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廷執(zhí)自知惹了大禍,早早地來到祠堂,跪在門外。他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在腳踝上,雙目微閉,手扶于膝,身體微微地顫抖著。
丁廷武遠遠地看著二哥的背影,心里暗自發(fā)怵。他瞄著祠堂里翹頭案上供奉著的金鬯和環(huán)首刀,心里拿定主意:若是看著苗頭不對,尋機偷了金鬯和環(huán)首刀翻墻逃了便是。
剛才回家,丁廷武已悄悄把馬拴在墻外。他四下看了看,將平時練力的搗谷石搬起來,移到墻邊。自從有了石碾后,家里的搗谷石就閑置下來,石錘也不知去向。搗谷石是一塊花崗巖的大石頭,丁廷武舉它十分順手,邊緣已經被抓舉練力時磨得十分光滑。
丁周氏換上了深色襦裙,從前院過來,正好看見丁廷武搬搗谷石到墻邊。她喚了聲兒子的名字,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還要離家?“
“沒有!這幾天沒舉沒練,渾身癢癢的?!岸⊥⑽溲陲椫Φ馈?p> “那你哪兒放不好,非擱在墻根兒。你爹若是下板子,方便你踩了上墻……娘說的沒錯吧!“
“娘!“丁廷武湊上前去,陪著笑,央求道:“一會兒我爹若是取了板子,娘可一定攔著點兒。爹那脾氣,不能頂著來。我出去躲兩天,等爹氣兒順了,我再回。我也是怕氣著爹?!?p> “看把你孝順的!“丁周氏抬手支起小兒子的胳膊,重新將丁廷武腋下的衣帶系了一下。她虎著臉,教訓道:“娘才不攔著,打你就對了。老老實實在家呆著,哪兒都不許去?!?p> “好!我聽娘的!“丁廷武賣乖耍寶地哄著娘?!澳膬憾疾蝗??!?p> “就長一張好嘴?!岸≈苁显僖惭b不下去,心痛地捧起丁廷武的臉?!白屇锟纯矗鲩T這么多天,怎么就不托人往家里捎個信兒?這兵荒馬亂的,外頭咋就那么好?“
母子倆說著話,還沒等丁周氏繞到正題,言學梅來了。丁周氏一眼就看穿了她的心思,懷里抱著丁國欽,那是她的倚仗。丁周氏心里犯難,在祠堂門外見面,笑還是不笑是問題,甚至打不打招呼都是問題。近不妥當,遠則失禮。她正要開口,丁永一也到了。
丁永一身著玄色,氣度莊重。他走路挺直,目不斜視來到丁家祠堂。所有人已等在祠堂門外。全家人神情肅穆,身上衣服均為交領右衽。言學梅低頭看了看身上一襲大紅的旗袍,自己都覺得格格不入。
丁永一穩(wěn)步走向祠堂,在進門前他停了下來,再次整理衣容。就在丁永一抬起腿,準備進入祠堂的時候,章禹利連滾帶爬地跑過來。
“不好啦!不好啦!一伙子人,打上門來了?!罢掠砝@惶失措地道:“好多人,手里還拿著家伙。“
丁廷武本就琢磨著找機會溜走。“我倒要看看,誰這么大膽子!“他佯裝大怒,挽起袖管,轉身便要直奔前院。
“站住!“丁永一像身后長了眼睛一樣,他的聲音不怒而威。丁永一緩緩轉過身,心里已猜到了幾分。
“是……是討債的?!罢掠砝麌肃榈?。
丁永一哼了一聲,嘴角彎起一陣嘲諷的冷笑。誰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老二,你先起來。事已至此,有什么事以后再說?!岸∮酪宦曇艉途彛趾喍痰囟诙⊥⑽?,“不得妄動!“隨后,帶著兩個兒子走向前院。
