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上午八點到11:25為我的自由時間
兩小時背單詞。
1小時碼字
25分鐘《傳習錄》
假設:下午2:00到5:00為我的自由時間。
兩小時陪妹妹玩。
一小時看英語版《小王子》
假設:下午六點到晚上9:00為我的自由時間。
一小時用來做睡前閱讀。
假設:晚9:00開始睡眠時間
【筆記】
雖然運動可以提升我們的免疫力,讓我們不容易生病。但當我們感冒時,最好還是休息一下。有些人覺得感冒后去跑步,出出汗感冒就好了,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
有人跑步后感覺感冒癥狀有所好轉,是因為人在運動時交感神經興奮,免疫系統(tǒng)機能提高,使感冒癥狀得到一些緩解,但這并不意味著感冒真正好轉了。
而且這種情況幾乎只在少數(shù)體質強、癥狀輕的人身上發(fā)生。對于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感冒時跑步會給身體造成更大的負擔。
醫(yī)學界的觀點是:在感冒期間,高強度的運動,比如跑步、騎自行車等最好不要去做。按時休息,調整好身體狀態(tài)再跑步,才是最好的選擇。——《跑步治愈》
【日志】
中午,在沒有確切的證據(jù)的情況下,我對母親說:
“我不要再喝了半箱酸奶了,不管怎么樣,我都不會再喝的!”(那箱酸奶,還有兩個月才過期)
下午,我在有位朋友家里。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背單詞的時候不應該先復習單詞,應該先闖關!理由如下——復習單詞就像別人交給我們的任務,而不是我們自己的任務一樣,它帶給我們自己的是壓力。
而闖關背單詞,不僅感覺這是自己的事,而且闖關背單詞的那種感覺不是復習完單詞后的感覺能夠相提并論的。
問:復習完單詞是不是還要繼續(xù)闖關背詞?
問:闖關背詞是不是既簡單又有及時的鼓勵?
【日記】
我在散步的時候,遇到了一位老人
剛開始我沒聽懂他說的話,后來我聽懂了他的意思,是不要讓他的羊跑對面路上去,讓我阻攔它們。
【發(fā)展】
聽懂他說的話之后,我就開始阻攔了。
只有一只羊跑到我的左邊去了,沒有一只羊能夠繞過我。
【高潮】
他先把剩下的羊趕到家里。我先看著這一只羊,而這只羊在汽車經過我身邊之前,跑回了大部隊。
我又有了一個新的標準:向他匯報那個羊的去向。
【反轉】
他沒有成功,將羊群送到他的家里。羊群跑到路上去了。
他說:堵住它
但是我完成了,他之前交給我的任務。
我自己交給我自己的任務和他現(xiàn)在說的任務,加起來,就是兩套標準。
【結局】
我呆呆地站在原地不動。
【事件】
我的父親,我的叔叔,我,在車里。
我在后座輕聲地對我的叔叔說:“你猜:如果我對我的父親說“先停一下車,我下去,然后我跑到目的地。他會接受嗎?””
他回復說:你的父親可能會說幾句帶有情緒化的語句。
過了幾十秒鐘,我對父親大聲的復述剛才的話。
然后,我的父親同意了。
在下車的時候,我對叔叔說:“你猜錯了”
他說:“這是因為還有充分的時間!”
PS:感覺我的叔叔充當了協(xié)調我與父親雙方的協(xié)調者,是不是?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0-08-17/5f3a01d9eb652.jpeg)
智襄子
正所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遠處的石頭未必真就比手邊的美玉更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