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新朝的領(lǐng)導(dǎo)班子
新朝成立了,王莽終于可以大展拳腳,依靠金匱符命,高祖劉邦給王莽安排了一份詳細(xì)的領(lǐng)導(dǎo)班子。
你看得沒錯,王莽不是自己選撥的高層官員,他在新朝成立之初,并沒有立馬打造一支高效的,團結(jié)成一股繩的隊伍,他全盤接受了漢高祖劉邦的人事安排。
劉邦對王莽是真好??!不僅把自己打下的大漢江山拱手讓位于他,還苦心積慮的幫他考察了干部,任職崗位都擬得一清二楚。
讓我們來仔細(xì)看一下這份清單:
皇帝:王莽(這個沒得選)。
太子:王臨(這個差不多也沒得選,長子王宇死于”呂寬狗血案”,次子王獲因殺奴自殺于下野封地,三子王安因兩個哥哥的非正常死亡而被嚇瘋,剩下的就只有王臨,這些是正妻所生,小妾所生還有王匡和王興)。
三公:大司馬甄邯,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
四輔:國師劉歆,太師王舜,國將哀章,太傅平晏。
四將:更始將軍甄豐,衛(wèi)將軍王興,前將軍王盛,立國將軍孫建。
這份名單除皇帝和太子外共11人,這11人就組成了新朝的領(lǐng)導(dǎo)班子,其中有些人是跑龍?zhí)椎模行┤藚s來不及大戲開場,就早早的領(lǐng)了盒飯,下面對這11人做一個大概的介紹。
大司馬甄邯,是連相三代帝王的大司徒孔光的女婿,甄豐的親弟弟。甄家兩兄弟應(yīng)該是王莽最早的班底,是在王莽入仕不久就建立了很深的交情。在王莽初次出任大司馬時,就不停的提拔甄邯,以此向孔光釋放善意。后專權(quán),遇到彈核的奏拆,王莽很少直接出面,都是將想法告訴甄邯,再由甄邯轉(zhuǎn)交孔光上奏。之前哥哥甄豐的仕途走得更順些,王莽“安漢公”時,甄豐即為四輔之一的少傅。兩兄弟為了王莽的皇位上下奔走,立下了漢馬功勞,劉邦在天之靈看在眼里,建國元年,甄邯被任命為大司馬,封承新公,為三公之首。
大司徒王尋,是王莽的同宗,但應(yīng)該不是至親的關(guān)系,至少出五福。他是靠跟著王莽的軍隊腳步走上來的,王莽在軍隊上每上一步,就提他一步頂自己的缺,他被任命為司徒,封章新公。
大司空王邑是王莽五叔前大司馬王商的次子,在封建朝代,只有長子才能成襲爵位,因此作為王商的次子,很早就和王莽一起在社會上打拼。對于王莽政權(quán)來說,王邑可謂是根正苗紅。血緣紐帶和政治斗爭的殘酷性使他和王莽始終有著十分親密的聯(lián)系。尤其是在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軍的過程中,王邑戰(zhàn)功顯赫。從小就是王莽的小跟班,對王莽忠心耿耿。始建國元年,王莽登上皇位后,王邑被任命為大司空,封為龍新公。
大國師劉歆,這可是正宗的劉氏宗親,他們的友情起于王莽任黃門郎時,是王莽真正的知己。劉歆就像一個軍師,在王莽的背后默默的出謀劃策,作為劉氏宗親,心甘情愿的讓王莽取代大漢。王莽登上皇位后,即封劉歆為大國師,嘉新公,成為萬人敬仰的四輔之一。劉歆的兒子劉疊被封為伊休侯。后來,劉歆的女兒劉愔嫁給了王莽的兒子、太子王臨。至此,作為臣子,王莽給了他所有的榮光,劉歆可謂是位極人臣,再也無法升遷了。
太師王舜,王莽堂叔前大司馬王音長子,王莽堂弟,父死,襲爵為安陽侯。哀帝死,王莽執(zhí)政,為車騎將軍,迎立平帝,遷太保。王莽居攝,為太傅、左輔。王莽稱帝,自己向太皇太后王政君求璽未得,后王舜遵王莽命見王政君才求到玉璽,持之予王莽。官至太師,封安新公,為莽四輔之一。從小就與王莽兄弟情深,可惜沒陪王莽走到最后,新莽始建國三年(11年)病死。
大國將哀章,廣漢梓潼人,新朝成立前的太學(xué)生,靠著政治投機一步登天,走到了這一個位置?!敖饏T”就是哀章發(fā)現(xiàn)并上交朝庭的,“金匱”事件也讓他成為了天選之人。盛名之下的哀章并沒有被王莽所看重,新朝之初,哀章依《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被任命為國將,封美新公,成為位屬上公的四輔之一。資歷的短淺,從未為官的經(jīng)歷,都使他不可能對王莽的改制有什么貢獻(xiàn),不太富有的背景使他的行為“頗不清”。這說明,一時的投機成功,并不表示著永久的幸運,不久他就被王莽所疏遠(yuǎn)。
