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脾氣大的導演
過了好一會兒,顧觀瀾將人放開,慢條斯理地整理自己的衣服。
站起身來看也不看楚亦涵一眼,像是隨口一說,“別忘了我們的協(xié)議,做好你的本職工作就好,愛情這東西,你不該碰?!?p> 楚亦涵笑了,一笑似是漫天花開,“你想太多了,倒是你,做戲也就罷了,怎么還當真了。”
“這樣最好?!?p> 楚亦涵聳聳肩,并沒有否認,兩人的氣氛多了點說不清的尷尬意味。
之后,楚亦涵當真也是說到做到,將心思全部放在了自己的工作上面,還有照顧顧承懿的事情上面,對顧觀瀾的關心退回到了流于表面。
對于她的工作認真,紅姐自然是一百個放心。
看她的檔期還算是不錯,就給她接了一部戲份很少的戲當個客串。
楚亦涵想也沒想就接了。
說來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這一個客串不是在本市,竟然是要去兩個小時車程的K市。
去了之后,楚亦涵才算是真切地明白,什么叫環(huán)境艱苦。
這是一部文藝片,屬于那種叫好不叫座的那種,而且還是跟連續(xù)拿下三屆最佳導演獎的王錚王導搭戲。
跟他的名聲相對應的是他的苛刻程度,一個鏡頭可以反復拍個幾十次,一直到拍出他想要的鏡頭為止。
曾經(jīng)就聽說過他為了一個哭戲,硬生生跟一個女明星耗了一天,足足重拍了三十五次才過了。
不過也正是因為他足夠吹毛求疵,這才能夠讓一直不被人看好的文藝片重新出現(xiàn)在大屏幕上。
這一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追夢的少年。
少年從小苦練鋼琴,在十四歲那年榮獲了青少年鋼琴比賽第一名的大獎,但是之后就像是耗盡了所有的力氣一般,他的鋼琴的聲音越來越奇怪。
他失去了創(chuàng)作的靈感,靈感枯竭之后的他異常煩躁,動不動就發(fā)脾氣,甚至于在一次的個人獨秀場上坐在鋼琴面前,抬起的手卻始終沒有放下。
他失去了從小就夢想著的鋼琴,那個時候開始他就陷入了抑郁之中,直到被一個小提琴的聲音喚醒。
看完劇本,楚亦涵閉上眼睛,似乎還能想象的出來,那個失去了鋼琴夢想的少年是怎么樣一步步走向深淵,又是怎么樣跟著自己的隊友從深淵之中爬上來。
“追夢啊?!背嗪哉Z,她曾經(jīng)的夢想是什么的?
恍惚之間,楚亦涵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了,心里空蕩蕩的,似乎有什么一直被她忽略的東西要重新出現(xiàn)。
因為最近跟顧觀瀾的事情,楚亦涵當真是沒有怎么好好休息過。
很快她就靠在車窗上,慢慢地閉上了眼睛。
“我們亦涵以后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媽媽,我想成為一個像媽媽一樣的人?!?p> “傻孩子,媽媽希望你日后平安喜樂,幸福一生,其他的媽媽什么都不想,媽媽最大的心愿啊,就是你能夠做你想做的事情,不需要瞻前顧后,只管去做就好?!?p> 楚亦涵一瞬間有些恍惚,她確實已經(jīng)好久沒有見過她的媽媽,即便是在夢中,她也想努力多看兩眼,想要再次深深記在心里。
“你是什么樣的人,就看你日后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亦涵,媽媽不可能永遠陪在你身邊,你必須要長大?!?p> 畫面飛速切換,短短的幾分鐘時間像是看完了自己的前半生一般。
楚亦涵的心臟猛的一顫,大口喘著粗氣,似乎還有些沒有回過神來,捂著心臟的位置,楚亦涵默默閉上眼睛。
眼睛的位置濕漉漉的,想必是哭了。
“亦涵亦涵,快醒醒,已經(jīng)已經(jīng)到劇組了,趕緊收拾收拾吧?!?p> 這里因為畢竟偏僻,所謂的酒店也不過就是一個落腳點,自然不能奢求里面的東西都多好,甚至于就連熱水都要看時間供應。
楚亦涵倒是沒有在意,她的戲份最多拍個兩天就能拍完,她要拍的是那個少年回憶的小時候的媽媽。
只有四個畫面,一個是她陪著他彈鋼琴的,一個是她因為工作不順利而沖著自己的兒子大喊大叫。
還有就是她抱著少年不顧一切去醫(yī)院,最后就是她躺在病床上慢慢閉上眼睛。
這幾個畫面并不是非常重要,在少年的之中只占據(jù)了一小部分,在拍攝開始之前楚亦涵一直認為這幾幕并不是很難。
但是等真的拍攝的時候,現(xiàn)實卻是狠狠地打了她一巴掌。
“你到底會不會演戲,要是不會就趁早走,別浪費我們的時間,讓你哭你看你哭的這個是什么樣子,哭喪啊,知不知道什么叫絕望又帶著不舍?”
“你這是眼睛抽羊癲瘋嗎,還有你,手抖的像個算盤,你怎么不去看骨科,我看是需要打鋼筋固定?!?p> 總而言之,這個導演脾氣是真大,管你什么咖位,到了他手上,拍的不好就是要被罵。
一場戲拍了一天,楚亦涵抱著一個孩子已經(jīng)在一條路上來來回回走了三四十遍,得到的是王導越來越大的聲音。
“不拍了,拍的都是什么垃圾?!?p> 耗費了一天的時間,楚亦涵已經(jīng)被磨得一點脾氣都沒有了。
說好的兩天就能結束所有的拍攝,按照現(xiàn)在的進度來看,一個星期能磨完就不錯了。
楚亦涵的助理張岑小聲湊到她面前,“我感覺你拍的已經(jīng)很好了啊,情緒什么的都上來了,真不知道王導是不是雞蛋里挑骨頭?!?p> “王導是出了門的認真,恐怕是我真的不合格,我再跟人對會戲找找感覺?!?p> 而且,王導罵人罵的狠,那也真的是點到了點子上面。
楚亦涵跟人對戲,慢慢地也能找到感覺,第二天一連拍了十條,王導才大發(fā)慈悲地揮手,“過了,準備下一條?!?p> 四個畫面,除了第一個場景比較簡單之外,其他的幾個場景都帶著情緒的高度的爆發(fā)和收斂。
尤其是最后一幕去世的時候的鏡頭,更是她整個情緒的爆發(fā)點。
有對兒子的擔心和怨恨,有對自己解脫的開懷,同時也有對未來的遺憾和可惜。
種種的矛盾需要同時爆發(fā)出來。
就是這一場戲,光是眼神這一個小鏡頭就重新來過四十次,最后等拍完楚亦涵甚至一度不知道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