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太子王明的大力支持,閻應(yīng)元立即開始組織九江城中的工匠,根據(jù)這最終審定的的圖紙,進行鋼弩的研發(fā)。
在王明安排此事下去后,卻同知蔡確興沖沖地跑來稟報,經(jīng)過近十來天的制作,王明設(shè)計的拋石機,終于研制成功了。
王明大喜,立即前去參觀。
他看到,那門已制好的投石機,吊桿長約6米,下端的平衡重錘,約為5噸左右,差不多是歐洲大型投石機的四分之一大小,倒是與自己的圖紙頗為相似。
此時,蔡確已命人將一枚六十斤重的碩大震天雷搬來,準(zhǔn)備好好地演示一番給太子看。
幾個輔兵手忙腳亂地扳動絞盤,放下吊桿,復(fù)將那枚碩大滾圓的震天雷裝上,便立即引燃了火繩。
引線快速地燃燒,閃著紅色火頭的四十公斤重的碩大震天雷,帶著沉悶的嘯音,向著三百步外的一片廢棄房屋飛去。
“砰!”
一聲震聾耳朵的爆炸聲里,大團明黃色火焰,伴隨著濃烈的白霧一同閃現(xiàn),強烈的氣浪與沖擊波,將震天雷附近的大批廢棄房屋,炸了個四分五裂,殘磚碎瓦有如紙片般呈環(huán)狀四處掀飛,在地上留了一個直徑達五米多的巨大深坑!
“很好!效果非常棒!就依此物,再造個七八十架!那六十斤重的巨型震天雷,亦要多多配備,保證能足量使用。”王明感受到腳底猶有的微微震顫,一臉激動地向蔡確下令。
蔡確滿心歡喜,拱手回道;“在下謹遵太子都督令!”
拋石機研制成功,讓王明心下十分喜悅,他知道,現(xiàn)在只要這鋼弩研制成功,自己所料想的手下軍兵,便可初步成型了。
因為研發(fā)鋼弩關(guān)系建軍根本,意義十分重大,王明自己,亦是時時加以關(guān)注,不時催問進度,跟進研發(fā)效果。
功夫不負苦心人,在經(jīng)過了十五六天的鉆研與調(diào)試后,九江城中的鐵匠在多次試驗后,終于成功地試制出了第一把,按王明所畫圖紙制成的鋼弩。
此弩一成,負責(zé)此事的閻應(yīng)元,亦是長出了一口氣。
他親攜此弩,來到九江城官署中,鄭重地交到了王明手里。
接過這手感頗佳,制作精良,光滑精致,閃耀著上好鋼鐵那銀灰色澤的鋼弩,一臉欣喜的王明,心下卻是莫名感慨。
自己不過是畫出圖紙,這研制鋼弩的主要工作,基本皆是由閻應(yīng)元來完成,此人能在兩周多的時間里,就成功造出此物,由此可見,手中有優(yōu)秀人才是多么地重要。
他看到,這鋼弩的弓板,用精鋼鉚釘固定在另一塊做成平底“u”形的精鋼板上,u形鐵板緊緊地夾住鋼制彎臂上,并用鋼銷貫穿鉚牢。
而這鋼弩的弩臂,由寸五厚寸八大的硬木做成,極為堅硬致密,外面另刷了一層清漆,防水性能亦是極佳。
整個弓弩臂細致光滑,每個轉(zhuǎn)角全以圓弧過渡。弩臂上平面開有三條三分半寬的箭槽,前下端裝了個鋼鐙,用以踩腳拉弦。
在弩臂上前端和中后部箭槽下,則是從側(cè)邊各挖了一個五分大一寸長的方孔,孔內(nèi)緊緊壓入打磨成長方體的吸鐵石。弩臂最前端裝了精鋼片做成的準(zhǔn)星,后部豎立一塊中間開槽的厚鋼片和可以升降的精鋼彈片,彈片上方,開了個約一分大的缺口,作為望山。
弩臂后部而在彎下手把的前方,則裝有彈力鋼制懸扣,這個地方也稱為懸刀,是扣發(fā)弩機的地方,上方則露出精鋼制成的卡簧。懸刀的弩臂側(cè)邊還有個鎖,只要撥上鎖就扣不動懸刀,從而防止誤發(fā)走火,十分安全又實用。
而在兩尺四長的弓弦中部,則是緊夾在一塊前面方形與弩臂同寬,后部成弧形并伸出弩臂兩旁各一寸作拉手的弦托上。
弦托前方也釘了一塊極富彈性的壓箭薄鋼片,可以牢牢地壓住裝入槽中的箭桿。掛上弦拉開弓后,只要扣動板機鉤子就能射出弓弩臂槽中的一到五支鋼鏃弩箭。
這鋼弩中,皆是由上好精鋼制成的機件,整體配合得緊密平整,卻又十分靈活,并打磨得光滑油亮,沒有半點碦手。
這鋼弩的弓弦,則是用多股牛筋與絲線絞合而成,長二尺八,徑粗近三分,兩端綁扎在兩個鋼環(huán)處。
上弦時,只要將鋼環(huán)稍用些力套到弓板兩端的圓管上,就完成了上弦動作,十分方便。
王明試了一下,整個鋼弩掛上弦后,弓寬二尺九,弩臂長二尺,而鋼弩全重只有十來斤,實在是輕便又實用。
王明更注意到,這整個鋼弩,尤其是弩弦,特別用油脂反復(fù)浸潤過,摸上去十分滑膩。這樣做的目的,則是確保鋼弩能有效防水,從而在大雨中也可以順利使用。
對于這架鋼弩,王明心下已是十分滿意。
雖然這個明末年代的加工工藝,純粹的手七制作,遠不能與現(xiàn)代社會相媲美,個別地方亦顯粗糙,但能最終順利打造出來,王明心下已是十分滿意。
王明接下來,開始試射一番。
他用腳踩著鋼蹬,拉開弩弦,然后裝上鋼鏃箭,平托弩臂,將望山與準(zhǔn)星對齊一線,瞄準(zhǔn)目標(biāo),一扣懸刀,嗖的一聲輕響,鋼鏃箭有如一道流光激射而出,奪的一聲悶響,牢牢射中的一百來步外的靶跺邊緣,穿透了外面的薄鐵皮,復(fù)還射入極深。
效果相當(dāng)不錯。
雖然這弩箭的射擊精度與威力,遠不能與火銃相比,但能達到這個效果,王明心下,已是十分歡喜。
因為,這樣的效果,已足以保證作戰(zhàn)使用了。
到了接戰(zhàn)之時,能夠諸多弩兵一齊密集攢射的話,以絕對的數(shù)量優(yōu)勢取勝,那即使精度稍低,也完全可以接受。
“閻贊畫做得不錯,初次打造,就能有這般效果,孤已十分滿意了?!?p> 王明一臉笑容地對閻應(yīng)元說道:“現(xiàn)在拋石機已制作大半,且將剩余的物料,全部用于打制這樣的弩機,至于在使用中有何問題,以后再慢慢改進。若是相關(guān)物料不夠,孤再從九江府庫中劃拔銀錢給你去采買,決不會耽擱你等制造進度。”
見王明這般說辭,閻應(yīng)元臉上滿是喜悅之情:“太子都督,但請放心。您交待的事情,在下一定全力辦好。只不過,大人可曾想過,要給此弩取個甚名?”
王明一臉微笑,昂頭答道:“此弩甚是強勁,當(dāng)是獲勝之利器也,這樣吧,孤就給它取個好名字,常勝弩!”
“好!好個常勝弩,這般名字,倒是端的威風(fēng)!”閻應(yīng)元連聲大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