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自己的家,呵!自己還真沒家。
好像自從父母分開后……自己就……已經(jīng)沒了家。
還記得那時候媽媽說:你去了他們家,就是他們家的人了,以后要好好聽話,要勤快些,這樣才會招人喜歡。
剛開始的時候,吳芳還不以為然,她覺得自己是父母的孩子,就應該和父母一起生活才對。
那時候的吳芳就沒有想過要離開父母,在她的心里,父母的家就是自己的家,有父母在,才有家。
可慢慢的,她發(fā)現(xiàn)好像不是這樣的。
也許媽媽說的才是對的。
因為她去爸爸那里,爸爸不喜歡她,趕她離開。
雖然吳芳一直都知道爸爸不喜歡自己,可她還是對爸爸抱著希望的,因為她一直在努力,希望得到爸爸的認可,她也一直都很乖,可她怎么都沒想到……
不管家變成什么樣子,他都還是那樣隨性而為,照著自己的脾氣來,從來就不看看這個家已經(jīng)被他弄成什么樣了。
好好的一個家,徹徹底底的被他給弄散了,可他還是一點都不在乎,可能在他的心里就只有他自己吧!
吳芳怎么都想不明白?怎么會有這樣的人存在?明明自己都很在乎他們的,為什么就沒有人在乎一下自己呢?
明明都是親人啊,最親最親的人,為什么……為什么要弄成這樣?
媽媽也是。
每次自己受了委屈和媽媽講的時候,媽媽總會讓自己忍,總會讓自己退一步。
媽媽總說:你是小輩,得讓著他們,他們是老人,不管怎么說?你都得尊重他們,你忍一忍,沒什么事,你看我這不是幾十年都忍過來了嗎?
媽媽甚至還拿她以前的生活來與自己比較。
媽媽說:我那時候比你現(xiàn)在可慘多了。
你看看你現(xiàn)在,有吃有穿的,人家又沒餓著你,你說你還有什么不滿意的?
再說說我那會兒,我在生你的時候,想喝口雞湯都是那么的難。
家里明明喂了幾只雞,說的好好的,在我生你的時候吃,可結果呢?
你奶奶硬是要等著來客人時招待客人才吃。
等到好不容易來了客人,你奶奶抓只雞,讓你爺爺宰了。
等到雞肉煮熟,你奶奶全部端到桌上招待客人去,最后就只給我舀了一碗清湯,里面只有一兩坨肉。
我在月子里,你奶奶從來都不讓我上桌。
你看看你,你生孩子的時候,人家可是讓你在桌上吃的。
你呀,就別不滿意了,你這種日子是我想都想不來的。
若是你實在覺得不好,那你也可以到我那里去,到時候讓你奶奶另外給你找一個。
吳芳剛開始聽媽媽說這些話,沒有覺得有什么,畢竟她也知道媽媽過得苦。
可是后來慢慢的時間長了,媽媽每次見到自己都會說一遍她的那些過往,然后拿自己與她比較,吳芳心里就難免會覺得不舒服。
吳芳每次去媽媽那里,她都能夠很明顯的感覺得到,在那個家里,自己只是一個客人。
吳芳心里也很清楚,她想要融入進去是真的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