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遠(yuǎn)遁美文薈萃

第57章 吹盡狂沙始到金

遠(yuǎn)遁美文薈萃 遠(yuǎn)遁 17903 2020-10-11 10:11:48

  魯迅先生曾經(jīng)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中說道:“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彼^的“中國脊梁”,有餓死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有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也不改其樂的顏回;有降漢不降曹的關(guān)羽;有欲直搗黃龍,雖九死猶未悔的岳飛;有寧被滅十族而拒不為亂臣草擬即位詔書的方孝孺;有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有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譚嗣同;有為喚醒國民而只身蹈海的陳天華……在中唐時期,也曾有一位這樣的脊梁:他歷經(jīng)八朝,為官數(shù)任,為民造福無數(shù),曾被朝廷賜予紫袍、金魚袋,留下無數(shù)激勵后人的不朽詩篇,他是成語“司空見慣”的首吟者……他就是被白居易稱為“詩豪”的劉禹錫。

  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夏季。

  朗州武陵縣城南集市。

  劉禹錫時任朗州司馬。

  劉禹錫的夫人薛氏對丈夫說:“家中銅鏡經(jīng)年日久,鏡面磨損,如蒙厚漆一般。若今日市集中有鏡工,可令其重新打磨一番。”

  劉禹錫來到一個制鏡匠人的攤前。攤主一見是個官員模樣的人來問,汗涔涔的臉上立刻堆滿了殷勤,招呼道:“官人可是為娘子買銅鏡?小人這銅鏡所用之銅,產(chǎn)自九華山中,天生聽受高僧講經(jīng)說法,雖未經(jīng)開光,卻也滿含功德,置于家中,可保富貴平安,主子孫興旺,又能鎮(zhèn)宅驅(qū)邪,照除妖祟,再有小人獨特工藝制作,必令官人娘子歡心喜悅!”

  劉禹錫疑惑地問:“這位匠人,你方才一套言語,我看只有這些鏡子未有開光果是實情吧?”

  匠人一愣,問道:“官人何意?”

  劉禹錫拿起幾面銅鏡,遞到匠人面前?!澳憧?!這些銅鏡雖然裝飾精美,卻都未打磨光潤,影影綽綽,不能看清面目,豈非沒有‘開光’?如此昏鏡,要之何用?”

  匠人不急不惱,卻笑彎了腰,仿佛劉禹錫犯了十分滑稽的錯誤。劉禹錫略有慍色,再問道:“你倒說來,如此昏鏡,要之何用?刺史大人就在招屈亭上觀看,你若以次充好,定要將你拿問治罪!”

  如此一說,匠人趕忙收了笑容,上下打量了劉禹錫一番,恍然大悟道:“莫非您就是劉司馬?”

  劉禹錫一驚,還沒有來得及回答,匠人便接著道:“果然就是您了!唉,看不明白這昏鏡的奧妙,也難怪被貶到這窮鄉(xiāng)僻壤之地。這世間之人,有誰愿意承認(rèn)自己難看的?若是在明鏡中看見自己相貌有瑕疵,人們往往會遷怒于鏡子,人影在其中模糊不清,自然看不出有何瑕疵,人可盡情想象自己的美貌,豈不妙哉?我乃鬻鏡謀生之人,每日所售之中,明鏡十不足一,自當(dāng)多做昏鏡。

  劉禹錫一時無言以對。恰在此時,有幾名村婦也來買鏡。劉禹錫偷眼一看,那幾個人各執(zhí)一面昏鏡,搔首弄姿,欣賞完那看不清的想象中的美貌后,痛快地將昏鏡買走了。匠人不無得意地道:“您看,我沒說錯吧!光滑如水的鏡子,她們碰都不愿碰一下!”

  事后,劉禹錫作詩一首,命名曰《昏鏡詞》:

  昏鏡非美金,漠然喪其晶。

  陋容多自欺,謂若他鏡明。

  瑕疵自不見,妍態(tài)隨意生。

  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傾城。

  飾帶以紋繡,裝匣以瓊瑛。

  秦宮豈不重,非適乃為輕。

  最后一句的表面意思是說傳說秦始皇宮中有一面銅鏡,可以照見人心之善惡忠奸,所以王公大臣們都不喜歡。文字背后卻暗喻當(dāng)下。因為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前被封為“秦王”,這“秦宮”就是指太宗一朝。唐太宗以魏征為鏡,廣納雅言,終于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而當(dāng)今皇帝憲宗雖然常讀《貞觀政要》,標(biāo)榜以太宗為楷模,可實際上卻很難做到從諫如流,讓人才各盡其用。

  劉禹錫讓匠人將自己家中的污鏡磨光,之后又作了一首《磨鏡篇》:

  流塵翳明鏡,歲久看如漆。

  門前負(fù)局生,為我一磨拂。

  萍開綠池滿,暈盡金波溢。

  白日照空心,圓光走幽室。

  山神妖氣沮,野魅真形出。

  卻思未磨時,瓦礫來唐突。

  在中國歷史上,劉禹錫的心堪比明鏡。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朝堂上黨同伐異,相互攻訐,有小人出賣良心竊居高位的,有君子貶謫他鄉(xiāng)心灰意冷的,而劉禹錫始終守住一顆純潔的赤子之心,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友在難處如己在難處,友在榮時警其勿遭讒佞。他盼望了一生,也失望了一生;他失意了一生,卻堅守了一生。他留給華夏子孫的精神財富是永不磨滅的。

  劉禹錫于唐代宗大歷七年(公元772年)出生于蘇州嘉興縣嘉禾驛,一生歷經(jīng)代宗、德宗、順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八朝。他從小天資聰穎,少年時就表現(xiàn)出遠(yuǎn)勝同儕的絕世才華。有一次,他父親的同僚、時任淮南水陸運環(huán)衛(wèi)掾曹權(quán)德輿特意來他家試探劉禹錫的才學(xué)。

  劉禹錫的父親劉緒命人取來《毛詩》,交給劉禹錫。權(quán)德輿道:“禹錫賢侄,你自將《毛詩》打開,任翻一頁,選一首讀來?!?p>  劉禹錫信手翻來,讀道:

  嘒huì彼小星,三五在東。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維參與昴。肅肅宵征,抱衾與裯。寔命不猶!

  “原來是《小星》,”權(quán)德輿接著問,“賢侄可解此詩涵義?”

  劉禹錫答道:“此詩是一位小吏在披星戴月的勞碌之中所發(fā)出的哀怨之辭。詩中言道,他自己就像一顆光芒微弱的小星,在浩浩夜空中不為人知,但他日夜都在為官家奔走忙碌,無法留戀溫暖的被窩。他嘆息自己的命運真是與那些達(dá)官貴人們不同,命不一樣,活得也就不一樣啊!”

  權(quán)德輿微微點頭,“賢侄所言,甚合詩意。卻不知賢侄對此詩有何見解?”

