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錯覺,這兩年總有一種錯覺,父母越來越幼年化的錯覺。
印象中的母親和實際的母親都是極會照顧人的,體貼入微這話用來形容母親是極貼切的。然而近幾年母親的表現(xiàn)卻令我很是困惑。這個體貼別人無微不至的母親實在是不會照顧自己。
這次送母親去姑姑診所養(yǎng)病的路上,母親一直在吐槽父親的不耐與笨拙。這我十分理解的,三十多年的夫妻,一直都是秉持傳統(tǒng)的男主外女主內(nèi),對于大男子主義根深蒂固的父親來說,干家務(wù)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于照顧人,該怎么說呢,雖然一直是家無余糧勉強(qiáng)度日的生活狀態(tài),但父親一直是母親口中那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家主形象,一年到頭往炕頭一坐,碗筷放在手里才吃飯的角色。
近兩周的照顧病患令得父親本就無多的耐性幾乎消耗殆盡,總是不停地抱怨。加之母親向來體弱多病的病孱之身和她因病痛折磨柔弱卻不間斷呻吟聲更是令人心緒煩亂,這使得60多歲的父親在照顧妻子和年邁老父兩頭跑的壓力之下,少不得需要發(fā)泄一下,來緩解內(nèi)心的疲乏。
即便聽懂了母親的埋怨,依舊不免會有些想笑母親的孩子氣。因為不想給子女惹麻煩而忍痛不說,有病不就醫(yī),而是憑借自己多年患病的經(jīng)驗自己下藥,以至于無法對癥下藥,無形中多走了不知多少的冤枉路,受了多少無謂的痛楚。這還不算,在姑姑的診所,眾人的聲討更是如雨中的霹靂,涼且寒,振聾發(fā)聵,不知是否震醒了母親的無奈無知,只是時候回想時才發(fā)覺自己竟是如此的刻薄無情,不禁背脊發(fā)寒,忍不住顫栗。
雖不能阻擋他們的年邁,但總得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類似的扎心行為實在是使不得了,不知道看我長大的他們還能陪我多久,若能如父親那般60多歲時還能喚上一聲“爹”,然后有個沉悶卻清晰的回應(yīng),想必此生也不會覺得太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