律齊的判斷向來信服的五體投地,是以一聽耶律齊所言,帳內諸將齊齊恭維道。

  “好!”

  見帳內眾將都已經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耶律齊霍然站了起來,面色肅然的道。

  “耶律保和!”

  “奴下在!”

  耶律保和一聽耶律齊頭一個就點自己的名字,登時便激動起來,趕緊躬身應諾道。

  “本汗令你率憾山軍為前鋒,埋伏于虎頭山一帶,待得周軍運糧隊至,便出兵拿下糧秣,得手后即刻向西北撤退,若有周國大軍來追不可戀戰(zhàn),可殺光運糧馬匹即行撤退,若是周軍緊追不放你可將其引進祁河原!”耶律齊揮著手,語氣略顯亢奮地下令道。

  “喏,奴下領命!”

  耶律保和聽了耶律齊的吩咐,自是興奮異常,趕緊應諾道。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