  劉禹錫合上書,嘆惋道:“小子觀此詩,所感者有二。其一,小吏乃朝廷之基礎(chǔ),若無小吏日夜奔忙,則民情弗上達(dá)于天聽,圣意弗聞知于百姓。吏善則人謂朝廷善,吏毒則人謂朝廷毒,其任也重矣,當(dāng)榮之以冠服、祿之以食貨,治之以圣人之道。由此觀詩中小吏,怨情已孳,恐天下已不穩(wěn)矣;其二,《詩》皆作于先秦,彼時無科舉正途,無察考獎擢之法,為小吏者,晉身無門,勞累無度,恣怨橫生,豈無瀆職之為乎?由此觀之,圣朝大開科舉之門,功名爵位悉憑學(xué)問而自取之,使民情大悅,四海歸心,非盛世胸懷孰可為邪?方今天下戰(zhàn)亂初弭,正應(yīng)守律典以正科名,明察考以辨賢愚,則我圣朝中興再造,亦可期也!”

  劉禹錫當(dāng)時的年齡也就同如今的初中生差不多??墒沁@道題如果作為現(xiàn)在公務(wù)員考試的申論題,相信也未必有考生能答得像劉禹錫這樣完美。

  劉禹錫二十二歲登進(jìn)士及第。同年,通過博學(xué)鴻詞科考試。二十四歲時通過吏部拔萃科考試。在唐代,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先后通過這三輪考試,一片大好前途不言而喻地擺在劉禹錫面前。

  公元794年,劉禹錫受舅舅(華州刺史盧徵)之邀,前往華州作客。盧徵邀請當(dāng)?shù)孛鳛閯⒂礤a接風(fēng)。酒席宴前,劉禹錫作詩《華山歌》:

  洪壚作高山,元氣鼓其橐。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靈跡露指爪,殺氣見棱角。

  凡木不敢生,神仙聿來托。

  天資帝王宅,以我為關(guān)鑰。

  能令下國人,一見換神骨。

  高山固無限,如此方為岳。

  丈夫無特達(dá),雖貴猶碌碌。

  劉禹錫詠華山言志,立意絕不僅僅在于要令功勛如華山之高、富貴如華山之重,更在于立身如華山之恒久,使自己的品德與功績相匹配。傳說盧徵聞此詩后大病七日,病愈后如脫胎換骨一般,親自刻下一方“特達(dá)”印章,隨身攜帶,意以“高尚品格和出眾才干”自勵。這首詩也迅速在京城傳開,長安士林聞詩無不嘆服。

  當(dāng)時唐德宗執(zhí)政。唐德宗在位初期,朝中倒是有一番中興氣象??墒窃谒麍?zhí)政后期,他委任宦官為禁軍統(tǒng)帥,對藩鎮(zhèn)多事姑息,導(dǎo)致宦官同藩鎮(zhèn)相勾結(jié),朝廷權(quán)力逐漸萎縮。王叔文因擅長圍棋時任太子李誦的侍讀。為了振興大唐,王叔文不遺余力地延攬人才,只等太子即位后放手大干,整頓吏治。隨著劉禹錫的聲名日漸遠(yuǎn)播,他終于走進(jìn)了王叔文的視線中。

  柳宗元與劉禹錫同年登進(jìn)士第,他已先于劉禹錫被王叔文延攬。為了試探劉禹錫對朝局的看法和了解他的政治傾向,王叔文派柳宗元先去探探路。

  時逢平定建中之亂、奉迎德宗還朝的大唐功勛李晟物故(去世),百官至府吊唁,柳宗元與劉禹錫在靈堂外相遇,于是二人聊了起來。

  李晟庭院中立著一尊欹器。關(guān)于欹器的用途說法不一:有人說是計時用的,有人說是祭祀用的,有人說是盛酒用的,有人說是取水用的。但不論它怎么用,它的特點是空著的時候往一邊斜,裝了大半罐則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刂绷⑵饋恚b滿了則一個跟頭翻過去,給人以不能自滿、自滿就要翻跟頭的啟迪。

  柳宗元道:“不知太尉(指李晟)每日漫步庭中,見此欹器,心中作何感想?”

  劉禹錫略加沉思,慨然吟道:

  秦國功成思稅駕,晉臣名遂嘆危機。

  無因上蔡牽黃犬,愿作丹徒一布衣。

  ——《題欹器圖》

  柳宗元道:“兄臺此詩何解?”

  劉禹錫手撫欹器道:“李太尉功不可謂不高,然幾近于不克自全,是自古功臣之宿命也。當(dāng)年李斯輔佐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權(quán)傾朝野,正思車同軌、書同文、度同衡、錢同制之時,誰料遭趙高謀害,被夷滅三族。史傳李斯父子被押于獄中時,李斯回想一生經(jīng)歷,謂其子曰:‘吾欲與汝復(fù)牽黃犬,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父子抱頭痛哭。而東晉時劉毅少年起義,平滅諸桓,屢建奇功,然而一朝自滿,敗于盧循,于是功臣亦作逆謀,事敗身死。諸葛長民嘗從劉毅起義,多作富貴之謀,聞其死,知自己亦難逃干系,遂嘆道:‘貧賤常思富貴,富貴必履危機。今日為丹徒布衣,豈可得也?’向此二人,皆起于草莽,成不世之功,然最終死于非命,不正如眼前這座欹器一樣,裝滿了功勞而遭傾覆之禍嗎?李太尉于庭院中置此物,應(yīng)有悔意?。 ?p>  這其中的典故柳宗元當(dāng)然不會不知道。他只所以問劉禹錫,是想試探他在面對鳥盡弓藏的悲劇時究竟會持什么樣的態(tài)度,于是再問道:“以兄臺所見,有前車之鑒在此,我等官場新秀當(dāng)如何自處?”

  劉禹錫決然應(yīng)道:“為人臣者,文死諫,武死戰(zhàn),如此而已,豈能因擔(dān)憂自身安危而昏庸度日?有忠言而不進(jìn),臨大義而逡巡,是有負(fù)于圣恩也!至于以直諫獲罪、因功高遭忌,乃無人敢諫議、無人能立功之故耳,倘使朝廷上下人人敢于進(jìn)諫,文武百官人人皆可功勛,則圣聰益明、圣恩愈厚,何由可慮?觀貞觀、開元之治,莫不如是!”

  柳宗元面露喜色,贊道:“夢得兄微言大義,激奮人心,聞君良言,真乃知己,日后宦海浮沉,唯望與君連翩,共輔圣主!”

  劉禹錫趕忙拜謝回禮:“賢弟贊之過甚矣!你我置身亂世,建功立業(yè),只待朝夕。方才所言,宜記于心而恒于行,不宜煊赫于言、鋪張于外?!?p>  王叔文聽過柳宗元的匯報后,自此認(rèn)定劉禹錫為可用之才。

  六年后,對于鳥盡弓藏之類的悲劇,劉禹錫又有心得。

  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是劉禹錫在洛陽為父親丁憂的最后一年。這年秋天,劉禹錫有一日在鄉(xiāng)間散心,遇見一老叟趕著一頭跛牛,沿著田邊的小路緩緩而來。

  走到近處,劉禹錫見那頭牛雖然已跛,但體格雄健,不失威武,于是問道:“老漢,你這牛何以如此強健?卻又為何跛足?你這是要將它趕往何處?”

  老叟答道:“老朽此牛,飼之有方所以形貌強健,但驅(qū)使過度,致使它有傷病在足?!?p>  “啊,太可惜了!你這是要送它去醫(yī)治嗎?”

