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英
落英不會忘記,玉露將她和一個小內(nèi)侍領(lǐng)到沈筠面前時,她的笑有多么云淡風(fēng)輕。
當(dāng)然,彼時的她,根本不知道那樣的笑容,可以被一個這樣的詞,形容得如此貼切。
玉露走后,她問她:“你叫什么?”聲音也是溫雅平和。
“請娘子賜名?!?p> 這是規(guī)矩,仆婢的名字,都是新主賜的。
彼時,她望著窗角的一片修竹,幾枝桃花,淡淡道:“那便叫落英吧?!敝笥謱δ莻€小內(nèi)侍說:“那你,便叫培竹吧?!?p> 原本以為,她和驪姬是一路人,奴仆變了主上,倒比旁人還會拿架子,誰知,她竟永遠(yuǎn)那樣客客氣氣,清淡平和。不僅從不主動攪和進(jìn)別人的是非,便是別人有心拉她下水,她也總能避重就輕,全身而退。
所以東宮才越來越喜歡到竹舍來吧,哪怕什么也不做,只與她閑坐片刻,也是愉悅的。
雖說曾有好長一段時間,他們都說是因著許良娣的緣故,縵娘子才能得東宮寵愛,可她冷眼旁觀許久,就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她那樣一個人,根本不需要借別人的光,自己就已足夠霞明玉映了。
后來的事,也慢慢證明了這一點(diǎn)。
她原本覺得,跟著這樣一個主上,便是沒有什么遠(yuǎn)大的前程可言,也是人生一件幸事,然而晉陽君的出現(xiàn),將一切徹底改變了。
那日,他找到她,輕描淡寫地說:“本君找你來,也沒什么大事,就是想讓你幫本君看顧著縵娘子,將她與東宮再一起的情況報告給本君,然后再依本君的吩咐行事。”
落英自然嚴(yán)辭拒絕,其實(shí)她也不知道自己當(dāng)時是哪里來的勇氣。
晉陽君卻冷笑著,扔給她一截頭發(fā),道:“本君可以隨時取你弟妹一截頭發(fā),就可隨時取他們的首級。做與不做,你自己掂量?!?p> 驚得她不知如何回答。
此時卻聽他又道:“放心,不是叫你干什么傷天害理的事,不過是適時地說些話,透露些消息,或者傳遞點(diǎn)東西而已?!?p> 她不得已,只得應(yīng)了下來。
于是,第一次,她適時地在太子妃面前,將縵娘子落水的真像說了出來,這倒還像是在幫她。
第二次,她在上元節(jié)將高啟年接沈奉儀出宮的消息透露給他們,這似乎也沒什么。
第三次,她將沈承徽給東宮做的歲寒香方抄出一張給他們,好像也不傷大雅。
還有,就是讓她制造他單獨(dú)見沈筠的機(jī)會,以及讓她將沈筠見了趙雍后吐血的事,添油加醋地告訴東宮等等這些小事。
她以為,這些都不算害他們。
可東宮被圍時,沈筠最后說的話,卻一語驚醒夢中人。
她這才明白了,為何數(shù)年之前,沈筠忽然將所制之香及制香器具一并燒了,從此只佩香花。
海棠
夜涼如水。
蕭琮獨(dú)自踱到竹舍,卻見院中一個宮婢,正坐在廊下剝著鮮筍,身旁挑著一盞風(fēng)燈,或明或滅。
蕭琮走了過去。
那宮婢聽到腳步聲,抬頭見是皇帝,忙俯身稽首道:“參見陛下?!?p> 蕭琮道:“你是何人?”
那宮婢道:“小人原先是貴妃娘娘院中負(fù)責(zé)灑掃的宮婢海棠?!?p> “那為何在此?”
“陛下和諸位娘娘遷宮時,奴婢自請留下,在此處灑掃?!?p> “那你可知,此處曾住過何人?”