丁周氏低聲對言學梅,“先回房里去,別嚇到孩子?!?p> 丁周氏留在最后,悄悄塞給章禹利一小包東西和一張字條,交待他按照上面書寫,快去辦些待客的食材和給兒媳章禹蓮的補品。章禹利接在手里掂了掂,里面似乎是鐲子之類的物件。
丁周氏跟在父子三人的后面來到前院,眼見院子里滿滿的人,已經將丁永一父子三人圍在中間。她先將言學梅母子送進屋,之后挑了簾子進了二兒媳婦章禹蓮的房。
接生婆尹嬸來到主家,已經先領章禹蓮給本宅的灶王爺上了香,并焚了一張印有催生娘娘神像的催生符。
她扶著章禹蓮坐在盆上,盆里鋪著打柔的麥谷草,還有一把用滾水煮過的秫秸蔑刀。
章禹蓮是第一胎,生產很是辛苦。她發(fā)髻零亂,滿頭大汗,將襻膊咬在牙間,忍住不發(fā)出痛苦的呻吟。
丁周氏趕緊上前幫忙,一手盡力托著章禹蓮的腰,另一只手取了毛巾,輕輕擦去她額上的汗水。女人生孩子,如同在鬼門關打個轉。章禹蓮口不能言,只能輕輕地搖搖著,忍痛示意自己沒事。
膠澳地區(qū)生兒育女是大喜之事,故稱懷孕為“得喜“,或是“有喜了“。得喜之后,一般家里都會注重孕婦的營養(yǎng),想吃的盡量讓吃到??墒钦掠砩彂言兄?,丁家遇胡家霸營,日子一天不如一天。這幾個月以來,章禹蓮執(zhí)意隨著丁家人一起同吃。現在她受驚早產,家里連挑紅的棗都沒備下,還得打發(fā)章禹利現去置辦。丁周氏心中的凄苦夾著愧疚,勉強給兒媳擠出個安慰的笑容來,同時密切留意院里發(fā)生的一切。
丁家院子里亂轟轟的,擠滿了前來討債的人。大部分是茶農,也有青島村行街的商戶。
丁永一來到一位老者面前,施了一禮。
“老查叔,您也來了?!?p> 老查叔是位貧苦茶農,家住在茶澗廟附近的小石頭屋子。他衣衫襤褸,溝壑縱橫的臉上盡顯難色,他道:“不能不來呀!大裳茶,全家十幾口子人等著吃飯呢。我們查家和你們丁家可不是一年兩年的關系,而是幾代人的交情。你們丁家沒搬到青島口之前,我們查家的樹就專供你們丁家。一家十幾口人,白天黑夜小心伺候著這些茶樹,只為了來春能順利采擷上幾片嫩嫩的頂尖,換些銀兩活家糊口討生活,可是……“
裕興百貨王掌柜站在老查叔的身邊,也道:“是??!大裳茶,你們家收茶,要的是一芽一葉,別說對夾葉,就是一芽二葉都不收。我?guī)е镉嬤M山收茶,賺的都是辛苦錢啊。有人出高價收我的茶,我是二話不說就給回了。我們一簍一簍地把茶葉往你們丁家送,已經兩年了,這帳該結了。給你們丁家墊了這么久,我可是把身家性命都押上了呀!現在德國人打進來了,行街上的商戶躲的躲逃的逃,這逃命也得用銀子啊……“
這時,一個人從后面擠上前來,推開老查叔,粗聲大氣地道:“能不能還,給個準信兒。聽說你們家大兒媳從京城回來了,帶回來不少銀子。馬車就停在外面,可別想騙我們?!?p> 外圍又擠進來兩個人。一個揚聲道:“還?我看未必,怕是要逃往京城吧。要不是咱們趕來,是不是就跑啦?“走在最后的人手里揚著一張借據,三步兩步搶到最前面,手中的借據幾乎要蓋到丁永一的臉上,“看看這字據,已經兩年整三年頭兒。這么久,到底是還還是不還?“
院里的茶農茶商大都與丁家交往多年,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再難也有情分在。聽到這樣話,都交頭接耳地議論著這些生面孔是誰,也有的在私底下相互傾吐著自己的為難之處。