  “醫(yī)治?”老叟笑了,“那就多跟你說幾句吧。老朽以出租牛車為生,這頭??梢岳рx重車,北登過太行峻嶺,南蹚過商嶺重山。我拉一下它就停,喊一聲它就走,哪怕道路泥濘高低不平,哪怕車輪像蓮蓬一樣坑坑洼洼,它也照行不誤。牛雖好,但如今已經(jīng)廢了。我看它雖然傷了足,但肉還很肥,我養(yǎng)著也沒有用,不如賣給廚子?!?p>  “賣給廚子?”劉禹錫驚呼,“我朝法律禁止屠宰耕畜,你怎么能賣出去呢?”

  老叟笑道:“前幾日聽說縣官要設(shè)宴款待嘉賓,占卜者說今天是個好日子,我這正要前去,把牛賣給縣衙的廚子!”

  劉禹錫見那牛目光哀傷,大動惻隱之心,于是建議:“老漢,這頭牛為你拉車養(yǎng)活了你一家,今日因足疾而要被賣至庖廚,實在太過殘忍!可在下也沒有太多錢財,你若不棄,我愿以身上皮裘贖這頭牛,讓它得歸田園頤養(yǎng)天年,你看如何?”

  那老叟一愣,像看怪物一樣盯著劉禹錫,隨即大笑不止,譏諷道:“你這秀才必是讀書讀傻了腦子!老朽賣牛得錢,可以飲美酒吃肥肉,可以給孫子買糖吃,可以給老婆買衣服穿,這樣的日子何其安逸!我要你這件裘皮有什么用?況且我過去悉心喂養(yǎng)它,并非愛它,而是要讓它給我出力;今日要將它賣至庖廚,亦非恨它,只因它能換取錢財。你啊,就別礙我的事啦!”

  劉禹錫無言以對,想起了六年前在李晟府中與柳宗元的那番對話。此刻更覺得利盡而身死不僅發(fā)生于朝堂,也是世間普遍真理。回顧歷史,伍子胥輔夫差稱霸,卻被賜屬鏤劍而自裁;李斯助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卻遭二世處以腰斬;白起長平一戰(zhàn)威震天下,哪想到卻在杜郵被逼死;韓信于垓下?lián)魸㈨椨穑l知會喪于鐘室內(nèi)亂槍之下……劉禹錫深思一番之后總結(jié)道:這些人沒有善終的最根本原因是原有的才能已發(fā)揮殆盡,而又沒有展露新的才能,因此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可見,人必須不斷自省、不斷學(xué)習(xí),發(fā)展新的本領(lǐng),才能永遠(yuǎn)立于不敗之地。由是觀之,“功成身死”之輩其實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以往,人們對于功成身死者的悲劇,多是歸因于帝王的薄情寡義,很少有從建功者這方面來找原因的。劉禹錫的“悟道”可謂是辯證思維。

  公元805年(永貞元年)正月,唐德宗駕崩,太子李誦即位,即歷史上的唐順宗。順宗即位后,馬上重用王叔文、柳宗元、劉禹錫等人,永貞革新風(fēng)風(fēng)火火地開始了。

  可是由于革新派首領(lǐng)王叔文不能團(tuán)結(jié)大多數(shù),加上敵對勢力的瘋狂反撲,再有革新集團(tuán)內(nèi)部也有諸多矛盾,導(dǎo)致永貞革新并不順利。最主要的是,順宗的身體非常不好。反對勢力支持順宗的長子李純。

  當(dāng)年八月,唐順宗被迫禪位。李純即位,史上稱之為唐憲宗。

  憲宗這個皇帝如果用現(xiàn)在高校里考察課標(biāo)準(zhǔn)打分的話,還是能得個“良”的。但是按照封建社會固有的政治斗爭規(guī)律,王叔文集團(tuán)不屬于他的嫡系。于是,持續(xù)僅146天的永貞革新宣告終結(jié)。永貞革新的首要人物個個遭貶,劉禹錫自然也不例外。九月,他先是被貶為連州刺史(大體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GD省連州市市長),還沒有來得及到任,憲宗就追發(fā)敕命,再貶劉禹錫為朗州司馬(現(xiàn)在HUN省CD市一閑職,唐代往往安置貶謫官員)。劉禹錫在朗州度過了人生中的黃金歲月,九年后才得以返回長安。

  劉禹錫永不服輸?shù)木瘢ㄇ匀f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白璧寒冰般的品格(多節(jié)本懷端直性,露青猶有歲寒心)、憂國憂民的情懷(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克己奉公的執(zhí)政理念(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是在長期的逆境中逐漸鍛造出來的。他在忘我工作時,寫過“自羞不是高陽侶,一夜星星騎馬回?!保ā稉P州春夜同會水館夜艾獨醒》)在抒發(fā)報國之志時,寫過“感時江海思,報國松筠心?!保ā逗臀渲胸┣锶占膽押喼T僚故》)他在春風(fēng)得意之時,筆下寫過“御溝新柳色,處處拂歸鞍。”(《春日退朝》)他在心念魏闕時,吟過“悠然京華意,悵望懷遠(yuǎn)征。薄暮大山上,翩翩雙鳥征?!保ā锻聿綋P子游南塘望沙尾》)甚至在貶謫路上,他還寫過“行人朝氣銳”(《途中早發(fā)》)。在屢經(jīng)失意時,寫過“望來已是幾千載,只似當(dāng)時初望時。”(《望夫石》)在飽經(jīng)滄桑后,他寫過“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在年過古稀的時候,他還能寫出“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酬樂天詠老見示)

  當(dāng)然,每個人的心情都有低落的時候,劉禹錫也不例外。當(dāng)他三十四歲在朝中任監(jiān)察御史的時候,有時看著白發(fā)蒼蒼的官吏,不知朝政革新何日方始,他也不免有些心急,“彩仗神旗獵曉風(fēng),雞人一唱鼓蓬蓬。銅壺漏水何時歇,如此相催即老翁。”(《闕下口號呈柳儀曹》)就作于此時。

  但是,魯迅先生說過:“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痹诶手葸@等蠻荒之地,在騷人易生悲愴之情的颯颯秋天,劉禹錫竟寫出了足以令人震聾發(fā)聵的《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春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sǒu人狂。

  試想,連詩圣杜甫都說“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多登臺”。劉禹錫胸中若無豪情,筆下何來壯語?

  曹操篡漢自立,向秀違心入朝;洪承疇背主降滿,汪精衛(wèi)負(fù)民投敵。真正的君子,只有在身處逆境時,方能倍顯英雄本色。

  當(dāng)王叔文丁憂,革新集團(tuán)陷入危局時,劉禹錫的夫人薛氏欲借自己父親薛謇jiǎn出任殿中侍御史入朝謝恩之際,為劉禹錫走宮中薛盈珍門路,脫離王叔文一黨,留朝任事。雖說岳父薛謇是宮中巨宦薛盈珍的族人,但是劉禹錫不愿迎合薛盈珍,更不屑“大丈夫能屈能伸”之論,以“折腰摧眉,壯士不為”之辭,嚴(yán)拒岳父的援手。

  人在難處想賓朋。劉禹錫遭貶之際,他也很希望朝中的故舊能夠伸手拉他一把??墒?,他首先考量的是朋友的安危。

  劉禹錫被貶走到岳陽時,遇到了量移江陵法曹掾的韓愈。韓愈這時被征為國子博士,即將赴京就職。劉禹錫提醒他:

  “韓十八兄回京之后,想必會聽到諸多關(guān)于二王劉柳等人的故事傳說。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我等在位時,尚不可消弭,我等遭貶后,恐更無制。兄若知我,可不信之,兄若信之,我亦理解。小弟所慮者,唯君忠正剛直之秉性也。去年敢彈劾御前受寵之佞臣,又敢復(fù)言先帝禁言之宮市,天下人無不欽佩。然而,此時不若彼時。新皇登基,對持異議而惑眾聽者,絕無寬貸,倘若兄果真明了禹錫等蒙冤在身,亦望切勿直言懇諫,免觸圣怒。若禹錫所料不錯,定有好事者以叔文革新之事問之于退之兄,兄可盡遂其意,先求自保,我與子厚絕無半點怨言?!边@等己在難處,卻時時為朋友考慮的情懷,何其可貴?

