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家》·下宮之難
《趙世家》中對下宮之難的記述經(jīng)不起推敲,屠岸賈突如其來,竟然能矯命率諸將屠殺趙氏,可別忘了,晉國是內(nèi)閣議政的體制,國君的權力沒有那么大。即便政治強人如晉文晉悼也只能是維持眾卿之間的平衡。僅僅憑一個小小的屠岸賈,怎么能掀起如彼的滔天巨浪呢?《趙世家》中記載的趙氏孤兒的故事明顯在掩蓋一些東西。掩蓋了什么呢?趙氏的內(nèi)訌!
事實上,這一次下宮之難,是晉國權力高層的一次重新洗牌,是各種勢力的一次血腥的斗爭。從晉國公室的角度說,晉國國君晉景公試圖挽回公室的政治威嚴,借機展開的一場打壓權臣的政治斗爭,從新晉權臣欒郤的角度說,是新權力階層力求上位鞏固新勢力的斗爭,從趙氏內(nèi)部看,是爭奪趙氏族權的斗爭。這一切都源于趙盾之死。
趙盾執(zhí)政期間,想盡各種辦法削弱公族,甚至允許卿大夫子弟躋身公族序列,可以公族的身份行使權力,這大大壓縮了公族的權力空間,不能不引起晉國公族的警惕。趙盾作為正卿,為了報答當初嫡子的恩遇,將趙氏族長的權力讓給趙氏的另一支,即趙同趙括這邊。但是族長雖然讓給趙同趙括,卿權還掌握在趙盾這一支,這就造成了后來矛盾。
趙盾死后,嫡子趙朔進入晉國六卿序列,而趙氏族長趙同的政治地位反而在趙朔之下,并沒有參政議政的權力。趙同三兄弟,據(jù)有的史料,趙同趙括本是同父同母,而趙嬰齊卻是同父異母的兄弟。而趙嬰齊的政治立場站在趙朔的一邊。
趙朔怎么死的,在晉世家中沒有講明,趙世家的說法是屠岸賈所害,憑趙朔的六卿身份,一個小小的屠岸賈怎么能動搖的了呢,別說是屠岸賈,就連晉國國君晉景公也不敢也沒有勢力來鏟除趙朔。何況在眾卿中,趙朔與欒郤是同盟,多年趙盾的經(jīng)營,趙氏勢力在晉國根深蒂固,不是誰想動就能動的了的。趙世家中屠岸賈滅趙氏的說法不堪一駁。
問題在趙朔死于何時,怎么死的是個關鍵。種種跡象表明,趙朔是死于趙氏的內(nèi)斗。趙氏族長是趙同,卻不在晉國權力階層中,趙氏在晉國的權力階層的代言人反而是趙朔,這肯定令趙同趙括極為不滿。趙朔在史料中的消失非常奇怪。《左傳》《晉世家》中記述的下宮之難,其時趙朔分明已經(jīng)死了。正因為趙朔死,僅留下一個小孩子趙武,孤兒寡母,才觸發(fā)了趙氏滅門慘案。而這場斗爭的目標最終引向了對趙同為首的趙氏的清算。
起因是趙嬰齊私通趙莊姬。這給了趙同趙括打擊趙嬰齊的機會,趙嬰齊被驅(qū)逐出境。趙同趙括肅清趙氏內(nèi)部的不諧聲音,下一步準備為進入晉國卿大夫權力層努力。而晉景公見趙氏內(nèi)斗,正好趁機拉攏扶持新權力層欒郤,重新分權力這塊蛋糕。于是《左傳》與《晉世家》出現(xiàn)了相類的記載:趙莊姬譖趙同趙括,欒郤證之。
晉景公意欲清除趙盾留下的政治影響,加強公族權力,欒書屬于新晉勢力面對趙同趙括兄弟的擴張也有打擊之心,欒書與趙盾的關系密切,與趙同趙括疏遠對立,打擊趙括趙同扶持趙武也算是還趙盾一個人情,郤這一邊倒是想著瓜分趙氏地盤,趙莊姬則是為了兒子趙武的前途而斗爭,奪回趙氏族長的身份。于是下宮之難發(fā)生了。最終的結(jié)果晉景公打擊了舊權臣勢力算是如愿以償,趙莊姬奪回趙氏族長身份也比較滿意,欒書清除了政治對手趙同趙括也達到了目的,只有郤在這場斗爭中沒有收獲,因為晉景公將趙氏的祖產(chǎn)給了祁奚,后在韓厥的建議下重新恢復了趙武的身份,祖產(chǎn)又劃歸趙武。失敗的是趙同趙括。