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我讀歷史之碎碎念

第89章 干就完了

我讀歷史之碎碎念 九折肱 1291 2020-11-23 06:00:00

  《晉世家》·晉國霸業(yè)·城濮大戰(zhàn)之“報施定霸,干就完了!”

  四年,楚成王及諸侯圍宋,宋公孫固如晉告急。先軫曰:報施定霸,於今在矣。

  晉文公時,中原唯齊晉最大,宋國次之,西有秦強,南有雄楚。齊桓公時,管仲輔佐,踐行“尊王攘夷”大政,齊桓公是真尊王,齊國有錢,為周室為天下諸侯,可以算是勞兵傷財,且分毫不取,當時天下,中原晉獻公正開疆拓土,儼然大國氣象?;腹M織諸侯會盟,獻公半途病歸,不久去世,之后國內(nèi)陷入政治紛爭,群公子出奔,輾轉(zhuǎn)夷吾乃至于晉懷公,始終處于不安定的局勢中,直到公子重耳返國執(zhí)政,與秦交好,軍政沿襲舊制,人事更替,國內(nèi)一派欣欣向榮。

  齊桓公死,齊國亂紛紛,政治局面堪憂,霸業(yè)難繼,自顧尚且不暇,此時南楚漸強,楚成王橫掃南疆,拓地千里,大有覬覦中原氣勢。宋襄不自量力,意欲效仿桓公仁義稱霸,結(jié)果泓水之戰(zhàn)兵敗身亡,臨死囑咐子孫務必結(jié)好晉國,重耳賢能,大有作為。楚國泓水之戰(zhàn),擊敗宋襄,中原無強國,各路小諸侯紛紛投奔楚國麾下,鄭曹陳蔡,連宋國也不得已俯首,楚成王雄心勃勃,看看中原唯齊國大,雖然齊國老牌霸主,畢竟這個霸主是和平之霸主,并沒有經(jīng)過戰(zhàn)火的考驗,徒有其表,更加上桓公管仲等人紛紛離世,國內(nèi)無賢能之人,群公子爭權(quán),國運衰落。楚王借此機會,插手齊國內(nèi)政,擁立齊國公子雍為飛地,并扶持其他公子占據(jù)一方,實際上對齊國已是包圍之勢。北服中原便成了楚王的凌云壯志。

  秦國穆公雖然也是一個賢君,無奈東臨晉國,晉國盡管政治局面不穩(wěn)定,但是獻公打下的江山底子還在,不是輕而易舉的,秦人雖有染指中原之心,奈何強晉橫亙,不得已只能走睦鄰友好政策,秦晉交好互惠互利,可憐晉惠公懷公愚昧,不能看破這一層,秦穆公不能忍,于是扶持公子重耳返國,自此秦晉安寧。若不是有強大的晉國在,恐怕楚秦必將爭雄,天下局面都未可知,一個晉國的二百年直接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若無三家分晉,服六國收天下一統(tǒng),都在不可說中。

  其時齊國孝公在位,不堪霸業(yè)難續(xù),兼之外交失策,諸侯紛紛離心,齊國一時之間從霸主淪落于孤家寡人,齊孝公受不了如此冷落,想念桓公在時的威風,于是希望用兵中原,再圖霸業(yè)。齊魯相鄰,齊國要西進必先服魯,齊孝公親自兵向魯國,魯人責孝公忘卻先人柯地之盟,不似桓公聲望,孝公也覺得不好意思,于是退兵與魯交好。

  雖然孝公退兵,卻惹惱了魯國,魯人獻策投奔楚國,希望借楚國的力量討伐齊國出一口惡氣。楚王正有此意,北下攻齊,得陽谷城,扶持公子雍在此,并布置兵馬戍守,以此牽制齊國,也可作為魯國外援。攻齊得勝,楚王不甘心,既然戰(zhàn)事一開,天賜良機,齊國現(xiàn)在作繭自縛,何況有楚國的陽谷城牽制,不敢妄動,看看列國只有宋背約投靠了晉文公。這也是宋國成公見晉國勢大,想起宋襄公臨死前的囑托,結(jié)好晉國共同向楚。

  楚王怨宋叛楚,于是重整兵馬伐宋,宋國孤立,齊國又被陽谷飛地牽制,不得已趕緊往晉國求援。先軫曰:報施定霸,於今在矣。起初重耳流亡列國,在宋得到宋襄的優(yōu)待,現(xiàn)在宋國情勢危急,從私下講,也得報當年宋襄優(yōu)待之恩,從天下大勢看,中原大國僅有一晉可抗衡強楚,晉國若有圖霸之心,正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正如先軫所言,于今在矣,機會來了,干就完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