  公元807年,劉禹錫自身處在被貶的蠻荒之地,可他心中卻掛念著供職于京師、時任翰林學(xué)士的白居易。因為白居易是正人君子,劉禹錫擔(dān)心他直言進(jìn)諫危及自身安全,所以不遠(yuǎn)千里寫詩提醒白居易:“我軀七尺爾如芒,我孤爾眾能我傷。”(《聚蚊謠》)“天生羽族爾何微,舌端萬變乘春輝?!保ā栋偕嘁鳌罚┻@等赤子之心在結(jié)黨營私的政治環(huán)境中顯得多么寶貴!

  劉禹錫被貶朗州之后,轉(zhuǎn)過年來,朝廷改元(元和)大赦,但憲宗皇帝痛恨王叔文集團(tuán),因此劉禹錫等不在量移之內(nèi)。兩年后,朝廷再赦,劉禹錫依然不在列。

  胸懷大略的劉禹錫報國無門,心存苦悶。他在朗州過的是官無所司、空享奉祿的日子。在朗州過了僅一年左右,與劉禹錫相伴多年的坐騎暴斃。劉禹錫將馬火化,骨灰盛于壇中,投入深淵。他還寫了一篇《傷我馬詞》,中有“生于磧礪善馳走,萬里南來困丘阜。青菰gū寒菽shū非適口,病聞北風(fēng)猶舉首”句。此文抒發(fā)了作者被貶朗州,不得騁其驥足、一展所長、報效社稷的悲傷之情。

  與劉禹錫志同道合的好友也接連離開了人世。806年,革新集團(tuán)首領(lǐng)王叔文被賜死;811年,年僅四十歲、王叔文集團(tuán)中唯一幸免的呂溫卒于衡州刺史任上;812年,在朗州常常與劉禹錫相伴的知己好友董颋tǐng和顧彖tuàn相繼病故;同年,劉禹錫昔日的老上司,一直被劉禹錫倚重、希望能借其幫助重返朝堂的時任光祿大夫杜佑病逝;813年,相伴了劉禹錫走過從輝煌到落寞的十年人生路的夫人薛氏撒手人寰……

  這一系列的打擊,再加上常年水土不服,使身在謫籍的劉禹錫病倒了,病在大唐的秋天。秋風(fēng)歸雁,謫客先聞,更觸痛了劉禹錫那顆敏感而脆弱的心。

  得知劉禹錫臥病,柳宗元自永州急忙寄來藥方,并委托深得醫(yī)術(shù)的高僧君素上人前來診治。劉禹錫少年時曾與靈澈和皎然兩位高僧學(xué)詩,此時被貶朗州,內(nèi)心十分苦悶,希望找到“出世間法”。無奈,儒家思想已在他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身在江湖之上,心居魏闕之下”,其身世之悲總是與蒼生社稷之憂緊緊地交織融匯在一起。他的靈魂已經(jīng)與蒼生血肉相融,無法割舍。雖然,劉禹錫在仕途坎坷、顛沛流離之中,時有消沉、彷徨、失望、沮喪乃至生出避世之念,然而,時時與國家社稷治亂同悲喜、與黎民百姓安危共憂樂的劉禹錫畢竟不是“五柳先生”,他只能心中往之,身入俗世。也正是佛教要旨的浸潤,使劉禹錫的情懷更加堅韌博大,使他的情操更為直性高潔。在劉禹錫眼中,佛教世界是一個與黑暗污濁、爾虞我詐的俗世完全相反的純潔世界,圣人般的劉禹錫將自己的心靈放置在那個純潔的世界里,而為世俗所不容。

  說起世俗,劉禹錫對當(dāng)時的官場不可謂不厭惡。他曾說過:“《周禮》有云,士以上不入于市,以為市集乃紛亂下游之所在,傳至本朝亦有此風(fēng)俗。今日在此觀市,市集之亂,尚不及廟堂之萬一,令朝士入于市,何有懼焉?倒是不宜令商賈入于朝,確是英明之策!倘使商賈入朝熏染,必定奸滑更甚,則害民益深!”

  真正的勇者是看透生活之后依然熱愛生活。劉禹錫雖然厭惡官場、鄙視蠅營,但他兼濟(jì)天下的志向不會變,光照后世的理想不會滅。814年十月,趙國公李吉甫奏請召還大批積年沉淪官員的奏折呈送憲宗后,猝然暴薨。憲宗以為忠臣之心不可不慰,于是下詔將劉禹錫等召回京城聽用。

  十二月,詔書到了朗州。劉禹錫九年來在朗州失去的青春、摯友、愛侶等等這一切,換來的是堅強無比的靈魂。九年來,劉禹錫在希望與失望的反復(fù)折磨中獲得了內(nèi)心的平衡,通過總結(jié)和反思更加深刻地認(rèn)識了永貞革新的成敗。在他的不惑之年,他對今后的人生該堅持什么、該放棄什么,看得格外清楚。同時被他看清楚的,還有形形色色的人。

  815年二月,劉禹錫返回長安。時值桃花盛開季節(jié)。眼見距離朝覲圣上尚有時日,劉禹錫約上友人,到城中玄都觀踏春。應(yīng)友人邀請,劉禹錫留詩一首: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常言道:“詩無達(dá)詁”。劉禹錫構(gòu)思這首詩的時候心中是怎么想的我們無從得知,可是有人卻從中嗅到了損人利己借以加官進(jìn)爵的氣息。

  時任宰輔武元衡是劉禹錫的政敵,他正對憲宗復(fù)召劉禹錫等回京之事悶悶不樂。這時,有人攜劉禹錫玄都觀桃花之詩來獻(xiàn)。

  武元衡覽詩未覺有何不妥,但來人卻道:“人言桃花輕浮,為花之下品者。那日玄都觀中群賢畢至,復(fù)召官們都來拜謁,這‘無人不道看花回’豈非以下品之桃花暗諷朝中群賢,并嘲笑同僚是輕浮之人?再看‘玄都觀里桃千樹’兩句。人皆知玄都觀居于九五尊位,則此處之千樹桃花必指正占風(fēng)華之人——非相公而誰?最可惡者,乃‘盡是劉郎去后栽’,豈非譏諷相公您是在他劉禹錫走后才被提拔上來的?依小人所見,圣上改元、上尊號亦在他被貶朗州之后,他去后栽之桃千樹里,豈不是也包括了圣上?”