“是...辰妃殿下?!?p> 蕭琮聞言,蹲下身,冷冷道:“那你究竟,是何目的?!?p> 這些年,所有人都知道,只要能跟辰妃扯上點(diǎn)關(guān)系,必能從皇帝那里得點(diǎn)好處,此前,蕭琮還對他們有求必應(yīng),今日卻忽然像是厭倦了一般,眼中只剩寒光。
賤人,你不該,在她的地方,擾她的清凈。
那海棠感到他的威壓氣勢,將頭埋得更低,有些惶恐地道:“辰妃殿下曾對小人有恩,故而小人自愿留守竹舍?!?p> 蕭琮皺了皺眉,又看了一眼她身邊尚未剝完的鮮筍,這才恍然大悟道:“哦,你就是那個剝筍子的小丫鬟?”
“是?!?p> 蕭琮這才緩和了語氣,起身對她道:“起來吧。”
“謝陛下?!?p> 蕭琮不再理她,只回想著靈犀曾與他說過的話,慢慢踱到屋中。
“我算是明白了,她為何那樣愛吃,卻總也長不胖,不過賞人銀錢這樣的小事,也要拐這樣大的一個彎,費(fèi)那么些心思,真是...”
他微笑著,走到她妝奩前坐下,手指拂過她的梳篦上纏繞著的幾根斷發(fā),又打開她的妝奩,里面卻掉出一段白綾,他拾起白綾,喃喃道:“不是你自己說的嗎,若我要你好好活著,你便再艱難,也盡力撐下去?!?p> 一面說,又一面打開了妝奩的暗格,卻見里面只有一根玉發(fā)簪,一本戶籍冊頁,一個小小紙卷,一枚他親自為她篆的“卿卿”私章,和一些從前他寫給她的書信紙箋。
他打開那個紙卷,是自己在上面題過字的杏花圖,他撫著她題寫的那首詞,沉默良久。
之后,又打開那個戶籍冊頁,忽見里面飄出一張紙片,拾起一看,上面赫然寫著:生當(dāng)復(fù)來歸,死當(dāng)長相思。
蕭琮不禁哽咽道:“卿卿,卿卿,你怎么還不回來,上窮碧落下黃泉,我要到哪里才能再找到你...”
言畢以袖掩面,泣涕如雨。
待他哭過一回,出來對海棠道:“過幾日,永樂公主就回京了,朕想把這里賜給她做公主府,你跟朕回皇宮,去蒹葭殿守著吧?!?p> 海棠跪拜道:“是?!?p> 海棠沒有想到,自己真的還能再見到辰妃殿下。
可她卻那樣病弱,不過三四年,就真的在陛下懷中逝去了。
她知道,這一次,是死別,因此又自請回到竹舍灑掃,不久就聽說,陛下追封了辰妃沈氏為文德皇后,卻不舍得立即將她葬入驪山帝陵,只將她的棺槨暫寄于京郊的太妃妃陵中,便于祭拜。
在那之后,皇帝偶爾也會到竹舍中來坐坐,只是彼時,院中的紅綾布已都摘下了。
他知道,她不會再回來了。
直至多年后,他病重時,才囑咐太子,要在他身死后,將文德皇后遷入帝陵,隨葬左右。
此所謂:生同衾,死同穴。
那時,她一邊剝著筍子,一邊聽身邊的小丫鬟神往道:“良使,文德皇后到底是怎樣一個女子,能得我們英明神武的陛下如此厚愛?!?p> 她聞言,只是笑笑,并不答話。
靜宜
“咳咳咳...”
內(nèi)室傳來的咳喘之聲,將李靜宜從半夢半醒中驚醒,她連忙從熏籠旁坐了起來,進(jìn)來查看,卻見皇帝正一手撐起身子,一手撫心,咳喘不止。她連忙過來將他扶住,又不住用手撫著他的背。
蕭琮咳過一陣,終于長舒了口氣,靠在床頭閉上眼,過了片刻才道:“這些日子,辛苦梓潼了?!?p> 靜宜勉力笑道:“陛下說的哪里話,這是妾身應(yīng)盡之責(zé)?!?p> 蕭琮睜開眼,盯著頭頂?shù)尼?,過了半晌,才幽幽道:“靜宜,去把他們都叫進(jìn)來吧?!?p> 李靜宜眼圈一紅,嘴唇動了動,似乎是想說什么,但看了看皇帝已然花白的頭發(fā),最終還是只道了一聲:“是?!?p> 彼時自皇后之下,貴妃趙悅、太子蕭笠、長樂公主蕭雅福、永樂公主宋靈犀、陳留君蕭棠以及諸皇子皇女,并一眾大臣已在他榻前跪了一地。
蕭琮又是一陣咳喘,緩了許久,才用極微弱的聲音道:“儲君仁孝,朕之后,可繼立為帝,諸卿當(dāng)盡心輔佐?!?p> “臣(妾)等遵旨?!北娙撕瑴I稽首,大家心里都清楚,皇帝大限已到。
蕭琮又交代了一些事,便揮手讓他們都退下了,只留下雅福和蕭棠在旁。
蕭琮撫著蕭棠同樣細(xì)軟的發(fā)絲,喃喃道:“思君,你母親的苦心,你現(xiàn)在可都知曉了?”
