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初年,荒夷小鎮(zhèn),瑞雪初降。
這天正是臘月二十八,年集,通往小鎮(zhèn)的路上到處是稀稀拉拉的村民。
早早的,私塾里朗朗讀書聲也傳將出來。
教書先生衣著破舊,舊袍子里鼓鼓囊囊裹著一層一層單衣,光腳穿一雙麻鞋,下身只有一條單薄的褲子。
幸而房里點著火爐,看樣子一時半會也不能被凍死。
這次是本年收歲的授課,一般東家會一起聽聽,權(quán)作驗收的意思。儀式般講完,先生就可以拿到年俸回家了。
于是,在老者一番提問后,恭恭敬敬站立著的那個小童,正拉著長腔背誦著詩經(jīng):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站立的童子神態(tài)甚恭,語氣認真。
可能背誦的不太熟的緣故,每次背到豈曰無衣時聲音大而流暢,其他地方就幾乎變成喃喃自語了。
這段詞句反復(fù)吟誦無衣,恰恰童子身上的絲綢錦衣與師傅所著破衣有著鮮明對比,情形有些可笑。
老者背朝童子,似有所感,微皺雙眉,打斷童子。
“瑞安,這段贊美團結(jié)抗敵的情懷的詩句,你可還有什么疑問?”
那個童子絲毫沒有察覺無衣之窘,恭恭敬敬的說到,
“師傅,徒兒不懂的是,既然前秦國家團結(jié),紀律嚴明,為什么還是被漢朝所滅?我們漢朝反而百姓安居樂業(yè),更加繁榮呢?”
老者聽完,眉頭更加緊皺,這首《秦風(fēng).無衣》以復(fù)沓形式反復(fù)詠嘆的秦軍慷慨激昂的士氣,老者以前也多次給童子做過講解。
這次刻意提詞以作提醒,只要童子聽了稍稍答出團結(jié)的意思,老者就可以順意發(fā)揮,大講特講,完美的結(jié)束今年的授課。
這首詩在鄉(xiāng)下又是作為感謝別人贈衣的謝詞,顯然童子沒按套路出牌,口無遮攔問的問題跨越太大,遠遠的跑離老者本意了。
老者一年兢兢業(yè)業(yè)、每日提了個戒尺瞪大眼睛,自覺教的不錯。
年底想露一手博一博臉面,剛才大咧咧讓童子隨便背誦一段,準備來個瀟灑收尾,沒想到童子居然鬼使神差地背了這段。
老者知道童子熟練背誦的只有那么幾段,隨便一段都是手拿把掐的事情。就像是下象棋,順風(fēng)順?biāo)_了局,正躊躇滿志準備瀟灑拿下的一局,反而被出其不意將了一軍。
童子的父親是本地的縣令,上任一年有余,今日推卻事務(wù)特意在童子身后木椅上坐著聽先生講課。
聽得童子所問,恰是平時官場奉迎拍馬的詞句時,不由得身子前傾,手捻胡須,目光殷切望向先生,似乎沒有察覺老者無衣之窘?jīng)r,只是對童子這個問題甚為滿意。
先生一扭頭,余光看到縣令神態(tài),只得在內(nèi)心大大嘆上一口氣,走向桌子,拿起毛筆沾滿墨水,在鋪好的灞橋紙上大大的寫了一個秦字。說道,
“瑞安,你且看來”
先生所書這種紙是在現(xiàn)在紙張發(fā)明前的雛形,原料為大丨麻韌皮纖維,質(zhì)地粗糙,吸墨能力稍差,字寫完后會慢慢暈開。
即便如此,這紙也不是一般家庭能用的起的東西。
漸漸地,先生所書之字從瘦窄變得豐腴,有了神韻,顯然不是一日之功。
童子看著,神態(tài)平靜。
先生揮毫又寫一“漢”字,神態(tài)愜意地像是大熱天剛剛吃完一個雪糕般,瞇眼瞄著剛剛寫完尚未暈開瘦骨錚錚的“漢”字說,
“前秦,恰似現(xiàn)在的‘漢’字”
“而漢朝又如現(xiàn)在的‘秦’字,恰恰是前秦的刀鋒瘦金的改革,造就了現(xiàn)在漢朝的圓潤暢通,百姓才得以繁華安定呀!”
這個縣令不學(xué)無術(shù),官職本來就是靠裙帶關(guān)系來的。
平時只是聽說秦朝暴虐,漢朝恩澤,初時搖頭晃腦聽?wèi)虬愀惺苤娊?jīng)詞句韻律優(yōu)美,倒也似懂非懂。
現(xiàn)在兒子所問,頗有興趣,伸著耳朵聽先生繞口令般給兒子講前秦似漢,漢如前秦的,卻一句也沒有平時官場里有用的詞匯,覺得先生不像人們說的有學(xué)問。
絮絮叨叨一陣,似乎還要更久,心里極不耐煩,拂面的手上一緊,胡須拽掉了好幾根。
先生的八股文暢快地說了一半,忽聽得木椅嗤嗤幾聲,原縣令已不耐煩,作生氣狀拂袖而去。
先生似乎不吐不快,又像是在辯解似的拿了個結(jié)論,道,
“此所謂,秦墨漢暈......呀~?!?p> 童子依舊神情呆滯,其實他心早已飛到今天的市集去了。
“……”
先生見縣令絲毫沒有回頭之意,擔(dān)心自己明年的前程,也是愣愣的站著,神態(tài)同樣呆滯。
凄冷的寒風(fēng)嘴里嗚嗚叫著,從縣令沒關(guān)上的大門沖進來,用盡力氣也沒把他叫醒。
似乎過了很久,開著的門口腳步聲響起,原來仆人已將年俸送至。
先生心中生氣,看也不看,拿起仆人手里托著的粗布包袱,踩著寒冷倔強而去。
單薄而肥大的褲子在風(fēng)中吹的像一面旗幟抖個不停。
“咋不凍死你個狗ri的”
仆人陪著笑臉一直送到門外,看到先生拿著賞銀,連句謝謝的話都沒說,跳腳的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