  武元衡帶著忿忿之意來見憲宗皇帝。唐憲宗并非無道昏君,在唐朝歷代皇帝中也算是有所作為者??墒钱?dāng)年他想當(dāng)皇太子監(jiān)國時,親眼看見父親唐順宗病臥榻上,完全任由王叔文集團(tuán)擺布,所以他十分痛恨王叔文等擅權(quán)亂政,將父親用作傀儡;再者,憲宗登基之后,坊間流傳他是弒父篡位(事實上這也很有可能是真的),憲宗疑心是王叔文一黨制造的輿論,所以更恨王叔文等人。這次武元衡添油加醋地拿著劉禹錫的詩來告狀,舊恨加新怨,憲宗一怒之下,不但將劉禹錫的新職定在了播州(現(xiàn)在的GZ省遵義市)刺史,而且連同劉禹錫一撥返京的復(fù)召官員幾乎都遭到了虛擢實貶。

  播州當(dāng)時只有五百戶,極度荒涼,是大唐疆域內(nèi)下州之中的下州。柳宗元知道劉禹錫的母親已近八十高齡,若劉禹錫果赴播州,則為死別。思索再三,他向時任御史中丞的裴度請求,請裴度懇求皇上,讓自己去播州,讓劉禹錫代替自己去任柳州刺史。因為柳州比播州距離長安稍近一些。

  經(jīng)過裴度的再三懇求,憲宗改授劉禹錫為連州刺史,就是十年前劉禹錫開始要去后來沒去成的地方。連州有十萬百姓,連州刺史是一個從三品的職位,不算低,比他原來的朗州司馬(六品官)高許多,同時也意味著“縱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的詔令已被打破。缺點是地處蠻荒(嶺南),遠(yuǎn)離政治中心。

  815年五月,劉禹錫抵任。“這樣也好,”劉禹錫心中自慰,“周易有言:‘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十余年磨礪,方知圣人之言誠不我欺也!有教訓(xùn)在前,日后修身養(yǎng)心,俟時待機,焉知無有一日可成姜尚之功?”劉禹錫深吸了一口氣,邁步走向人生的又一個起點。

  此時海潮已至。有感于大自然的神威,劉禹錫揮筆寫下了《踏潮歌》:

  屯門積日無回飆,滄波不歸成踏潮。

  轟如鞭石矻kū且搖,亙空欲駕黿鼉[元駝音]橋。

  驚湍蹙縮悍而驕,大陵高岸失岧峣[條搖音]。

  四邊無阻音響調(diào),背負(fù)元氣掀重霄。

  介鯨得性方逍遙,仰鼻噓吸揚朱翹。

  海人狂顧迭相招,

  罽[記音]衣髽[抓音]首聲嘵嘵[蕭音]。

  征南將軍登麗譙[qiáo:城門樓],

  赤旗指麾不敢囂。

  翌日風(fēng)回沴[lì:水流不暢]氣消,

  歸濤納納景昭昭。

  烏泥白沙復(fù)滿海,海色不動如青瑤。

  劉禹錫雖是一介文人,可是他卻有一顆戰(zhàn)士的心。在戰(zhàn)士心中,只有奮勇搏擊,任何艱險都只是他勝利勛章上鐫刻的光榮,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一千零八十六年后,在遙遠(yuǎn)的波羅的海之濱,又一位以筆為劍、以文為膽的戰(zhàn)士,在感受到人民運動史詩般波瀾壯闊的力量之后,在深深震撼之中,亦向企圖阻礙歷史洪流的狂風(fēng)和烏云發(fā)出了英勇無畏的宣戰(zhàn)——“讓暴風(fēng)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從中國到俄羅斯,從唐代到近代,從劉禹錫到高爾基,人類文明的進(jìn)步,永遠(yuǎn)歸功于這樣一群不向命運屈服、敢于堅持真理的人們。

  劉禹錫在連州刺史這一任上干了四年多。主政期間,他親自到莫徭族人中去調(diào)研,親身參與田間勞動,為百姓調(diào)配耕牛,強力約束地方官吏。他建造書院,設(shè)壇講學(xué),教授州人,開創(chuàng)了當(dāng)?shù)刂匚呐d教的傳統(tǒng)。連州出現(xiàn)疫病,劉禹錫寫信給遠(yuǎn)在湖南的薛景和身在廣西的柳宗元,請求他們寄藥方來。收到方子后,劉禹錫還請來茶師,把清熱潤肺的藤婆茶制成茶餅,發(fā)放給百姓服用,收效很好。劉禹錫對疫情和醫(yī)藥加以研究,把自己多年積累下來的方劑寫成了醫(yī)書《傳信方》,供連州人民治療疾病使用?!秱餍欧健凡粌H在連州流傳,還傳遍了南粵大地。劉禹錫在連州任上留下不凡的政績。清人楊楚枝評曰:“連州風(fēng)物媲美中州,則禹錫振起之力居多?!边B州市現(xiàn)在還有一座劉禹錫紀(jì)念館。

  劉禹錫在廣施仁政的同時還不忘記與民同樂。早在任朗州司馬時,他就寫過著名的《竹枝詞》: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為了宣傳朗州,刺史宇文宿曾委托劉禹錫寫過《武陵書懷五十韻》,其中有“秋陰春暗度,將霽霧先昏”、“南登無灞岸,旦夕上高原”等佳句。

  在連州劉禹錫寫過“剡溪若問連州事,惟有青山畫不如”(《送曹璩qú歸越中舊隱》)來贊美連州之美。劉禹錫的新詩一問世,用不了多久,治下的百姓就將其傳唱開來。

  公元819年冬,劉禹錫的老母盧氏過世。按朝廷制度,劉禹錫應(yīng)辭官丁憂。

  劉禹錫回洛陽為母親守孝二載,821年,被朝廷授為夔州(現(xiàn)在的CQ市奉節(jié)縣)刺史。此時,劉禹錫已經(jīng)五十歲了。其間,好友柳宗元病逝。唐憲宗駕崩,其第三子李恒繼拉,是為唐穆宗。

  公元822年正月,劉禹錫抵夔州任。在夔州任上的兩年多時間里,除了勤政愛民、撫養(yǎng)柳宗元遺孤、刊印柳宗元遺作外,劉禹錫或?qū)?dāng)?shù)厣礁柚~入于格律,或依照山歌將目睹情景形于文字,由此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別具情采的全新詩體——《竹枝詞》?,F(xiàn)摘錄幾首:

  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xiāng)情。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郎意的花紅易衰多像圣意;儂愁的水流無限多似臣心。

  江上朱樓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霧消,江頭蜀客駐蘭橈。

  憑寄狂夫書一紙,信在成都萬里橋。

  兩岸山花似雪開,家家春酒滿銀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宮外踏青來。

  城西門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惱人心不如石,少時東去復(fù)西來。

  巫峽蒼蒼煙雨時,清猿啼在最高枝。

  個里愁人腸自斷,由來不是此聲悲。

  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水雖無情而桀驁,還需借助于地勢的險峻才能發(fā)威;而人心則不然,你往往還不知道原因,就莫名其妙地得罪了人,從而被人算計報復(fù)了。

  劉禹錫的竹枝詞很快地被往來于長江的百姓傳開了。時隔一千二百多年,我們閉上眼睛,還是能想象出長江上的少數(shù)民族美女,撐著船篙,她們的歌聲蕩漾在崇山峻嶺中;兩岸的村寨中,人們豐衣足食,高舉銀杯,啜著春酒,聽著山歌。何等愜意!