太傅平晏,王莽親信,負(fù)責(zé)掌管機密。以長樂少府起家,與劉歆、孔永、孫遷共治明堂辟雍,有功,各獎千戶。平帝元始五年封侯,始建國元年封為就新公、太傅,為莽新四輔之一,后被免去官職,病死。
更始將軍甄豐,作為最早跟隨王莽的老人,曾經(jīng)身居少傅高位,冒著殺頭的危險,在王莽身邊鞍前馬后,順利的把王莽扶上了皇位,所圖的可不是這個職位,現(xiàn)在這職位連弟弟甄邯都不如,這是明顯的貶官,雖被封為廣新公,位列四將之首,兒子甄尋封侍中京兆大尹、茂德侯,仍不能平息他心中的怨恨,這也為他后面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衛(wèi)將軍王興,這是一個幸運兒,不知是為了增強符命的可信度,還是什么其他的原因,本是一個閑居的城門令史,沒有什么作為,更不會有什么能力。慶幸的是,他的名字被哀章稀里糊涂地寫進了符命,他也騰云駕霧般地變成了新朝的新貴。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是哪位祖宗的墳頭上冒出來了青煙,讓他直插云霄,占大便宜了。他被王莽任命為衛(wèi)將軍,封為奉新公。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王莽還把自己的長孫女王妨嫁給了他。雖然王妨父親王宇早在“狗血案”中被處死,自己的小家庭在王家達(dá)不到最尊貴,但不管怎樣也是當(dāng)朝皇上的長孫公主,王莽應(yīng)該還是對王興很器重。卑微的出身和無知的頭腦使他不可能躋身于王莽政權(quán)的核心圈內(nèi),他也不可能對王莽政權(quán)有所幫助,只能是一個政治的遺棄物。
前將軍王盛,另一個幸運兒,和王興一樣,被王莽政權(quán)任命為前將軍封為崇新公。之前,他只是一個引車賣漿者,甚至連一個引車賣漿者都不如,只是靠賣餅為生。但上天既然掉下來了餡餅,免去了他的勞作之苦,王盛自然是喜出望外。但他也同樣不懂政治,只能是行尸走肉,也就更談不上有什么建樹了。唯一令王莽感到安慰的是,他對王莽政權(quán)忠心耿耿,屬于死忠那一類。
立國將軍孫建,字子夏,始建國元年被任命為立國將軍,封為成新公。和王莽政權(quán)中的其他人物相比,孫建仕途順利,一帆風(fēng)順,哀帝時就已經(jīng)嶄露頭腳,是一位難得的干才。王莽新政時期,孫建在鏟除劉氏殘余勢力、對外作戰(zhàn)等方面都建立了不少功勛,深受王莽喜愛??上觳患倌?,孫建在天鳳二年死去,使王莽深以為憾。這應(yīng)該算是新朝少有的將才,可惜天不與新朝便,早早的收走了所有大殺器。
你會發(fā)現(xiàn)這份名單當(dāng)中王氏子弟并不是特別多,只有三位,王尋,王舜和王邑,而且這三位本就身居高位。真正的幸運兒是哀章,王興和王盛,他們都是靠“金匱”走上的仕途。
哀章是玩政治投機才飛黃騰達(dá)的,在常安學(xué)習(xí)時,他看見王莽居位攝政,看穿了王莽想稱帝的內(nèi)心想法,投其所好,制造了兩個銅柜,將杜撰的“天帝行璽金匱圖”和“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裝入其中,除了點明上天讓王莽承襲天下外,還寫明王莽的大臣應(yīng)該是誰,而且這個家伙趁機還把自己的姓名也塞在里面,共十一人,連將來的官職都寫得明明白白。壓上身家性命,賭了一把大小,提著腦袋幫王莽吆喝。
這個銅柜成為了王莽登上皇位的最好法理依據(jù),自然而然里面寫的什么就是什么,高祖都讓你當(dāng)皇帝了,其他的還不給他老人家面子,哀章就這樣靠政治投機的小把戲爬到了人生的巔峰。
從種種跡象表明,“金匱”是哀章一手炮制,但從甄豐的遭遇來看,哀章是王莽的工具也說不定,當(dāng)初甄豐的勢頭,以及甄家兩兄弟的權(quán)勢,哀章就算編,也斷不會將甄豐降一級,以當(dāng)初一個太學(xué)生對朝堂的觀察,當(dāng)然是誰位高權(quán)重就寫誰呢,這樣把甄豐弄下去,情理上有些講不通。
一朝天子一朝臣,有新人笑,那就得有舊人哭。公元9年正月,貶漢諸侯王三十二人為公,王子侯百八十一人為子,四裔稱王者皆更為侯。公元10年二月(新莽始建國二年),廢漢諸侯王公者為民,劉氏特權(quán)階層被取消一切特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