蕭棠哽咽不能言,只不住點(diǎn)頭。
他便又對雅福道:“良辰,行宮里,你母親種的的那顆葡萄樹,今年結(jié)了多少果子?”
雅福含淚道:“好多呢,姑父說,今年可以釀不少葡萄酒了?!?p> 蕭琮微微一笑,便也揮手讓他們走了。
不多時,靜宜進(jìn)來,扶他躺下,又坐在他塌邊。
蕭琮見她眼睛紅紅的,便伸手握住她的手道:“梓潼不必傷心,人事已盡,但聽天命而已,況朕此生,自問無愧無悔,如今天命至,倒也坦然?!?p> 靜宜聞言,忍不住又落下淚來。
無愧無悔,卻有憾。
阿嫚是他的青梅竹馬,不能相攜到白首,至于卿卿,那是他的意難平。
那自己呢?
對,自己不過是他的發(fā)妻,他敬她重她,卻不愛她。
她不是沒有恨過,沒有怨過,也不是沒有人明里暗里挑唆她對她們下手,可她李家,四世三公,教導(dǎo)子女,為首一條從來都是:光明磊落。因此,那些下三濫的手段,她不屑。
不過許嫚的死,她一早便覺得不對,但卻不敢置喙,因?yàn)榕乱馃恚伦詈笏B那一點(diǎn)敬重也不再給她,所以只能眼睜睜看著她去了,看著他日日強(qiáng)忍傷痛,自己卻再也無能為力。
她有悔,悔的是沒能替他護(hù)住他的白月光。
其實(shí)在第一眼見到那個彼時還被稱為“縵姬”的女子時,她是自以為了然的,東宮是個長情的人,因此即便明知獻(xiàn)上這個女子的人居心叵測,還是將她帶了回來。于是她想,也無妨,就看看你能耍出什么花樣,我只冷眼幫東宮盯住你罷了。
可后來,她才發(fā)現(xiàn),自己和東宮,彼時都錯得離譜。
這個女子,看似柔弱更勝許嫚,性子卻倔強(qiáng)堅(jiān)定,相處得多了,越發(fā)覺得她清冷高貴,遺世獨(dú)立。
所以彼時的東宮,才一日日淪陷于她的品性才華吧。只嘆他初時未必知曉自己漸漸不同的心境,還當(dāng)是在緬懷故人呢。
可她這個旁觀者卻很清楚,單看他在她落水病危時的焦急之態(tài),她便知道,他對她,早已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了。
她感嘆,傷懷,不甘,落寞,最后卻還是暗暗對自己說,那便做好他的妻子,替他守護(hù)好他所愛之人吧,不為別人,單為成全自己這一點(diǎn)不足為外人道的癡心。
她忘不了,在她初嫁時,戰(zhàn)戰(zhàn)兢兢走下鑾駕后,那個穿著繁復(fù)禮服,卻依舊給人清冷孤絕之感的少年,還有他唇邊那一抹溫和的笑意,和伸向她的那支修長有力的手。
“卿卿,”皇帝的一聲囈語,又將她的思緒拉回,她反握住他的手,聽他喃喃道:“對不起...讓你...等得太久了......”
是夜,帝崩,謚“圣睿明恭仁孝皇帝”,葬于驪山帝陵
佑和元年,追謚文德皇后沈氏為“孝仁文德皇后”,遷葬帝陵
佑和十五年,嫡太后李氏崩,謚“孝仁端肅元皇后”,隨葬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