  公元824年正月,穆宗皇帝駕崩,年方十六的太子李湛即位,是為唐敬宗。經(jīng)李程與竇易直兩位重臣的用力,劉禹錫得以調(diào)任和州(現(xiàn)在的安徽省MAS市)刺史。這使得劉禹錫距離政治中心又近了一些。

  由夔州赴和州路上,劉禹錫一路飽覽山川名勝。船走到西塞山時,劉禹錫望著波濤滾滾的長江,遙想當(dāng)年晉將王浚率軍東下,勢如破竹,一舉掃平東吳。古今相鑒,今日的大唐與當(dāng)年的東吳、六朝何其相似,那國破家亡的危機,怎么不令劉禹錫這等有識之士為之擔(dān)憂。出于對歷史潮流的深刻洞察,劉禹錫揮筆寫下了著名的《西塞山懷古》:

  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長慶四年八月,劉禹錫抵和州任。劉禹錫到達(dá)和州時,正值百年未遇的大旱。和州大地哀鴻遍野,民不聊生。他未及休息,便立即召集州內(nèi)田父野老了解旱情。隨后又徒步走遍州內(nèi)各地,深入到旱情最嚴(yán)重的地區(qū),親自發(fā)動民眾抗旱救災(zāi)。他知道大災(zāi)后必有大疫,所以一邊視察災(zāi)情,一邊用他多年留心搜集到的各種單方、驗方為災(zāi)民看病,一言一行都飽含著一片真情。

  和州雖然是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但百姓被征去服兵役的比例很高,還需上交許多軍糧,再加上旱災(zāi),使得州內(nèi)民眾生活很苦。劉禹錫痛心疾首地在《歷陽書事七十四韻》中寫道:“比屋惸嫠輩,連年水旱并,遐思常后已,下令必先庚……”充分表達(dá)了他關(guān)心和州民眾疾苦的拳拳之心。最感人的是他結(jié)束考察后,立即冒著被削職的危險,在和州謝上表中大膽求援:“伏以地在江淮,俗參吳楚。災(zāi)旱之后,綏撫誠難。謹(jǐn)當(dāng)奉宣皇恩,慰彼黎庶。”在得到唐敬宗的恩準(zhǔn)后,他立即下令減免和州農(nóng)民當(dāng)年的一切稅負(fù),并開倉放糧,賑災(zāi)濟(jì)民。

  此后,劉禹錫利用冬閑親自帶領(lǐng)民眾挖塘筑壩,疏浚河道,掀起了興修水利的高潮,為今后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他率領(lǐng)百姓艱苦奮斗、克勤克儉、勵精圖治,并做到“遐思常后已”,所以他執(zhí)意不住府衙,而是依土山(今仙山)傍淺池(今龍池)蓋了幾間茅屋廬舍,自稱“陋室”。在他身體力行的感召下,再加上他頒布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令法規(guī),經(jīng)過數(shù)月的悉心治理,和州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又重現(xiàn)了生機。第二年即唐寶歷元年(公元825年)的六月二十日,劉禹錫就在他的《和州刺史廳壁記》中興奮地寫道:“田藝四谷,豢全六擾。廬有旨酒,庖有腴魚?!笨梢?,在劉禹錫的治理下,和州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已到處是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他的“革新”思想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因此,他借“陋室”而抒懷:①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

  在今天MAS市和縣“陋室”大門的迎屏上,和州人為劉禹錫刻下了“政擢賢良,學(xué)通經(jīng)史,頡韋頏白,卓哉刺史”這十六個字,體現(xiàn)了后世百姓對他中肯的評價和深切的懷念。

  自柳宗元過世后,劉禹錫將他的兩個遺孤接到自己身邊,同自己的孩子一起教育。824年十二月,韓愈病逝。劉禹錫用韓愈同刑部郎中張又新作對比來教育后輩:“汝等勿以金帛財物為念,亦勿以玩笑而遮目。需看韓公一生從不諂事貴臣,并非只為自抬身價。任何權(quán)豪,旁人畏之如虎,韓公卻視之如鼠,當(dāng)年極言諍諫憲宗迎佛骨事,幾乎喪命,絕非貪財惜命之輩可以為之。而同為滿腹詩書、才華橫溢之輩,張又新能連中三元,曠古罕聞,但他依附奸佞,與一群宵小號稱八關(guān)十六子,自毀名節(jié),百年之后史書評論,二人必然迥若云泥,諸子需鑒之?!?p>  公元826年二月,裴度自山南西道入朝拜司空、同平章事,復(fù)知政事。經(jīng)裴度和先已入相的李程用力,到了當(dāng)年冬季,劉禹錫和州刺史官秩將滿,朝廷將他征還洛陽,一洗二十余年的冤屈,從此徹底脫離謫籍。

  手捧征還詔書,劉禹錫橫生孤寂之感。在等待這份詔書的時光中,和他一起并肩戰(zhàn)斗過的王叔文、王伾、柳宗元、韋執(zhí)誼、陳諫、凌準(zhǔn)、呂溫等友人已相繼死于貶所,杜佑、權(quán)德輿、李吉甫、韓愈之輩也已先后故去,志同道合之人,屈指可數(shù),唯有裴度,尚且如履薄冰。至于后輩,最富時望者李德裕避在藩鎮(zhèn),牛僧孺雖負(fù)文采,卻少胸襟,更兼牛、李二人爭斗不息,攪動百官分班站隊,坐視宦官敗壞綱常。大唐江山搖搖欲墜,怎不令滿懷壯志之輩捶胸頓足?想到自己雖得脫謫籍,卻無新職所授,也許此生就將閑老洛陽,劉禹錫只笑這等“赦免”其實毫無價值。

  辭別和州,劉禹錫并未立即北上洛陽。江南本是劉禹錫生長之地,但因種種因緣際會,他始終沒有瀏覽過金陵。在和州任上時,亦不能擅離職守。逢此閑暇之際,劉禹錫登船東進(jìn),旬月之后,在揚州與當(dāng)時告病從蘇州刺史任上罷官的白居易相逢在淮南節(jié)度使王播所設(shè)的群賢畢集的宴席上。

  文人相聚,自是少不了唱和應(yīng)答之事。席間眾人共同鑒賞了劉禹錫的懷古巨作: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金陵五題之一:石頭城》

  劉禹錫到訪石頭城故址時正是初冬時節(jié),坐在石頭城外的江灘上,可見秦淮河上依舊春意盎然的游船畫舫和南岸燈火通明的秦樓楚館。一河之隔,兩樣天地。昔日扼守金陵的堅固堡壘已變成荒草叢中的亂石崗,那些在美饌?cè)光O之間醉生夢死的大唐子民,可否意識到他們正在享受的榮華富貴其實已經(jīng)沒有保護(hù)了呢?

  劉禹錫痛感于大唐官民普遍的盲目和享樂,但他的怒吼、他的吶喊、他的悲泣,除了徐徐升起的明月,又有誰在傾聽?一腔熾烈的豪情壯志與這滿目蕭索的寒清寂寞激烈的碰撞,閃耀的人文光輝照亮了劉禹錫的詩思,為后人留下了這首彪炳千秋的《石頭城》。

  王播的侄兒王通朗聲誦讀《金陵五題》之二: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王通吟畢,相詢道:“劉使君詠王、謝兩家堂前燕子今朝‘飛入尋常百姓家’,莫非意在點明榮華富貴轉(zhuǎn)瞬即逝,功名利祿皆非君子所求,寄望天下士子勿為仕途所羈?”

