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我讀歷史之碎碎念

145章 城濮之戰(zhàn)

我讀歷史之碎碎念 九折肱 1447 2020-12-20 14:50:00

  《楚世家》·若敖氏·城濮之戰(zhàn)

  夏,伐宋,宋告急於晉,晉救宋,成王罷歸。將軍子玉請戰(zhàn),成王曰:“重耳亡居外久,卒得反國,天之所開,不可當?!弊佑窆陶?,乃與之少師而去。晉果敗子玉於城濮。成王怒,誅子玉。

  泓水之戰(zhàn),宋襄打著仁義之戰(zhàn)的旗幟慘敗身亡。有人說宋襄公是假仁假義,仁義之名都被他毀掉了。我卻覺得宋襄公也不見得那么蠢笨。首先我們要認識到宋楚之間的實力差距很大,如果不是宋襄覺得實力不能震懾諸侯,不會暗通楚國相助自己稱霸,只是他打錯了算盤,反被楚國算計。泓水之戰(zhàn),宋襄內心肯定對楚國有恐懼心,不敢正面硬拼,又不好退兵認輸,猶疑之間不過拿著仁義的借口來掩蓋自己對楚國的懼怕。你要想當年齊桓公率諸侯聯軍楚國尚且不懼,區(qū)區(qū)一個宋國,楚國怎么能放在眼里呢?不過仁義之名被宋襄玩壞了倒是真的。

  齊桓公和平稱霸,不以兵車,衣裳之會九合諸侯,那是建立在強大的國力基礎上的,齊桓公稱霸是出錢出力出人換來的,做的都是面子上的事,要大把的銀子花出去,所以國際上給齊桓公面子,但是也埋下了后世一蹶不振的隱患。

  晉公子重耳過宋,襄公以傷於楚,欲得晉援,厚禮重耳以馬二十乘。襄公病傷於泓而竟卒,成公元年,晉文公即位。三年,倍楚盟親晉,以有德於文公也。四年,楚成王伐宋,宋告急於晉。

  宋襄公也不全是昏庸,泓水之戰(zhàn)后,重耳過宋,仍然熱情接待,囑咐太子他日一定要結好晉國,晉公子重耳不是泛泛之輩。宋襄公死后,宋國不堪楚國凌辱,無奈歸服。直到晉重耳返國當政,毅然叛楚歸晉,就是因為宋襄臨終前反復叮嚀晉國他日可為外援,楚國之仇切不可忘。

  于是城濮大戰(zhàn)因為宋國的叛楚爆發(fā)了。

  晉文公有感宋襄公的禮遇之恩,不忍棄宋,又顧慮楚國成王當年待之諸侯之禮。晉國上下不以為然,稱霸天下,就在此時。不能因為小恩小惠忘卻國家大事。晉國上下協同一致準備阻截楚國北進之路,爭霸中原。

  成王罷歸。將軍子玉請戰(zhàn),成王曰:“重耳亡居外久,卒得反國,天之所開,不可當。”

  楚成王老謀深算,了解到晉齊秦三強聯合,僅以楚國之力對峙中原三大國,沒有勝算,決定戰(zhàn)略收縮以觀其變。這是楚成王的卓見。他認為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年近花甲返國,其志不小,天之所開,不可當。楚成王對晉重耳有知遇之恩,雖說宋國反復,不愿意被宋國挑起與晉國的沖突,這不符合自己當初優(yōu)待重耳的策略。

  要說楚成王厚待重耳沒有私心那是假的,曾經成王就半開玩笑半當真的說過,公子他日返國,拿什么報答我們呢。很顯然,楚國希望晉國就算不歸服,至少也要站在自己這一邊,友好同盟,他日北進中原多一個朋友。這是楚成王的心思。

  現在晉文公援宋在情理之中,撕破臉的事不好由自己來做,不如再送晉文公一個人情。楚成王選擇戰(zhàn)略退縮。但是子玉固請,乃與之少師而去。子玉是誰呢,斗谷于菟的弟弟,屬于若敖氏,關于若敖氏可不得了,在楚國可是權勢熏天,掌握著軍政大權,斗谷于菟功勛很大,這使得若敖氏在楚國內與楚王勢力不相上下,且擁有自己的領地和兵馬,這很讓楚王室忌憚。就是說若敖氏與王室之間漸漸的產生了矛盾,王室?guī)缀醪荒芸刂迫舭绞?。這從楚成王要罷兵,而子玉堅持與晉文公斗一斗就可看出,子玉的若敖氏不太怎么把楚王放在眼里。楚成王給了子玉很少的兵馬,而跟隨子玉作戰(zhàn)的幾乎都是若敖氏自己的兵。

  晉果敗子玉於城濮。成王怒,誅子玉。

  城濮之戰(zhàn),與其說是晉楚,不如說是晉國與子玉的若敖氏之間的決戰(zhàn),結果子玉兵敗自殺,真正受益的是晉文公、楚成王,晉文公因此名動中原,楚成王借晉文公的手削弱了若敖氏。而成王顧慮楚國內部勢力暗流涌動,安內是第一選擇,最大的對手便是子玉派系的若敖氏。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