丁廷武哪里受得了丁家被這般侮辱。他一聲悶哼沖上去,一手一個,提起對方的衣襟,雙臂較力,兩個人幾乎被提得雙腳離地。
“廷武!住手!“丁永一喝道。
阻止已經來不及了。只見丁廷武怒目圓瞪,雙手暴展,兩人頓時跌了出去。
丁廷武怒道:“敢辱我丁家,找打!“
“欠錢不還,還打人!“一個人倒在地上,嗓門雖大,人已怯了三分。
丁廷執(zhí)上前作揖,替三弟陪著不是,伸手將二人扶了起來。
丁永一看了二人一眼,想到早上老衙門發(fā)生的事,心里跟明鏡似的。胡家已經算準了時機,落井下石,釜底抽薪,無非是要置丁家于死地。現已經避無可避,只能小心應對。
“恕丁永一教子無方,諸位受驚。給各位鄉(xiāng)親賠罪了?!?p> 他向大家作了個羅圈揖,人群安靜了許多。
丁永一不慍不火地對其中一人道:“這二位面生得很。每年收茶我都跟著進山,山里的茶農、行街上的商家和茶親,大多是相識的。怎么從來沒見過各位?“
“沒見過又怎樣?“那人躲著丁廷武的眼神,手里招展著借據,“人沒見過,就可以不認帳了嗎?借字在此,還錢!“
“可否將您手中的借字與我一看?“
“看看看,隨便看!“那人不耐煩地把借據遞了過來,“你可看仔細了。上面可還有你們家的字號呢?!?p> 一聽“字號“二字,在場的大部分人就都明白了,這些人絕非茶行之人。他口中的“字號“,就是指衿枽徽記。這徽記是膠澳丁家在茶行業(yè)中的特有標識,經常在交易單據上使用。
借據做為一種重要的借款契據,從唐代就有相關的騙術。借錢時用特制的烏賊墨寫下借條,時間長了以后,墨跡便會消失。借出去的錢,沒有了借據,就成了潑出去的水。另外一種就是偽造借據,比如銀票,一旦冒領就會造成重大損失。因此,許多商家、銀號就使用了暗語和暗記,有的為防偽還設計了微雕章,這些絕密外人很難知道。
丁家的防偽暗記就是衿枽徽記。這是一種與晉商票號相似的密押和水印防偽技術。丁氏先人專門設計了密押微雕,微雕章的內容是茶樹的一片葉子和衿服相組合的圖案,微雕雕刻的極為精細,非一般雕刻技術所能刻出來的,就算能仿制出來,也要耗費極大的物力,需要很高的雕刻水平才行。并且雕刻的過程中,故意刻錯了葉子的脈絡,即便是原雕者,也未必能再雕刻出與之前一模一樣的微雕章。
丁永一仔細看了看借字,沒有錯,是丁家的。
交領右衽的衿服為衿,茶樹的一片葉子為枽,茶的葉子與衿服組合構成了衿枽徽記。衿枽密押以特制的茶膏料泥為印,初為茶綠色,隨著歲月陳化,漸呈墨色。衿枽徽記的顏色色變,與時間對應,脈絡紋理的暗指金額。這些暗記之中,藏著只有丁家掌事大裳茶才能看懂的密語。
“敢問這張借字您是從哪里得到的?“丁永一問。
“怎么?“那人嚷道:“你還怕我偷來搶來的不成?這就是證據,趕快還錢!“
“借字是重要的憑證,多此一問,也是對茶親負責?!岸∮酪坏匾恍?,小心地把借據折疊起來。他不卑不亢地說:“從借字來看,并非你該所持。此據應該是丁家收購嶗山茶親袁敬安春茶所立?!?p> “大裳茶好記性?!澳侨藫P眉瞪眼,理直氣壯地道:“好,那我就告訴你。這張借字是你的茶戶抵給我的。那老袁頭兒在山里摔斷了腿,家里缺米少糧,老袁家小兒子到你家催債不成,被逼得沒辦法了,就我這里借了些。借可以,當然要有東西抵押。這不,就把此字抵給我了。“