  劉禹錫微微一笑道:“劉某作此詩,確有點明榮華富貴轉(zhuǎn)瞬即逝之意,然而意趣所在,并非令人消極出世,不求功名利祿。人生在世,不過數(shù)十年而已,大丈夫當(dāng)積極用命,建功立業(yè),是為正道。”

  王通不解,又問:“既是如此,使君以為應(yīng)當(dāng)渴求功名利祿?”

  “恐亦非也!”白居易笑道,“夢得之詩,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僅從文字理解,難得其要旨?!?p>  劉禹錫道:“左傳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所謂三不朽也’??追f達(dá)《春秋左傳正義》言:立德謂創(chuàng)制垂法,博施濟(jì)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jì)于世;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古圣今賢,誰人以為王侯將相、公卿世祿謂之不朽?劉某于王謝舊地作《烏衣巷》,正為尚在名利泥淖中掙扎沉浮之輩當(dāng)頭棒喝,冀其看破腐朽,清凈我心。然而,劉某亦非要天下士子都去出家為僧。為君子者,立德不以獨善,而以兼濟(jì);立功不在君上,而在社稷;立言不在駢儷,而在大義。若不為腐朽之得失所困,則仕途浮沉不過一水一土之于大海高山,何傷之有哉?”

  一群好友邊喝邊和,興致漸濃。白居易哽咽道:“我悲上天為何如此不公?夢得當(dāng)初少年得志,文章名聲誰不稱道?可是為何這一切都如此徒勞?命運的壓迫真的就無力抗拒?白某在朝中時日較夢得稍多,長安滿目繁華,貴人遍地,百官僚屬不計其數(shù),為何就容不下一個劉夢得?白某亦知,歷代為才名所累者數(shù)不勝數(shù),但夢得一折二十三年,豈非太過分?”

  白居易說到動情處,以筷子擊盤而唱道: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煙風(fēng)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的詩很深沉,字里行間充滿了對劉禹錫的深切同情,也表達(dá)出忿忿不平之意。可是,詩一到劉禹錫的筆下馬上就不一樣了,情緒立刻變得高漲起來。他依樣擊盤和道: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千百年來,“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一聯(lián)不知激勵了多少失意的文人士子,真的是給中國人打氣。在白居易的眼中,劉禹錫這二十三年很苦,可是,在劉禹錫這邊,真是天邊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

  十二月初八日,唐敬宗被宦官勒死。隨后,唐穆宗次子江王李昂登基,是為唐文宗。

  劉禹錫在洛陽困居半年,得一主客郎中分司東都的閑職,百無聊賴的生活便在親朋唱和與迎來送往之中繼續(xù)蹉跎,這與他在二十三年沉淪生涯中日夜期盼的歸鄉(xiāng)生活有著天壤之別。此時他已五十六歲。劉禹錫曾有《罷郡歸洛陽閑職》一詩,將賦閑中的苦悶與自勵盡抒其中:

  十年江外守,旦夕有歸心。

  及此西還日,空成東武吟。

  花間數(shù)盞酒,月下一張琴。

  聞?wù)f功名事,依前惜寸陰。

  《東武吟》是李白的詩。此詩回顧作者長安三年的翰林生活及離開長安后的境況,寫作者受到皇恩后,無比榮耀,身價倍增,廣交王公;一旦離朝,賓客疏散,孤獨凄涼;在經(jīng)歷了大起大落,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之后,決心學(xué)習(xí)商山四皓,隱居山林。

  年輕的心時時都能泛起波瀾。夏日,看到蜜蜂在花間勞作,劉禹錫來了靈感:

  日午樹陰正,獨吟池上亭。

  靜看蜂教誨,閑想鶴儀形。

  法酒調(diào)神氣,清琴入性靈。

  浩然機已息,幾杖復(fù)何銘。

  ——《晝居池上亭獨吟》

  劉向在《杖銘》中講道:“歷危乘險,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強;有杖不任,顛跌誰怨?有士不用,害何足言。都蔗雖甘,殆不可杖。佞人悅己,亦不可相。杖必取任,不必用味。士必任賢,何必取貴?”文章講的是任用人才的原則。劉禹錫借此典故諷刺朝廷有士不用。其內(nèi)心之不平,在于心系社稷。

  828年春天,在宰相裴度、竇易直和淮南節(jié)度使段文昌的極力舉薦下,劉禹錫調(diào)回京城,任主客郎中(在禮部掌管少數(shù)民族及外國賓客接待事宜)。

  劉禹錫到京赴任時沒有直接去郎署報到,而是去了玄都觀。那一年因在玄都觀寫詩,令他復(fù)官夢碎,外放了十三年。他曾無數(shù)次夢見玄都觀中的桃花,他發(fā)誓有生之年一定要再到玄都觀,再寫一首詠桃花的詩。

  可是如今的玄都觀早已不是當(dāng)年的那副模樣了。原來憲宗、穆宗兩代皇帝都是因為服食金丹而暴斃,玄都觀受到牽連,道士們早已四散,如今道觀周圍是一片雜草從生的荒野。

  劉禹錫不禁仰面大笑:玄都觀不僅桃花都已不見,連種桃樹的道士也沒了蹤影,豈不恰好暗喻了奸邪小人們失勢滅亡的命運嗎?劉禹錫有感而發(fā),揮筆成詩: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再游玄都觀》

  令劉禹錫沒有想到的是,第二首寫玄都觀的詩又給他帶來了麻煩。

  這年秋天,受兩位宰相和藩鎮(zhèn)重臣的保薦,劉禹錫升任集賢殿學(xué)士(正二品,宰相的后備人員)。當(dāng)時裴度在中書省,有令劉禹錫知制誥(為皇帝起草詔令)之意。

  可惜,《再游玄都觀》一詩中透露出的桀驁之氣和對朝廷新貴們的不屑之情刺痛了牛李黨爭的“牛黨”領(lǐng)袖李宗閔的神經(jīng)。他指使言官上書彈劾,導(dǎo)致裴度欲使劉禹錫知制誥的計劃失敗。

  無奈之下,829年,裴度幫助劉禹錫得到了禮部郎中的職位,同時兼集賢殿學(xué)士,每日與古今典籍為伴,兼管判別從天下州道送來的各種詳瑞呈報。數(shù)年之中,劉禹錫在長安除編纂書冊外,只能常隨朝中閣老們飲宴游樂,作些應(yīng)景唱和的文章,雖然博得虛名無數(shù),但他越來越能清晰地聽到自己身體枯萎的聲音,這象征著生命之火將要燃盡的聲音不斷督促著他,一定還要為社稷做些實在的貢獻(xiàn)。

  830年,裴度調(diào)離京城。失去了裴度的庇佑,劉禹錫求分司東都未果。又經(jīng)一年,劉禹錫得到了外調(diào)之令,以六十一歲的年齡出任蘇州刺史。

  大和六年二月,劉禹錫到達(dá)蘇州任上。上任伊始,恰逢蘇州水災(zāi)。劉禹錫為民請命,開倉賑饑,免賦減役,拯蘇州百姓于水火。水災(zāi)過后,劉禹錫走入市井,探問農(nóng)耕,教澤市民,安撫百姓。數(shù)月之后,蘇州已復(fù)災(zāi)前繁盛之狀。

