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世家》·楚成王·爭霸中原
十六年,齊桓公以兵侵楚,至陘山?!背赏跏箤④娗暌员c桓公盟?;腹珨?shù)以周之賦不入王室,楚許之,乃去。十八年,成王以兵北伐許,許君肉袒謝,乃釋之。二十二年,伐黃。二十六年,滅英。
齊桓公率領中原聯(lián)軍大兵壓境,楚國從容應對,有斗谷于菟、屈完等賢臣,對峙管仲,齊桓公絲毫占不得便宜。齊楚談判簽定召陵之盟。這個盟約不過是形式上的,算是楚成王給齊桓公一個面子,要真打,勝敗難說,誰都沒有勝算,旗鼓相當。召陵之盟,齊桓公名義上打壓了楚國的氣勢,事實上楚國根本沒當回事。之后的第二年,伐許,又四年,伐黃,又二年滅英。期間中原霸主齊桓公沒有一點動靜。
三十三年,宋襄公欲為盟會,召楚。楚王怒曰:“召我,我將好往襲辱之?!彼煨?,至盂,遂執(zhí)辱宋公,已而歸之。三十四年,鄭文公南朝楚。楚成王北伐宋,敗之泓,射傷宋襄公,襄公遂病創(chuàng)死。
管仲死,齊國霸業(yè)衰頹,直到齊國內(nèi)亂。宋襄公帶兵平靖齊亂,扶持新君,但是齊國的中原大哥的輝煌已經(jīng)是昨日黃花。這個歷史時期,已經(jīng)是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前有鄭莊公,其后齊桓公。齊桓公一死,中原霸主空缺,周王已經(jīng)難以駕馭諸侯。這個時候需要一位強勢的諸侯站出來領導群雄。
宋襄公自恃有平定齊國之亂,看看天下,南有楚西有秦,但是楚秦并不與中原相交,于是想借助楚國的力量來稱霸中原。這實在是不自量力,宋襄公暗通楚國,表示要組織盟會,希望楚國能參與,并表示希望這次主盟由宋國來完成,楚國這邊早有插手中原的野心,這個機會怎么可能放過,假意答應宋襄。宋襄致意各國赴盟,各國多半是攝于楚國的威脅來參加這次盟會。但是楚的態(tài)度卻相反:楚王怒曰:召我,我將好往襲辱之。你區(qū)區(qū)一個宋國想利用楚國來達成你的私心,恐怕你要自取其辱。宋襄本要效仿齊桓公衣裳之會,可楚國不跟你玩這個,你要衣裳會,我們偏要玩兵車,結果在盟會上當場扣押宋襄公。
宋襄公不能忍,被楚國賣了很不甘心,決定伐楚,楚宋戰(zhàn)于泓水,宋襄公打了一場著名的仁義之戰(zhàn),不半渡而擊之,不擒二毛,結果自己慘敗傷重而亡。經(jīng)過泓水之戰(zhàn),事實上楚成王已經(jīng)號令天下,算是有霸主之實無霸主之名。
三十五年,晉公子重耳過楚,成王以諸侯客禮饗,而厚送之於秦。
三十九年,魯僖公來請兵以伐齊,楚使申侯將兵伐齊,取穀,”置齊桓公子雍焉。齊桓公七子皆奔楚,楚盡以為上大夫。
有兩件事可以看出楚國的國際地位非同小可,一是公子重耳來投奔,一是魯齊交惡,魯國暗通楚國,借助楚國的力量攻齊。這次楚國伐齊,取得很大的成果,建立自己的飛地,在穀這個地方安插了親楚勢力齊國公子雍,來牽制齊國,并且接納齊國逃亡公子,任命為上大夫。這下可以說齊國的政治力量差不多都被楚所控制。這樣看,楚成王完全具備了左右天下局勢的能力。至于楚成王為什么沒有被后世史家列為五霸,其中的原因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