丁永一聽了暗暗心驚,最擔心的狀況還是發(fā)生了。歲寒已近,等不及欠銀的農戶商家,就會以借字為抵押,換些現銀渡過難關。借字分散在茶農商家還好,如果集中起來,落入胡家手中,胡家就成了丁家最大的債主,就可以一舉吞掉丁家的產業(yè)。京城來的銀子若還在,欠債的茶親商戶多少還些,讓大家解燃眉之急,至少能緩些時日??扇缃?,老衙門訛去了丁家救命的銀子,德軍占領青島村,清軍不戰(zhàn)而退。在這人心惶惶之時,胡家利用收購丁家借字,唆使他人前來逼債。如此看來,丁家已難逃此劫。
丁廷武怒道:“京城送來了銀子不假,但已被老衙門的人已經訛去了!“
“老衙門訛去的是你們丁家的銀子,和我們有什么關系?“那人不依不饒地道:“我們要的是我們的銀子!這白紙黑字的寫著呢。總不能說你們丁家被老衙門訛去了銀子,讓我們去找老衙門要吧!“
丁廷武怒目而視,單刀直入地問:“那依你之見呢?“
“依我之見!若是沒銀子,那就……“那人哼了一聲,瞪著眼睛一字一頓地道:“破家還債!“
丁永一雖然最做了最壞的打算,但“破家還債“這四個字,還是讓他膽顫心驚。
就在節(jié)骨眼上,東廂房傳來一聲響亮的嬰兒啼哭。緊接著,屋里傳來尹嬸喜氣洋洋地報“大喜“的聲音。
嬰兒降生,俗稱“添喜“。根據生男生女的不同,有大喜和小喜之分,生男謂之大喜,生女謂之小喜。
產房里的丁周氏一聽“破家還債“四個字,如五雷轟頂一般。她心急如焚,一手抱起剛剛落草的孩子,一手幫尹嬸把產婦挪上床。丁周氏生怕外面僵了場面把話說死,來不及去端生化定心湯,連新生的孫兒都來不及看上幾眼,就趕緊送到章禹蓮身邊。情急之下,剛好看到那籃子剛剛煮好的喜蛋。她急中生智,再也顧不得許多,提著籃子出了東廂房的門。
她緊著步子來到院中,擋在丁永一身前,一邊滿臉喜氣地招呼著,“老二??!你當爹啦!快給大家發(fā)喜蛋!“一邊大聲吆喝,“武兒!杵在這兒干什么?挑紅去?!?p> 丁廷武不情愿地應了一聲,丟下帶頭鬧事的幾個人,取來早已備下的桃枝。按青島村的習俗,孕婦平安分娩后,家里要辦的第一件事是“挑紅“。一般是在大院的門上掛一塊紅布,用以告示街坊鄰居孩子已經平安降生。
正好,章禹利也提著大包小包地趕回來了。大家七手八腳地分著紅線,用紅線在桃枝系上剛剛買回來的蔥、紅棗和栗子。
“俺有侄子了,俺當叔嘍!“
丁廷武手腳麻利,大笑著用柳條編了弓箭,一并掛了出去。挑紅是齊魯之地懸弧設帨的遺風,弓箭只有生男孩才懸掛,以示軍戶之后尚武之風。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恭喜恭喜!“老查叔等幾位長者紛紛道賀。
“恭賀丁家喜添??!“
“賀大裳茶吉利聰明孫!“
“祝早日成家立業(yè)!“
桃枝上拴滿了蔥、棗、栗子和銅錢。桃諧逃,寓逃離災禍。蔥、棗、栗、錢,喻早日成家立業(yè),聰明多才。祝福的話不絕于耳,也有鄉(xiāng)親表達歉意。一般鄉(xiāng)鄰們見到“挑紅“之后,會主動到家里賀喜,俗稱“送湯米“或“看歡喜“。大家都不會空著手,大多會提著雞蛋及紅糖。
面對空著手表達歉意的鄉(xiāng)親,丁周氏笑咪咪地回,“來得巧不如來得好!今兒啊,諸位茶親都是無意間造訪,都聽到了俺孫子的哭聲,就都是給俺孫子踩生的貴人。別人家都是一個人給孩子踩生,俺孫子,是大家一起給踩生,這是多大的福分哪。大家都是貴人,都是俺丁家的貴人?!?p> 一聽這話,本是愁眉苦臉地來討債人,都眉開眼笑地高興起來,恭喜之聲不絕于耳。