  曾任浙東觀察使的李紳途經(jīng)蘇州,仰慕劉禹錫之名,著人持名札邀劉禹錫赴宴。席間,李紳邀舞女助興,并著數(shù)名歌妓作陪。酒至半酣,劉禹錫見作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之詩的李紳如此奢靡,不由賦詩道:

  高髻云鬢宮樣裝,春風(fēng)一曲杜韋娘。

  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

  ——《贈李司空妓》

  李紳曾當(dāng)過司空(負(fù)責(zé)水利、營建方面的工作),這里是說李紳見慣了這種大排場,而劉禹錫見之卻非常不忍。

  “司空見慣”這句成語,從此不脛而走。能夠?qū)懗龀烧Z的人,都不簡單。

  對權(quán)貴,劉禹錫一身正氣,嫉惡如仇。對百姓,他倡導(dǎo)“功利存乎人民”。無論身居何處,劉禹錫都能守正不阿,重土愛民,興教重學(xué)。他的執(zhí)政能力終于在蘇州得到了應(yīng)有的肯定和褒揚。浙西觀察使王璠fán在蘇州看到劉禹錫杰出的政績后,在考課中將他列為“政最”——這是和平時期大唐地方官員極少能得到的榮譽。朝廷特加褒獎,賜劉禹錫紫袍、金魚袋,以示榮寵。

  與朝廷所加紫金魚袋相比,蘇州百姓對劉禹錫的愛戴,才是令他最為欣慰的獎賞。大和八年,劉禹錫在蘇州百姓夾道相送的哭聲中,在“流水閶門外,秋風(fēng)吹柳條。從來送客處,今日自魂銷”(《別蘇州二首》其二)的不舍和惆悵中,調(diào)任汝州(現(xiàn)在的HEN省汝州市)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本道防御使(負(fù)責(zé)汝州行政、軍事事務(wù))。此后,蘇州百姓自發(fā)地建起三賢祠,以供奉曾為蘇州做出巨大貢獻(xiàn)的韋應(yīng)物、白居易和劉禹錫,千年以降,香火不斷。

  轉(zhuǎn)過年來,已經(jīng)習(xí)慣了閑居生活的白居易以病為由,拒絕授其同州(現(xiàn)在的SX省WN市大荔縣)刺史的任命。這頂同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本州防御、長春宮等使的烏紗帽,又落到了劉禹錫頭上。

  同州已連遭四年大旱。劉禹錫上任后,除賑災(zāi)放糧外,就是引眾赴山祈雨。祈雨途中,因年事漸高(已六十五歲),不慎腳部受損,只好在府衙稍歇,并無多事。

  不久,“甘露事變”爆發(fā)。劉禹錫的好友王涯、王璠在事變中被殺。劉禹錫深感憑一己之力無法力挽狂瀾,心生退意。在同州未滿一年,他便以足疾辭官,遷太子賓客,分司東都(閑職,在洛陽上班)。

  洛陽是陪都,到這里來的中央籍官員基本上都是閑職。

  劉禹錫在一天天地老去。

  那么,劉禹錫放棄他的志向了嗎?

  絕對沒有!

  唐武宗會昌元年(841年),李德?;鼐┤卧紫?。他將詠懷壯志的《秋聲賦》寄給劉禹錫,劉禹錫在回贈的《秋聲賦》中有句云:“驥伏櫪而已老,鷹在韝gōu而有情。聆朔風(fēng)而心動,盼天籟而神驚。力將痑tān兮足受紲xiè,猶奮迅于秋聲!”

  劉禹錫自比老驥伏櫪,但仍想著馳騁千里;自比雄鷹受縛,但仍想著展翅高飛。已是古稀之年,盡管一生之中難得順利,但是劉禹錫依然對生活充滿了熱愛和激情,他的生命充滿了活力。這首激情昂揚的秋歌,也是劉禹錫一生鼓角長鳴的戰(zhàn)歌。

  這一日,白居易邀劉禹錫到邙山聚會。此前數(shù)日,白居易曾命人將新作《詠老贈夢得》傳書劉禹錫。詩中寫道:

  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

  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

  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

  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

  情于故人重,跡共少年疏。

  唯是閑談興,相逢尚有馀。

  談及此詩,劉禹錫見白居易熱淚盈眶,寬慰道:“樂天何以如此悲傷?生老病死,乃天之道耶。既是天道,你我又何須傷懷?老則老矣,卻仍可當(dāng)家國事,豈不聞魏武‘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之詩?那姜太公垂釣于渭水之畔時,不過也是你我如今之歲數(shù)?!闭f罷,劉禹錫和詩一首: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fā)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jīng)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xì)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酬樂天詠老見示》

  如果單就這兩首詠老詩而論,劉禹錫的胸襟和氣度遠(yuǎn)遠(yuǎn)超過白居易了。

  白居易謝劉禹錫道:“夢得不愧詩中豪者,一首詩便撞開了老朽心結(jié)!夢得所言甚是,人孰無老?縱如老朽詩中所言疾病纏身又能如何?經(jīng)歷了豐富的人生,看的人、看的事多了,自然格外看得準(zhǔn)。細(xì)細(xì)想來,你我確實已經(jīng)比很多人幸運。最妙是夢得末尾兩句‘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你我雖半生坎坷,但如今朝廷對你我禮敬有加,晚輩后生常常登門,或討教文章,或干謁求薦,正如晚霞般照耀天地。君之樂觀曠達(dá),世所罕見。老朽可算是見識了!”

  其實劉禹錫不但在胸懷上有時超于白居易,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有時甚至壓過李白一籌。

  傳說昔日有人往楚地經(jīng)年不還,其妻登山望夫歸來,遂化為石。李白曾作《姑孰十詠》,其中有詩曰《望夫山》:

  颙望臨碧空,怨情感離別。

  江草不知愁,巖花但爭發(fā)。

  云山萬重隔,音信千里絕。

  春去秋復(fù)來,相思幾時歇。

  劉禹錫當(dāng)年離和州任時曾作《望夫石》,其境界遠(yuǎn)超李太白:

  終日望夫夫不歸,化為孤石苦相思。

  望來已是幾千載,只似當(dāng)時初望時。

  劉禹錫就像這個婦人千百年如一日地在那里等待丈夫歸來一樣,他無時無刻不在期望大唐的復(fù)興,終生朝著兼濟(jì)天下、拯救蒼生的目標(biāo)邁進(jìn),且始終永葆初心,不變本色。

  唐武宗會昌二年(842年)秋,劉禹錫溘然長逝于洛陽宅中,官終檢校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后追贈兵部尚書,葬于祖墳滎陽檀山原。

  釋迦牟尼誕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地下,唯我獨尊。”“我”代表“我識”,即是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比保持本我更重要。人什么都可以不在乎,唯獨不能忘記自己的本心。劉禹錫正是將這種唯我獨尊的浪漫主義情懷融入到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當(dāng)中,亙古地激發(fā)著民族的正能量,永遠(yuǎn)激勵著我們。

  注:①關(guān)于《陋室銘》的作者、寫作時間及地點學(xué)界尚存爭議,筆者暫定為劉禹錫在和州任上所作。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