“這是青島村的規(guī)矩吧!“一個帶著頭鬧事的討債人故意高聲道:“我們那兒,不叫踩生,叫猜生。第一個闖進產房的外姓人才叫猜生!“
丁廷武言語犀利,輕蔑地揚聲道:“不管踩生還是猜生,俺都聽說孩子長大后的性子會和這第一個人相似。俺還聽說,若是孩子的家人認為此人正派,就會受到歡迎,否則受到的就是冷遇?!?p> “你……“
“按青島村的規(guī)矩,就叫踩生。若是想猜生,你就闖個試試!“丁廷武拎著拳頭,凜然站在院中。
有好事者奚落道:“快些闖吧!屋里的定心湯,怕是還能搶上口熱的!“
定心湯是產后女人喝的。那人被氣得滿面通紅,卻不敢還嘴。
眾人哄笑,丁廷武也大笑起來。
院子里最高興的當數章老先生。女兒平安生產,且母子平安,章老先生樂得合不攏嘴。還是經大家提醒,才忙不迭地趕回家去,等著女婿到岳父家去報喜。大家打趣兒,按村里的老規(guī)矩,章老先生得親自烙十二個十二斤的餅,煮上幾百個紅皮雞蛋,再備上十斤紅糖。
章繼道醫(yī)道精湛,在處方用藥上,多以中草藥代替貴重藥物,盡量減輕病患者負擔。他近平民親貧困,不計酬金,貧者免收號金,贈醫(yī)送藥,鄉(xiāng)親皆尊稱為“章老先生“。村里人都知道章家徒四壁,唯有一排破藥柜子。章繼道提前送來謂之催生的喜蛋,已是免為其難。再讓他準備餅、蛋和十斤紅糖,則是有心無力了。
章老先生是個喜樂人,接著大家的調侃,滿臉是笑。他好好好地應著,心里惦記著丁國欽的病情,回家配藥去了。
剛才討債如疾風驟雨一般,經添喜這么一沖,氣氛立刻變得喜慶祥和起來。
丁周氏暗暗松了口氣。
那幾個帶頭鬧事的人,站在院子當中有些不知所措。丁廷執(zhí)送上紅通通的喜蛋,他們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丁周氏見了,從二兒子丁廷執(zhí)的手中取過喜蛋,抬手不輕不重地磕在站在前面的人的額頭上。
她微笑著,話里有話地道:“招呼不周,有蛋無茶。再怎么著,也是遇上了人人喜,得接著不是?“
青島村風俗,添喜之后,除了向產婦的娘家專門報喜,街坊便不再通報,挑紅就是添喜的標志。鄰居們見了就會帶著雞蛋紅糖之類的禮物前來道賀。主家向產婦的娘家報喜,或向本家長輩送喜面,路上遇上的人要送個紅雞蛋,這叫“人人喜“。
在丁家院遇上,說是“人人喜“雖然牽強,但也無不妥。
那人吃痛,一手捂著額頭,看了看碰碎的紅皮雞蛋,只好伸出手。丁周氏如法炮制,也拿起一個雞蛋向對面腦門輕輕敲去。身后的那人側頭閃開,只有硬著頭皮接了過去。另外一人倒是乖巧,見前兩個人接了,便帶著尷尬主動伸出手來。
眾人心知肚明三人的來歷,見到他們窘迫的樣子,都大笑起來。
“剛才俺在屋里,就聽有人在院兒里胡說,“丁周氏借著喜氣,半嗔半怒地道:“說俺丁家欠了銀子要跑?誰說的,給俺站出來?盡是沒影兒的事兒。常言道,千難萬難不離嶗山。德國人雖然打進來了,但誰愛走誰走,俺是不走。京城再好,有咱嶗山的山水好?京城再好,有咱前海沿兒的景好?要走啊,讓他們爺兒幾個走。俺舍得咱們的山水前海沿兒的景,還舍不得諸位鄉(xiāng)親們呢……“
丁周氏的話就像定心丸,眾人連連點頭稱是。
就在這時,震耳欲聾的炮聲從前海沿兒方向傳來。眾人被嚇了一跳,立刻有人抱著頭驚慌失措地趴在了地上。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